低潮中的奋进:苏东剧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剧变论文,低潮论文,世界论文,苏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3)02-0006-05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西方资本主义势力 借此大言社会主义的“大失败”和共产主义的“历史终结”,似乎从此整个世界就是资 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了。其实不然!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这一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挫折、大低潮的严重性,但我们也不能 低估世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以及它抗御各种灾难的能力。“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 暖气吹。”苏东剧变以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总体上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然涌动 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潮。
一、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坚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顶住了来自苏东剧变的强大冲击波,坚持社会主义的 基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积极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20世纪后期的最新成果。中国作为一个 政治大国所具有的特殊国际地位和作用,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它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 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且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未 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 济实力将会不断上升,中国在不长的时间内也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近13年来, 我们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 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 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 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 、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六大”,又明确提 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任务。尽管中国 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重重压力,但是只要我们自尊不卑,自强不息,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就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扬光大,并开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 。
越南过去同苏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苏联的演变对越南的冲击是巨大的。在社会主 义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越南没有再紧步苏联的后尘。1991年6月,越南共产党召开了 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重申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爱国主义 和国际主义相结合。“七大”强调继续推行1986年“六大”提出的革新路线,采取一系 列深化革新开放的措施和步骤,加快越南经济的发展。1992年,越南颁布新宪法,明确 规定“坚持共产党对国家政权和全社会的领导地位”。越南“革新开放”的具体做法, 用塔斯社河内分社一位俄罗斯资深记者的说法,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北上取经,西方 化缘”。意为做法学中国,资本靠西方。越南首先恢复了同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其高 层领导不断到中国访问,几乎所有的省部级官员也都到过中国考察取经。越南还相继改 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吸取外资,扩大对外贸易。越南的革新开放路线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1989年以来,越南经济每年以78%的增长率递进。198 8年以前,越南粮食供应连年不足,每年需要进口数十万吨大米。1989年转而成为大米 出口国,近几年每年有几百万吨大米出口。越南的主要工业产品,如原油、钢铁、电力 、煤炭、水泥等同1989年前相比,也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在对外经济交往方面 ,越南已与1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越南有直接投 资。截止2000年,外国前往越南投资的项目有2766个,资金高达370多亿美元。1988年 以来,越南的外贸出口客观一直保持20%的增长率。西方舆论惊呼,越南已成为亚洲另 一条腾飞的小龙。越南也非常注意保持国内的政治稳定,在全社会开展了一系列统一思 想和反腐倡廉的活动。冷战结束以来,越南共产党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员人数由冷 战结束时的约200万发展到现在的253万。1996年越共“八大”强调“改革而不改色,融 入而不融化”。2001年4月,越共“九大”又进一步强调:越南全党全民将坚定民族独 立和社会主义的目标。为胜利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老挝是在1975年抗美救国斗争取得胜利后,由人民革命党执政而开始走上向社会主义 过渡、发展的道路的。苏东剧变给刚刚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久的老挝造成了极大压 力。老挝人民革命党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稳定国内局势,坚决抵制西方“和平 演变”的攻势。1989年10月,老挝党召开四届八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目标, 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基础和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第六项原则。1991年3月,老挝人民革 命党召开“五大”,除重申坚持“六项原则”外,又对1986年11月“四大”提出的“革 新开放”战略方针,作了修订完善。在经济体制革新上,老挝逐步形成了“三多一平等 ”的经济结构,即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组织形式长期并存;各种经济 成份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使 之在重要部门起骨干作用。老挝的对外开放也在不断推进,努力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 总额逐步增加,由1990年的1.6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10.99亿美元。老挝也积极引进外国 资金。19881997年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到老挝投资,兴建了632个开发建设项目,协议 金额有72亿美元。自1991年以来,老挝还每年争取到23亿美元的外国或国际组织的援助 与贷款。2002年1月,老挝宣布建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沙湾塞诺经济特区,其革新开 放又有了新举措。
朝鲜在苏东剧变后,也根据自己的认识总结其教训,坚定走“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 的决心。1990年5月,金日成强调:“形势越复杂,反动派的攻势越疯狂,革命人民就 越要坚持革命原则,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前进。”1994年金日成去世后,金正日 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他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伟大主体思想指导下的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的社会主义”。当然,面对新形势的压力,朝鲜党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 主义的问题,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国内外政 策上作了相应的调整。自1996年始,朝鲜在合作农场开始改进“分组管理制”,缩小了 分组的规模,扩大了分组的分配自主权,变“按时计工”为“以量计工”,从而调动了 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放松对农贸市场的限制,增设新的农贸市场,扩大农贸 市场的规模,过去每隔10天才开市营业1天,现在则几乎每天都开市。允许个体、集体 和国营商店都可在农贸市场设点营业,由此,活跃了经济,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朝鲜在 对外开放方面也迈出了坚实步伐。1991年12月,设立了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 1993年10月,通过了《外国人投资法》等重要法规,外商用地出租最长可达50年。以后 ,朝鲜又逐步在新义洲、南浦、元山、开城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市场经济”。19 98年,朝鲜提出了建设“主体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发展战略。金正日号召朝鲜国民要 勇于打破旧框框,以新思维和新观念来建设朝鲜式的社会主义。为此,他倡导成立了“ 资本主义研究所”,开办“市场经济教育学校”。2000年5月和2001年1月,金正日先后 两次到中国的北京、上海考察访问,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些措施促进了朝鲜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来,朝鲜财政预算收入逐年增长,2000年 同上年相比增长了2.4%。2000年上半年,朝鲜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5亿美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了27.6%。
古巴1959年取得革命胜利以来,一直受到来自美国的各种干涉和阻挠,给古巴的经济 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美国封锁古巴30多年来,使古巴损失400亿美元。苏联演变解体 ,使长期与苏联保持着特殊伙伴关系的古巴受到极大冲击。但是,古巴没有被冲倒,在 极度困难的时期,卡斯特罗明确表示:“古巴决不降下自己的红旗,我们宁肯与社会主 义共存亡。”“古巴仍将是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最后一道战壕。”近年来,古巴也走上 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调整内外政策,加快经济的发展。1994年10月,古巴政府宣布自由 市场合法试行,允许国有企业可以不通过统购统销而自行在市场上寻找产品出路。1996 年,古巴制定了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新措施,通过了《自由贸易区和工业园区法 》。到1999年,已有50多个国家的投资者与古巴建立了340家合资企业,外国投资总额 达到40亿美元。古巴与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冷战结束以来,古巴首先改善了同 拉美国家的关系,放弃对拉美国家游击队的支持,卡斯特罗多次出访拉美国家,参加拉 美地区性首脑会议。古巴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也建立起一种互利的新型关系。古巴还积 极发展同亚洲和欧洲国家的关系。1995年3月,卡斯特罗应法国总统密特朗之邀,访问 法国,这是古巴外交的一大突破。卡斯特罗说,当他踏上法国的领土的时候,标志着长 期以来西方对古巴实行的“隔离政策”的结束。1995年11月底,卡斯特罗又到中国来访 问,这是卡斯特罗执政30多年来的首次中国之行,进一步加深了中古之间的友好关系。 卡斯特罗来华访问时坚定地表示:“古巴正在进行稳步的改革和开放,建设有古巴特色 的社会主义,我们将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但是,美国亡古之心不死,不顾世 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坚持对古进行封锁政策。这一行径越来越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世界众多国家纷纷要求美国取消对古巴的封锁和扼制。2002年5月,素有“国际和平 使者”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应卡斯特罗之邀并经美国政府批准对古巴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 问,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古美关系缓解的新征象。总之,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也面 对新的契机和希望,古巴人民正精神昂扬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二、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和左翼力量重新崛起,在国内政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苏联演变解体后,俄共被宣布禁止活动,然而他们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合法程序 起诉总统的“禁共令”,获得了胜利,于1993年2月恢复了合法地位。俄共总结了苏共 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根据本国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制定了新的纲领,积极 参与政治活动。俄共在恢复合法地位不长的时间里,组织上就得到了确立和发展。在19 93年12月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大选中,俄共获得了13%的得票率,赢得65个议席,在政坛 上重新崛起。这个结果出乎俄国当权者和世界政坛的预料而引起不小的震动。而1995年 12月的俄议会选举,俄共大获胜利,在450个议席中取得了158个,占1/3强,成为国家 杜马中的第一大党。这意味着俄共不用同任何其他政党结盟,就可以单独否定任何重大 法案的通过。在1996年的俄总统选举中,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又成为与叶利钦争夺总统 权位的最强有力的对手。虽然久加诺夫最后失利,但显示了他已具有强劲的政治影响力 。在1999年12月杜马选举中,俄共获得113席,仍占据杜马第一大党的位置。但自2001 年始,俄共的政治势力开始受挫。尤其是该年11月,“统一”、“祖国”和“全俄罗斯 ”三个主要中派政治组织合并组成“统一俄罗斯”党,在当局的大力扶植下,逐渐成为 杜马多数派,向以俄共为首的左派发起强攻,使俄共在杜马中的势力大为削弱。面对新 的困难,俄共积极调整对策,以求有新的发展。目前俄共拥有54万党员,在俄所有地区 有2万多个基层组织;全国1/3联邦主体的行政长官由俄共党员或者同情支持俄共的人士 担任,俄共在全国1/3的地区建立了“红色地带”;通过与俄罗斯众多共产主义和民族 爱国主义政党、运动的联合,扩大自己的社会政治影响。俄共领导层非常重视地方选举 和基层组织建设,力争有更多选民的支持,以便在俄政坛上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乌克兰共产党在1993年10月恢复合法地位后,共产党员已发展到14万人,在1994年3月 举行的乌克兰新议会选举中获得了338个议席中的89席,并在议会中组建了最大的议员 党团。它与社会党和农民党建立了左派统一战线,在一系列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苏联解体后的其他国家里也有一些新建的共产党组织兴起。虽然这些国家的共产党 大多力量还较小,社会政治影响力不大,但也显示了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力量的新起,是 有发展前途的。其中,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发展成就显著。摩是一个只有4万多人的小 国,而摩共就有党员1万多人。在1998年的议会选举中,摩共便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0 1年2月,摩共在大选中赢得了101个议席中的71席,获得了单独组阁的权力。在4月4日 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摩共第一书记沃罗宁当选为新总统。共产党人的“红色政权”在摩 尔多瓦重新崛起。
在东欧各国的剧变中,共产党纷纷丢权、改组,大多更名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它 们作为这些国家的左翼力量,顶着种种压力,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许多政党曾经重 新上台执政,与右翼政党形成风水轮流转的交替掌权的政治局面。这些由原共产党演变 而来的左翼政党虽都宣布不再信奉马列主义,不再搞共产主义,而是走民主社会主义的 道路,但是它们重新崛起仍是国内外右翼势力所不愿看到、不愿接受的。西方资产阶级 的报纸曾经惊呼:“不仅在匈牙利,而且在十几个国家——从乌克兰到保加利亚,从立 陶宛到斯洛伐克,披着各种外衣的共产党目前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东欧各 国还存在着一些重建的共产党组织,如波兰共产主义者联盟——“无产阶级”、匈牙利 社会主义工人党、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等。它们坚持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继续以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其中,捷摩共的发展成就最为突出 捷摩共现有党员约12万人,基层组织5000多个,是捷人数最多、组织结构最为严密的政 党。1996年以来,捷摩共在议会选举中的社会支持率不断上升,一直保持议会第三大党 的地位。捷摩共积极致力于组织建设,2000年便接纳了668名新党员,其中35岁以下的 占35%。
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稳住阵脚,坚持斗争,有了新的发展起色
在经受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后,西欧有12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坚定地顶住了来自 国内外、党内外甚嚣尘上的“取缔”、“取消”、“解散”等等逆流,顽强地生存下来 。它们坚持党名不改、奋斗目标不变,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调整了党的纲领和 策略,在困难中继续开展斗争。近年来,西欧共产党不仅遏制住了党员人数减少和选票 下跌的势头,而且有的党在发展新党员和在大选中的得票率方面还有新的进展,政治影 响有所扩大。也有的国家重建了共产党组织。经过10多年的斗争和调整,目前西欧地区 的共产党有20多个,党员人数约50万。其中力量和影响较大的是法国共产党、葡萄牙共 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和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法共现有14万党员,为法第四 大政党。葡共党员人数达13万,为葡第三大党。意重建共、西共和希共分别有8万、5万 和3万党员,其中希共为国内第三大党,西共为第四大党。
西欧各国的共产党在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前提下,也 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调整行动策略,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谋取新的发展。自1993年 开始,西欧共产党在大选中获得的支持率开始恢复提升,在议会中占有一定数量的议席 。有的党参与政府执政,如法共在1997年参加了若斯潘政府,有3人担任部长等高级职 务。西欧共产党在全国虽均为在野党,但有的党在不少地方政权中发挥着主政的作用。 法共在1998年地方选举中,控制了3个省和55个较大市镇的议会,有市长920名,其中3 万人以上市镇的市长39名。葡共在1997年12月地方选举中,在全国305个城市的41个市 执政,并与社会党在首都里斯本联合执政。举办党节或党报节是西欧许多共产党宣传党 的主张、扩大党的政治影响的一项富有成效的传统活动,有的党每年举办一次,历时3- 7天,往往气氛热烈,参加人数众多,有时达50-60万人。西欧共产党还积极寻求国际合 作与联系。1992年,在葡共的倡议下,法共、西共、希共、葡共、意重建共及塞浦路斯 人民进步党聚会里斯本,举行了“西欧左翼论坛”首次会议。会议就苏东剧变的严重后 果及新形势下西欧共产党应如何开展斗争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协商。之后,“西欧左翼论 坛”又分别在米兰、马德里、雅典、赫尔辛基、柏林等地举行过10多次会议。该论坛已 拥有16个成员党,成为西欧各国共产党协调立场、加强合作的一种非正式国际组织。西 欧共产党针对当前西欧严重的社会问题,积极在全欧范围内开展联合行动。如1996年5 月,在巴黎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失业的群众集会,法共、西共、意重建共等党的书记 分别发表了讲话,揭露现代资本主义对劳动者权益的新进攻,强烈要求西欧各国当权者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数以百万计的劳动者失业问题。近年来,法共和希共为纪念《共产党 宣言》发表150周年,并以“全球化与人类解放”、“资本主义:批判、斗争、抉择” 等为主题,先后举办了多次国际研讨会,形成了颇有气势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活动 。2002年6月,希共又主办了自苏东剧变以来的第五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晤,60多 个共产党与会,就“9.11”后的世界形势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斗争问题进行研讨。面 对欧洲共产党人顽强而出色的工作,英国《泰唔士报》曾载文指出:“共产主义在欧洲 并没有寿终正寝”,“共产主义的幽灵再次在欧洲大地游荡”。
美国共产党是创建于1919年、有着80多年光荣奋斗经历的老党,党员人数最多时曾达8 万人之众,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大影响。二战后,由于统治当局的严厉迫害,加 之党本身错误的影响,党的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在50年代末只剩下1万多人。苏东剧 变更使美国共产党跌入了低谷,但美共中央坚持不改党名,不变党性,从组织和思想上 保全了党。1995年1月,美共主席格斯·霍尔在新年庆祝会上曾宣布,美共“党员人数 正在全面激增”。但从总体上说,美共的力量是弱小的,估计在7000—1万人之间。美 共目前仍是国内最大的左翼党,经过顽强的努力,已开始从低谷中复苏,进入积极探索 美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
日本共产党在苏东剧变后批判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崩溃”的错误论调,指出“苏 联及其附属的东欧各国统治体制的崩溃,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背离它的霸权主义 和官僚主义、专制主义的破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共也认真反思了自己过去某些 过“左”的路线,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政治理论和灵活的方针、政策,树立开放的政党形 象,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冷战后,受苏东剧变的冲击,日共党员人数一度从近50万人 降到36万人,现在又逐渐回升到38万人,党的基层支部已发展到2.6万个。在1996年大 选中,日共的议席从1993年的15席跃到26席,其得票数也从上次的483万进到727万。在 地方议会中,日共地方议员数为4049人,超过自民党而成为第一大党。日共执政的自治 体有150个,其中有76个是单独执政。2000年后,日共在众参两院中各占有20个议席。 这表明,日共在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
四、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顽强奋斗,摆脱危机,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在亚洲,南亚多国的共产党发展状况较佳。印度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10月,有着光荣 的奋斗经历和传统。上世纪60年代,由于思想和政治路线分歧,印共分裂为三个党派, 即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中印共( 马)的发展成效最大。1990年—1991年,印共(马)曾多次发表声明和决议,对苏联东欧 国家“对社会主义原则的歪曲和背离”进行抨击。1992年1月,印共(马)又召开了“十 四大”,统一全党的思想,重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993年5月,由印共(马)倡 议,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尔各答举行了有20个国家的21个党的代表参加的“当代 世界形势和马克思主义有效性”的国际研讨会。印共(马)总书记H·S·苏吉特指出:召 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反击帝国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 进攻和捍卫社会主义的愿望。1995年4月,印共(马)召开“十五大”时,又满怀信心的 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从“一片混乱”走向“重新组合和革新”。印共(马)的坚定 信念和积极工作,获得了有益的回报。苏东剧变的冲击不仅没有使印共(马)党员人数减 少,反而有了很大增长,从1988年的46.5万猛增至1995年的63万,是印度第三大党。印 共(马)在全国议会人民院中的席位也有所增加,并且在三个邦执政,其中在西孟加拉邦 自1977年以来已连续执政20多年,深受当地劳动群众的拥护。除印共(马)外,印度共产 党亦有不菲的表现,苏东剧变后仍然保持了46.7万的队伍,并且在议会中的议席由原来 的3个增加到6个,并在中央政权和多个地方政权中参政。近年来,印共也加强了与印共 (马)的合作,以求共同发展。高山之国尼泊尔的共产党于1994年11月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上台执政,虽然时隔不到一年便在保守势力的联合攻击下而倒阁,但这在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深为国际社会所震惊和思考。此后,尼共又调整斗争方针 ,于1997年3月联合其他党派重新组成新政府。南亚岛国斯里兰卡的共产党也顶住了苏 东剧变造成的压力,党员人数由原来的5000人发展到1万多人,在议会中也由原来的1席 到1994年争取到4席,并在中央政府参政。
在非洲,南非共产党是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政党。它为南非人民的正义事业进行了长 达近70年的斗争,终于在1990年取得合法地位。苏东剧变给南非共也造成不小冲击,有 相当一批干部信心动摇甚至脱党。1991年12月南非共召开“八大”,强调要坚持党的宗 旨,并发布了《在民主变化中建设工人政权》的宣言。南非共与非洲人国民大会、南非 工会大会等组织紧密合作,同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进行了三年多的谈判斗争,终于达成在 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的选举的协议。在1994年4月举行的大选中,南非共在非国大的 旗帜下参选,获得国民议会400个席位中的50多个,在民族团结政府中有两位部长和三 位副部长。之后,南非共声望大增,党的队伍迅速扩大,由1990年的2000余人骤增到8 万人,在国内九个省均建有基层组织。1999年6月,南非举行第二次不分种族的大选, 南非共又取得了80个议席,有6人被任命为内阁部长。南非共还在以非国大为首的“三 方联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许多党员担任了非国大和南非工会大会的重要领 导职务。目前,南非共正在“九大”所提出的“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自今日始”的 口号下,继续发展、前进。
拉丁美洲的共产党(除古巴共产党外)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大多出现了思想混乱和组 织分裂的状况,力量大为削弱。但许多国家的党经过一个“震荡期”后,逐步稳住了阵 脚,并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现拉美仍有共产主义政党30多个,党员人数约40万。其中 ,发展较好的有:巴西共产党,1992年2月召开“八大”,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列宁 主义,重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不变,在社会上政治影响反而急剧扩大,党员人数由冷战 结束前的9万人,到1998年猛增到20万人。在联邦众议院中的席位也由80年代的5名增至 10名。智利共产党,1990年成为合法政党,有党员5万。1992年4月召开“二大”,强调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参加1993全国大选中,得票率为4.5%。1996年大选中得票率上 升到5.92%,并在全国341个市政府中获得两个市长职位。此外,从1990年以来,拉美共 产党已举行过多次地区性会议,会议一再强调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仍充 满活力,社会主义永远是人类的希望。
五、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在低潮中奋进的启示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确实正在走出苏东剧变后造成的低 谷,开始出现新的发展。尽管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还面临着诸多发展 中的困难,也不排除有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存在遭受新挫折的可能性,但这都改 变不了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发展的总趋向。考察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 启示:
第一,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时,特别需要共产党人保持坚持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坚 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这是摆脱危机、走向复兴的根本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可能是 一帆风顺的,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是难免的。任何历史进步运动都不可能老是沿着高潮 、高潮、再高潮的路线发展,总是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态势。不能只在高潮时,信誓旦 旦,表现得很有理想信心,很有奋斗精神,而一遇低潮,便产生动摇,灰心丧气。苏东 剧变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带有根本性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不少共产党人,尤其是一大批 身居高位的领导者,放弃理想信念,自贬自弃。如果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发展 遭遇挫折时,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是完全能够顶住国内外反社会主义势 力的进攻,坚守住社会主义阵地,并进而探索改革发展的正确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苏东剧变只是说明原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而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的失败。对此,印 度共产党总书记英德拉吉特·古普塔曾说:“某些‘模式’的社会主义出于某种原因失 败了,但不能以此否定马列主义学说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科学原理。”因此,决不能 放弃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念。
第二,在世界社会主义低潮中,要善于变被动为主动,把握社会主义复兴的生机。世 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但并非一团漆黑,仍存在着可利用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关键是要 善于把握。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伊滕诚认为:“遭到失败的是特殊的苏联式的社会体制, 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来理论和思想,莫不如说,由此而产生了向新的社会主义作尝 试的好时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M·马布拉尔也说:“我们必须敢于具有历史的 想象力,敢于做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我们能这样,1989—1990年的所谓社会主义死亡, 总有一天会像凤凰那样将其自身转化。”1993年10月,俄、美、意、荷、丹麦等国的一 批社会主义学者集会于莫斯科,召开了“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者国际联合会”会议,明 确提出:“让过去的错误成为后代的教训吧!不要让美好、光明、正义和人道的任何一 株幼芽夭折,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从这些幼芽中复兴。”会议还满怀信心地说,“隧道 的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这就是说,尽管隧道可能会很漫长、很阴暗、很坎坷,但 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向前走,总会走到尽头,迎来一片光明的。如果说,在19 93年那些社会主义学者们提出社会主义“复兴”的观点,还只是一种良好的期待性展望 的话,那么,时至2003年,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认为,经过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们近 10年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已在世界各地尽显复兴的征象。
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在低潮中的奋进,贵在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经过苏东 剧变的冲刷,世界社会主义虽然在量上和空间上遭到很大损失,但在新的探索创新过程 中将在质上有一个大的飞跃。从长远来看,这种质的提高比量的扩展更为重要,并且最 终也将有利于量的扩展。希腊共产党政治局委员科洛佐夫说的好,“苏东剧变无异于大 浪淘沙,一些信仰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的党员已经离开了党组织,留下来的多为信仰 坚定、有崇高理想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西欧共产党的规模确实小了,但战斗力更强了 。”这是对西欧多国为什么“共”字大旗不倒的最好阐释。如前所述,现有执政的或非 执政的各国共产党,都认真总结、汲取了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反思和纠正了自己过去 某些过左的不切实际的理论认识和路线政策,锐意改革,积极探求社会主义的创新之路 ,从而迎来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邓小平在 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对这一道理又作了深刻的阐明,“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 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 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在低潮中 的奋进,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标签:越南共产党论文; 朝鲜经济论文; 古巴共产党论文; 朝鲜共产党论文; 朝鲜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南非经济论文; 议会改革论文; 越南民族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共产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