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对比探讨论文_张娜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3.33%(50/6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0.450)。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18.2±1.4)次/min,血氧饱和度(98.1±1.4)%,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15.3±3.8)次/min,血氧饱和度(95.2±3.9)%,观察组患者体征稳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5.290、7.118)。结论:护理干预模式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更理想,治疗有效率高,且体征更为稳定。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患者;慢阻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的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体征波动[1]。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起病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致死。目前各地针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则要求给予对应的高质量护理,有学者发现,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但疗效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必要,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2]。为求丰富既有理论,我院通过对照实验进行不同护理模式的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60例,设为对照组,另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6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1-77岁,平均(68.2±2.7)岁。病程4-8年,平均(6.2±0.7)年。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62-78岁,平均(68.3±2.8)岁。病程4-9年,平均(6.3±0.7)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呼吸辅助、抗炎、水电解质纠正、酸碱纠正、强心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记录康复进展,给予用药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①用药干预。向患者提供可雾化吸入的中效糖皮质激素,以超声雾化的形式给药。急性期缩短用药间隔,稳定期减少用量,了解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据此调整用药量。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提供辅助,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控制慢阻肺呼吸衰竭的同时,适当通过降压药物和葡萄糖输注等方法,提升对患者合并症的控制效果,优化机体功能。

②对症干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护理,患者入院后均取卧位,稍垫高头部,使头部高于床面,形成20-30°角,准备负压设备,患者见呼吸受制情况,许进行吸痰处理。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嘱患者取头低位,轻叩患者背部促进排痰。无法有效咳出痰液,可给予化痰或负压吸痰。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强调结合疾病稳定期特点给予认知干预,告知患者避免寒冷刺激,加强自我护理,控制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等。

③心理干预。患者急性发病的情况下,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结合其心理特点和情绪波动给予心理干预。告知患者保持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鼓励积极面对疾病困扰,传递各类正面信息,如“您的病情已经有所稳定”、“您的血氧饱和度已经趋于正常”等。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重视家属的护理干预作用,鼓励家属参与心理疏导。依从性不佳的患者,传递慢阻肺、呼吸衰竭疾病恶化后危及心肺、血管等知识,使其意识到依从护理和治疗的必要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患者病情稳定、体征恢复、无重大不良反应,为治疗显效,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体征好转且不良反应轻微,为治疗有效,患者病情、体征无改善或出现恶化,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 SPSS20.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见表1:

表 1 两组治疗有效率

2.2两组体征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体征更稳定。见表2:

表 2 两组体征变化(x±s ),n=60

3.讨论

慢阻肺的病因相对复杂,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群体,患者见较为明显气道反应,以呼吸不完全受制为主要特点,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慢阻肺可发展为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有限,患者病情有所改善但不明显,治疗有效率不超过85%[4]。给予护理干预,患者治疗有效率可超过90%,且血氧饱和度、呼吸情况较常规护理出现10%-20%的优化[5]。我院研究与此相似,见表1、表2。

从方法上看,常规护理的特点在于保持护理规范性,但未能完全契合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特点,针对性不高,影响了治疗有效率,患者体征的波动也无法根本消除。护理干预保留了常规护理的积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患者特点匹配的干预措施尝试优化患者预后。我院在工作中引入了用药干预、对症干预和心理干预三项举措。用药干预尝试在常规用药的同时,以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式控制患者呼吸系统炎症反应,实现呼吸道通畅,对症干预具有类似作用,同时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给予健康教育,以求改善预后,发挥辅助作用。心理干预则有助于提升患者应对积极的信心和依从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体征指标间接得到优化。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的体征也更为稳定,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模式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更理想,治疗有效率高,且体征更为稳定,后续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桂银.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对比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13.

[2]沈九勇.对老年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1):29-30.

[3]危义梅.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0):144+146.

[4]马晓盼.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134.

[5]张宗菊.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慢性呼吸衰竭疗效的比较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5):149-150.

论文作者:张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对比探讨论文_张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