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子商务的职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电子商务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人才培养现状
1.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快速改变着原有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增长模式,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已经使其成为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电商务几乎是与除美国以外的多数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自1996年6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骨干网(CHINANET)建成开通以来,已走过9年的历程。9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活动已经进入到几乎所有商务领域。由于资本市场对中国电子商务的青睐,伴随着国内物流、支付、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企业和用户上网需求的不断开发和培养,2004年电子商务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4年7月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3630万台,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另有资料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在2005年已激增至6200亿元人民币。有关人士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进入到务实发展阶段,扭转了概念炒作和短期利益行为,正在为盈利和长期发展积极准备,同时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热点和盈利点。与此同时,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却显现院校人才培养不力、专业人才信心缺失、企业缺乏优质人才的危险信号。
1.2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现状
据统计,2004年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平均水平。
分析表明,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76%是因为就业方向模糊。这直接影响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应聘职位的针对性与应聘效果。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机会;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也使他们很难应聘成功。
另外,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16%是因为供需双方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的偏差所导致的。8%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很难获得面试机会,尽管他们在简历中都标明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成绩,但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招聘企业很少在招聘岗位上明确写出“电子商务专员”这样的职位。然而事实上对于很多企业,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等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只不过这些企业没有在岗位描述中列出“电子商务”四个字罢了。由于毕业生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当他们没有发现“电子商务”四个字时,便放弃投递简历;即使投递,也作为专业不对口的无奈之选;同时也不具备将所学专业、课程与以上某个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显自己知识与优势的简历撰写能力、面谈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举例来说,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紧缺营销类人才,绝大部分招聘企业会在岗位描述中列出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仅仅从名称上来看,“市场营销”毕业生似乎比“电子商务”毕业生在专业上更为对口。但是“市场营销”同样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课程与核心课程,而且“电子商务”毕业生还具备利用电子化工具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网络零售、网络渠道营销、电子化国际贸易、电于化客户服务等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理应更具有竞争优势。正是这种对文字理解上的差别,造成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专业上不对口而失去面试机会。
造成专业不对口的另外一个主要客观原因是: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15至22门之多的课程,虽然本意是为了培养“多面手”,中国企业也需要掌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繁重的科目、割裂的教学导致学生知识构成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因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既不能满足专业娴熟的当前需求,也不符合综合驾控的未来要求。正如中央财经大学电子商务教研室林政主任所言:“学生的精力有限,这么多的课程该如何设置,培养目标怎样才能更科学,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42.9%的电子商务专业非应届毕业生表示:虽然没有毕业,但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电子商务毕业生很难就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形势不仅为非应届毕业生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与心理负担,而且他们已经考虑辅修其他专业或者建议考生不要报考电子商务专业。因此,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梯队将会出现断档的局面。培养与就业的严重脱离、职业发展的前景渺茫,还会造成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失去学科发展的推动力,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进程将受到人才缺乏“瓶颈”的制约。
1.3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及不足
各大中专院校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育部从2000年起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自此以来,电子商务的院校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为96所,2003年则迅速蹿升到181所。2005年夏天在西安召开的电子商务专业联系会议上,教育部的领导介绍说: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275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75所高校设置了硕士、博士点。
2000年8月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开始面向社会开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专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也颁布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展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师和高级电子商务师认证。据了解,目前在国内职业技术类学校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有700余所,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其招生人数远远超过高校。
电子商务这个热门专业办学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已显现出许多共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对电子商务的概念理解不清,从而导致办学思路模糊。当前主要存在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电子化技术十商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在校短短的几年中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另一种思路是电子商务本质仍是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的教学应该就是商务知识的传授,把电子商务的教学等同于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商务的教学;还有一种就是高度重视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忽略了商务知识的教学,由此电子商务专业也就基本等同于信息技术专业。以上三种模式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有现成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运作起来十分简便,需要变化的只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行了,很容易形成批量教育,但这种“万金油”式的人才是不能支撑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天空的。
(2)师资力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普遍现象是,任课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既不是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也没有丰富的电子商务从业经验,甚至也没有受过系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化师资培训。要求教师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往往并不现实,他们多是从其它相关专业转过来的,自己也正处于摸索、学习的阶段,尽管这种情况会得到不断改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如何尽快解决我国当前电子商务师资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方面的不足是十分迫切的。
(3)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由于电子商务的概念过于宽泛,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加上很多院校本来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尚没有明确地把握,就更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成为一个大拼盘。教材都是其它专业现有的,比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而不是专门针对性设计的。授课老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教各的,而不是围绕一条主线索来组织教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最终将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就会失去自己的个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竞争力。
(4)实践环节欠缺。缺乏电子商务应用的实践是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培养与就业脱节的主要原因。仓促上马、经费不足是一方面,但条件好的学校即使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些实习或应用软件,也只能进行演示或模拟性操作,离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距离,加之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很难一下子适应市场的需要。
2 电子商务的职业岗位及人才分类
2.1 电子商务的职业岗位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企业和学校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和培养的不一致,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对电子商务岗位的认识不清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电子商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因此,它对人才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是知识面要广,特别是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知识的掌握应有足够的宽度和一定的深度;第二是要求员工对信息驾驭的能力比较强,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以及进行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推广;第三是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的一般技术,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特别具有较强的商务网站规划、设计和维护能力,掌握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的最新技术等。
从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产生来划分,电子商务岗位有两大类:其一是传统岗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注入了新的内容后演变而来的,如网络营销岗位是传统的营销和业务代表、市场推广等岗位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工具武装起来而产生的;其二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产生的新岗位,如网站设计师、网站美工等,这些都只是最近四五年中才逐渐为人们所知的新型电子商务类岗位。
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三流”的统一体。如果以在网上达成交易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标志,以物流配送的完成为电子商务完成交易的归结点,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岗位分别设立在电子商务“三流”的各个环节中。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信息流进行得更深入和彻底,因而这一方向的电子商务岗位也最早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主要有网站建设和推广、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等,当然还有物流配送和货运代理等岗位。
2.2 电子商务的人才分类
(1)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这是基础性电子商务设计开发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
(2)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这是电子商务应用实施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
(3)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这是高层次电子商务管理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4)教学科研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他们应该能够将电子商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很好的结合,能够对电子商务的某些问题和领域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3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合理的知识构成
3.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特征
(1)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特征。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两方面的知识,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如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式,以及网上商店、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网上交易市场等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因此,他们应当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理解电子商务决不仅是商务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个商务运作体系的变革,应该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观。
(2)电子商务人才的实务性特征。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的应用和发展之中,现有的电子商务理论还很难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3)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特征。由于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所有层次,而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层次都有自身的特殊性,社会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或者说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因此,不能将电子商务人才简单地归为一个领域或一个层次,相反,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人才在各个方面和层次上的多元化特征。例如,要有侧重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和侧重商务的电子商务人才;要有分别侧重支付、物流和信息流的电子商务人才;要有专门从事网络营销的电子商务人才;要有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才,要有从事电子商务战略分析的人才;要有从事证券电子商务的人才;还要有专门从事网上银行的人才,等等。
3.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
由上述可知,电子商务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商务知识;二是信息化技术;三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的知识;四是特定行业的特定知识。
在商务知识方面,不仅要具备商务交流、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贸易理论、相关法律与惯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应具备有关企业内部组织、计划、指挥、协调方面的知识。前者可满足商贸型的电子商务职业的需要,后者则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信息化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特别是网络平台的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赖以生存的关键技术,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可根据其个人的发展需要掌握不同层次的技术。商务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只需要掌握其中应用技术即可,如互联网资源的浏览与搜索、电子邮件的收发、获取网上域名、租用网上虚拟空间以及网页的设计包装与制作等。而技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则除掌握以上技术外,更重要的还需掌握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如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动态网页制作技术等。
只是单独掌握以上任何一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知识,而不能将两它们有效的结合,均无法构建有效的可赢利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网络技术之后,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组织成本,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其经济规模效应将更加明显,也就是说,任何经济体想要获得在本行业的成功,必须创新性地构建出独特的商业模式。那么高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就必须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商务领域的知识。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如何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方面也应该有不同的规律性。同时也无法要求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就掌握了各行业的相关知识。但任何电子商务人才首先是就业于特定行业的特定企业,如果他们对某一行业的商务规律性具有较为深刻或者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将更加有利于他们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具体的商务过程。
4 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
4.1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有关企业要不要开展电子商务问题已得到普遍共识,关键是怎样利用好这个工具,并让它为企业创造价值。谁先利用好这个工具,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当非常清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如何去开展电子商务。因为,现在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即使管理层也可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
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培养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良,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掌握了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这是时代赋予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实现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零距离”,与就业岗位实现“零适应期”、能快速切入企业具体电子商务类岗位的“楔型人才”。
现在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刚到企业一两个月就被委以重任,要独挡一面,因为在企业没有谁适合教他。因此电子商务教育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独立思考、敢于开拓的优秀人才。
4.2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为了解决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零散、“几层皮”的问题,从应用实际出发,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系统整合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从课程体系设计而言,“理论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
为了保证“理论够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应是“大专业,宽基础”,实践课程体系的特点则是“多方向,重应用”。理论知识强调覆盖面的宽广,但不要求理论的深度和精度。必须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平台,从整体角度来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的统一体,为了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切入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这三个互为依托的专业方向。主要通过一个大型的课程设计来整合学生所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增强和锻炼学生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管理能力,树立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若干专业特色方向。对所有方向而言,都要强调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条主线,因为这是学生成功切入企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支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保障。这样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在技能上达到一定的深度、高度,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
4.3 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关键,这支队伍不仅要具有电子商务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特长,而且还熟悉整个电子商务的运作和前台后台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
(1)以行业为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加快与行业的联系。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前往协议单位进修学习,这样,既可以学到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管理的经验,又可以掌握企业实际运用电子商务的状况,还可以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类型,对教研活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组织教师到其它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和调研,召开电子商务教育和学术研讨会,参与各种电子商务协会活动,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还可经常请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3)积极从国内外及相关行业引进、或者借用专家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同时引进国外优秀的电子商务教材为我所用,组织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电子商务系列教材。
(4)专业教师自身应该时时刻刻跟踪、掌握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电子商务的最前沿的知识,结合横向科研课题,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更新知识。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出发点,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来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