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_梁扬斌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_梁扬斌

阳江市阳东区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饮食上更加注重健康和安全,也开始重视饮食的多元化和均衡化。各种类型的食物都要有所触及,以达到合理膳食的要求,尤其是摄入一些鱼虾等水产品。但近年来由于海水和河水的污染问题,也给塘区的水产养殖带来许多的挑战,各种问题接踵而来。面临水产养殖中出现的这些较为棘手的问题,一种绿色生态的生物修复技术出现。它不需要投放一些抗生素和高质量的饵料来实现水产产品的产量提高,而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来实现产区水体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从而促进整个水产产区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从生物修复技术这一角度来探究它对于水产养殖所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应用,以便于为日后更好的水产养殖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生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是在进几年才逐渐发展并开始应用起来的,而且它不仅单单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这一产业,对许多领域都有很好的使用效果。比如土壤,城市湖泊污染的治理和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水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保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安全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利用生物修复技术让塘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自我修复和改善能够有利于水产生物在健康安全的环境生长繁殖,利用这一技术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1.生物修复技术简述

生物修复技术属于生物工程领域,主要是用来治理环境当中的一些污染。它的出现到现在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推崇和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它可以发现并且利用生物自身所带有的分解有毒物质的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理环境污染的能力和作用。所以当出现土壤或水体污染时,可以投放一些有益的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的物质,以实现土壤或水体环境的净化,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理污染,并且还可以节省资金,具有经济性和高效性等多重优势。

国外的一些国家学者对这一项先进的修复技术也有很深入地研究,它们发现这种技术对于大面积污染区域的治理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利用的领域也非常之多。最突出有名就是对阿拉斯加王子海湾油轮泄露进行污染治理的这一例子,通过对海域加入降解菌来实现对海水污染的治理。生物修复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分门别类,比如从人为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强化生物功能,通过投放外来生物的方式,还有一种是生物的自我修复功能;从生物修复的对象来讲有对土壤的修复,水质污染的修复,农业,畜牧业等行业领域的修复,所以它修复的对象之广,领域之多。

2.水产养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的好坏是很重要的,所以水污染的问题是水产养殖存在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养殖的对象是生活在水的环境当中,所以水体环境对于它们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对于饲料的投放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做好水质的管理不仅是对于水产品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而且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2.1人为破坏塘区的生态环境

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人为的因素,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一些养殖户为了水产品的产量增加,意图从中谋取更大的利润,在养殖区投放大量的饵料,意在让水产生物获得更多的营养,加快生长繁殖的速度。但过量的饵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些饵料不但水产生物吸收不了,而且会造成塘区的净化能力受损,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藻类过量繁殖,塘区出现恶臭,从而破环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鱼虾缺氧而死,养殖户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除了投放大量的饵料,有些养殖户在水体环境出现污染的同时会向塘区投放过量的药物,造成药物的残留,对水体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在投放过量饵料和药物之外,未经处理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水体环境来讲也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污水有些含有有毒物质,工业废水也存在一些重金属方面的污染,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让水产品处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无法保证水产平的健康和安全,通过食物链,最终受危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2塘区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弱

总体来讲塘区是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塘区中的一些生物以水产产品居多,它们平时主要是依赖于塘区自带的一些微生物或养殖户投放的饵料为食,所以塘区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属于比较弱的,需要依靠外力的因素帮助建设更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当塘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问题时,比如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疯狂生长繁殖,并不能进行快速的自我修复,只会因为藻类过量繁殖导致光合作用变弱,鱼虾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水里的植物腐烂,塘区出现恶臭的情况。

3.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一些新兴的技术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为人类造福。生物修复技术的出现也同样造福了许多行业领域,尤其是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贡献非常之大。它打破常规思维,利用有益的一些微生物投入到受污染的塘区之中,对塘区进行污染的修复工作,提高溶氧量,使得水产生物健康的生长繁殖,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这种特定的手段可以很高效的降解一些污染物,提高塘区自我修复的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让水产养殖更好更快的发展。

3.1池塘底泥的自我修复应用

池塘底泥对塘区的整个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底泥的腐烂物过多,会导致塘区的净化能力减弱,出现恶臭的气味,影响塘区水产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何高效细致的清理塘低的淤泥,为水产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而生物的修复技术在此处可以派上用场,通过向塘区内投放微生物等一些有益的菌类,对塘底的淤泥进行清理。微生物的繁殖也可以快速分解塘区中存在的一些有毒物质,改善藻类过量繁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净化水体中的环境,避免出现恶臭的气味。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溶解氧的量,让水产生物生长在一个氧量充足的环境当中,对水产产物的产量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3.2池塘水体的自我修复应用

除了对塘底的淤泥进行生物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外,还需要对池塘的水体进行一定的修复措施。同样通过生物修复的技术向塘区补充其所需要的氧气,生物促生剂等,以便于高效地分解水体中存在的一些污染物。当对塘区的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清理之后,微量的营养元素对于藻类的良性生长也有很大的作用。但在投放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合理安排投放的数量,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当水体中的有机物得到分解之后,势必也会对溶氧量的增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提高水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为养殖户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对于水产养殖的市场环境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4.总结

总而言之,生物修复技术对于解决水产养殖中的一些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比如促进塘底的淤泥清除和塘区的水体污染治理。通过生物修复技术这一先进高效的技术改善水产养殖中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水质环境,为水产生物的数量和质量做出很大的贡献。它可以解决水体环境中存在的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降低整体的修复成本,使得利益最大化,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瑛湘.生物修复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江西水产科技,2009,(1):16-18.

[2]王春华.现代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5,5(05):45-50.

[3]马跃.基于水体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6(2):10.

[4]崔晓英.浅谈关于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水污染方面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

论文作者:梁扬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论文_梁扬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