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偷漏营业税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营业税论文,施工企业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施工企业在主营业务中偷漏营业税形式
1.施工企业以概算和结算中不含营业税为由漏缴营业税。我国自1987年起统一对各类建筑安装企业征收营业税,并规定应纳的税款准许列入工程概(预)算造价之内。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出于节省投资和降低工程造价考虑,或在概算中少列,或在工程价款结算中扣除施工单位应结算的营业税;而施工企业往往以结算中不包含营业税为理由拒绝缴税。近年来,这种情况在粮库和公路等建设项目中比较普遍。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施工企业取得承包收入,成为营业税纳税义务人,无论其结算形式如何,并不取决于其营业收入是否包含营业税。如业主违反合同规定克扣应付款项,施工单位应当以合法的手段向业主索赔。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或其他原因而作出的让利,不能以少缴国家税款为代价。
2.施工企业将业主供应的材料不计入施工产值,偷漏营业税。一些建设单位(业主)在工程承发包中,往往与施工单位约定,直接为施工单位采购和供应一些大宗建筑安装材料(俗称甲供料)。这部分材料的价值一般不计入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和以后的工程价款结算中,而是由建设单位直接向供应厂商支付货款。施工单位领用后,由业主直接计入项目建设成本。
这种材料供应方式,便于业主把握一些主材的市场行情和质量,但是,却给施工企业偷漏营业税提供了方便。因为施工单位领用材料而不需要向建设单位出具相应的发票,可能少计由这部分材料价值构成的施工产值(营业额),从而漏缴相应的营业税。税务机关按产值计征施工企业营业税时一般不宜察觉此类问题。
3.施工企业利用不结算建设单位供料偷漏营业税。上述建设单位供料还有另外一种结算方式:项目业主将工程材料按预算价或承包价(材料的预算价一般低于实际采购价),采购和供应给施工单位以后,业主按预算价抵作预付施工单位的款项,采购价高于预算价之间的价差,一般不在施工单位的工程价款结算中反映,而是由建设单位以材料成本差异的形式直接转入项目建设成本。实际上,这部分材差也构成施工企业的产值。但是,这种结算方式客观上为施工企业偷漏营业税提供了条件。施工企业往往不计算这部分材差形成的产值,很隐蔽地偷漏了相应的营业税。
4.总承包单位不履行扣缴义务,造成分包和转包工程漏缴相应的营业税。分包是指总包单位将工程项目的非主体部分或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土石方工程、吊装工程等,分包给符合该工程技术要求的建筑安装单位。转包是指以赢利为目的,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不对工程承担任何技术、质量、经济、法律责任的行为。分包单位和转包单位都不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所以,为了便于控制,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施工企业实行分包或者转包作业的,以工程总包单位为扣缴义务人。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一些总包单位往往不履行扣缴义务,将分包和转包工程的营业税扣留后隐匿、转移,或将营业税随分包和转包工程价款一并结算给有关施工单位,造成分包和转包工程漏缴相应的营业税。
二、施工企业在其他业务方面漏缴营业税
1.为建设单位代办大型设备和大宗材料运输保管等业务取得的收入漏缴营业税。在电力、煤炭等大型建设项目中,业主采购的设备和大宗材料一般委托主体施工单位办理运输、保管等项业务。按合同约定结算和支付相应的费用。由于这些业务不是施工企业的工程作业,在结算中一般不需要单独列出营业税。施工单位往往以其结算中不含营业税为借口,混淆概念,隐瞒取得劳务费收入的事实,不作营业收入,不计提和缴纳营业税。
2.代办征迁安置等工作收取的包干性费用漏缴营业税。一些建设项目如输变电线路、高速公路的支线和连接线等工程,由于点多线长,建设单位有时将沿途零星的征迁恢复和赔偿等工作随建筑安装工程一并委托施工单位完成,并支付相应的包干费用。此项收入实际上是施工企业的劳务所得,应随其主营业务一起征收营业税。但是,绝大部分施工单位以代收代付名义,不计入其营业收入中,偷漏相应的营业税。
营业税条例明确规定:施工企业的所有收入均应计提和缴纳相应的营业税,转、分包工程由总包单位负责代扣代缴。纳税基数不考虑其中是否明确包含营业税。针对以上施工企业偷漏营业税的几种表现形式,我们建议在对建设项目和有关施工单位审计中,注意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检查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缴纳情况。首先要重点检查建设单位采购和供应的建筑安装材料或设备的核算形式和结算方法。如果这部分价款不通过施工单位结算,而是直接计入建设成本,要进一步延伸审计施工单位的工程价款结算中是否包含这部分材料或者设备所相应的税金。最后,还要对有关施工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实,最终确认其是否漏缴了相关的税金和附加。此外,要注意施工企业非主业收入是否按规定计算和缴纳营业税和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