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业发展比较研究_河南经济论文

四川工业发展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既把四川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又同时选择东、中、西部各一个和四川有较多相似之处的省来进行比较,分析四川工业发展的状况。

(一)企业平均经济实力较小

四川工业从总量来说,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单个企业的经济实力明显较小(见表一)。

1994年部分省工业企业平均经济实力情况表

表一 单位:万元

注:工业总产值为乡以上;其余指标为独立核算企业口径。

从上表中,至少可在四个方面看出四川工业企业存在的差距。一是平均产出水平不高。1994年我省平均每个企业年度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为515.55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26%,山东的35.56%,豫、滇两省的79.08%、79.25%。二是平均营运能力较差。1994年四川平均每个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为623.60万元,较全国平均水平少31.57%。与鲁、豫、滇相比,差距也较大,分别较各省少57.27%、17.73%、51.33%。三是平均创利水平低。1994年平均每个工业企业创利税仅为60.1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7%,是山东、河南的37.6%、58.5%,仅及云南企业创利水平的1/10。四是生产经营实力较弱。1994年时,四川工业企业平均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仅为477.46万元和460.27万元,均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左右,更不及山东、云南等省的水平。

(二)投入与产出差异大

如果将工业拥有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看作是一种投入,那么工业所完成的总产值、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创造的利税则是其产出的象征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注重工业的投入与产出水平更具重要性。但自90年代以来,四川工业的产出效果并不理想,与其投入差异较大,不及兄弟省的投入产出水平(见表二)。

表二 1994年部分省份投入与产出情况对比表

注:此表系独立核算企业口径。

1994年,四川拥有的工业企业个数占全国的比重为6.73%,高于山东、河南、云南等省,但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则相对少于各省。这表明,四川尽管利用了大量的人、财、物建设了众多企业,但并未作出相应的贡献。从四川工业具体的投入产出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1994年资产合计已达到3084.67亿元,在全国居于前列。但百元资产完成的产值仅为60.35元,较全国平均水平少10.21元,在上述各省中仅高于云南8.7元,而远低于山东27.04元、河南5.22元;百元资产实现的销售收入为63.28元,较全国平均水平低9.74元,分别低于山东18.45元、河南6.23元、云南9.16元;百元资产创造的利税为6.11元,较全国低2.39元,分别低于山东2.84元、河南3.32元、云南23.24元,投入与产出的效果欠佳。

(三)经济效益差距较大

工业企业的投入、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最终效果要通过工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和反映。因而经济效益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体现。但近年来四川工业经济效益低下,属于全国最差的少数几个省份,与山东、河南、云南等省相比,差距明显(见表三)。

表三 1995年部分省份工业经济效益比较表

注:此表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口径计算。

1995年,四川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低于全国19.72个百分点,更低于鲁、豫、滇30.3、24.25和99.87个百分点。换言之,四川工业效益总体水平只相当于全国的78%、山东的70%、河南的74%、云南的41%。这表明四川工业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既不如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如东、中、西部工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省。从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几个分项指标看,生产与销售的衔接水平较低,产销率不仅低于全国1.46个百分点,也不及山东、河南、云南;投入产出效果欠佳,资金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低于全国0.87和2.44个百分点,也大大低于上述各省。另外,企业职工的劳动效率不高,工业企业营运效率也差。

(四)工业化进程偏慢

根据1994年统计资料测算,四川工业化程度值(ID)为0.64,尽管0.5<ID<1,处于半工业化阶段,但与全国工业化程度值比,却低了0.16个百分点,并低于山东0.1,河南0.1、云南0.02。其中,按产值标准看,影响值低于全国近0.1;按非农业人口比重看,影响值低于全国0.06。

造成四川发展不如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及鲁、豫、滇三省的原因很多,总体看来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增大了四川工业发展的难度

从四川的自然经济条件看,四川地域广大、山高路险、人口负担重、交通等基础设施差、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远多于山东、河南、云南各省;由于四川地理环境中存在山高路险的问题,对吸引外资和改善工业布局的难度远大于上述各省;由于人口负担大,消费基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每年依靠本省的资金大力发展工业的积累,远不及上述各省,由于交通条件欠佳,对工业物资的进出产生了极大限制,同时对外商的吸引力也相应减弱,与山东、河南、云南相比,也是相当差的;由于能源不足,尤其是电力的发展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维持四川工业的正常经营难度始终较大。

(二)投入不足,使四川工业发展缺乏基本动力

工业的投入,主要是靠国家投资和企业自我积累。在半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尚处于粗放型经营的时期,投入量的多少对工业发展快慢影响甚大。1994年四川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仅较1990年增加75.96%,低于全国增幅20.93个百分点,和山东、河南、云南相比,分别低了21.32、10.83、19.14个百分点,投入情况明显较差。以国家对工业的投资而论,1990—1994年国家对四川工业的投资总额为411.82亿元,虽高于河南、云南两省,却低于山东省;但如果按企业平均投资量来比较,则四川远不及各省。而且固定资产占全国的比重1994年仅为5.59%,已不及1990年占全国5.90%的比重。这表明近年来国家对四川工业的投资力度,不适应四川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企业自我积累所增加的工业投入论,其投入也是不足的。1990—1994年四川工业依靠自我积累增加的投入为233.31亿元(山东为686.06亿元),由此增加的投入占新增固定资产的比重仅为36.16%,不及全国47.13%的水平,更不及山东的61.40%、河南45.72%、云南46.73%的水平。

另外,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看,四川工业更新改造的投入情况较差。以1994年为例,四川工业更新改造投资为75.77亿元,占全部更新改造投资的比为70.32%,较山东、河南分别低3.31和5.01个百分点。这对四川现有工业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当然,流动资产的增加也是对工业的一种投入。从流动资产的增加情况看,1994年四川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产仅较1990年增加130.34%,既慢于全国37.98个百分点,也慢于山东37.84个百分点、河南25.38个百分点、云南68.75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表明了自1990年以来,四川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增加缓慢,并未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而相应增加或补充所需流动资金。

(三)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使四川工业发展受到遏制

工业结构问题,严格说来就是各类型工业的优化组合问题。合理的结构会对工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则会对工业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抑制作用。90年代以来,四川工业结构的调整总体说来不够理想,未能促进四川工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

1.轻工业发展不够。就全国来说,1979—1994年的14年间,工业生产累计增长6.2倍,其中轻工业累计增长7倍多。到1994年全国轻工业总产值占的比重已达到47.6%,较1979年提高4个百分点。而沿海省份轻工业的比重更高,成为推动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引导型”产业。但四川却在这方面进展缓慢,截止1994年,四川轻工的比重仅达38.55%,低于全国轻工比重近9个百分点。而山东为49.98%、河南为46.23%、云南为49.51%,均高于四川。

2.行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四川工业行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说是重工偏重、轻工偏轻,从行业情况看则是重工业中基础工业发展仍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轻工业中四川的优势仍在纺织、食品、丝绸、酒类等传统产品行业上,而象电脑、电讯、电器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行业则微乎其微。工业行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无疑使四川工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如1994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较1990年的增速,四川仅为57.34%,低于全国32.01个百分点,也低于山东增长113%、河南83.82%、云南63.17%的水准。这表明四川利用本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工业的步子不如全国及兄弟省份快,或者说对这一行业的调整不如其他省份。

3.产品结构调整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的品种、结构和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能否推动全省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一些国外、海外、沿海的产品纷纷进入四川市场,使得四川近年来的省际贸易逆差一直呈逐年扩大之势。1995年,逆差总额已达140亿元以上。主要表现为:一是传统产品的优势正在丧失。到1994年,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工业品中,四川生产量位居全国前10名的产品仅24种,较1990年时减少67%。二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产品没有得到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四川的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还远不能适应这个发展变化,全国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电脑、电话机、家用冰箱、音像制品、空调器、无线电通讯设备等产品,四川品牌不多。

我们认为,今后在推动四川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一)找准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培育一些新的增长点

从四川工业的发展实际看,四川工业在发展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轻工业比重偏低、多数军工企业起色不大、民族地区工业未得到发展、支柱产业没有得到培育、拳头产品较少、名牌产品未得到巩固和发展等。然而,应引起注意的是,现阶段四川工业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恰恰是今后工业中发展最有潜力的增长点。以轻工为例,如果四川在1994年的基础上,使轻工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那么四川工业将在近年内净增工业总产值193亿元以上;若达到山东水平,将净增工业总产值250亿元以上;若达到江苏、广东等省的水平,将净增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

(二)开拓推动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使四川工业经济保持良性循环

工业要发展,既需要增加投入,也需要一些经济因素的拉动。现阶段,四川工业之所以发展欠好,除了投入较少外,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消费需求的拉动力较弱也是不能忽视的。从90年代以来的情况看,四川固定资产投资不论是经济高速度发展时期,还是在国家严格控制时期,其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投资欠稳定,对重工行业中的冶金产品、建材产品、机械产品等的需求拉动力偏低;工业品出口形势在全国也不算好,与沿海地区差距更大,对工业经济需求拉动微乎其微;消费因轻工产品缺乏竞争力,省际贸易逆差较大,对本省工业的需求拉动力相应较差。因此,今后要使四川工业获得大发展,保持稳定的投资、增加出口量、扭转省际贸易中进大于出的现状,开拓拉动工业发展的这些原动力,是极为重要的。

(三)外延与内涵同时并重,推动四川工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四川无论是从乡以上工业,还是从全部工业来看,企业总数均居全国前例。因而,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加紧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调整和增加投入,挖掘现有工业的发展潜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企业的分布密度,与山东、河南、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相比,依然偏稀,加上四川工业企业在布局上并不平衡,以多种方式筹资增加投入而进行外延再生产,也同样是加快四川工业发展所必须。

(四)落实“两个转变”的精神,提高四川工业发展质量

现阶段,四川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低,其发展质量欠佳。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四川工业经济实力就会继续下降,势必影响四川工业的发展潜力。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的精神。一要加快经济体制的转换,这是真正实现两个转变的前提,也是能否使四川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没有经济体制的转换,新的生产力便不会得到解放。二要努力实现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在转换经济体制的前提下,改变四川工业发展质量低下的根本方式。今后,四川无论是在以内涵或以外延发展工业的时候,都要注重科技投入、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设备性能、改善工艺、降低消耗等来发展工业,以提高四川工业发展质量,增强四川工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标签:;  ;  ;  ;  ;  

四川省产业发展比较研究_河南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