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新1 杨国兴2 张立辉3
河北省定州武警8640部队医院内科 073000
【摘 要】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全年,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A组、B组各入选神经内科收治的IS对象40例,常规治疗,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日,每日1次,睡前服用1次,连用24周。结果:治疗后,B组与A组颈动脉IMT、hsCRP、NIHSS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低于B组,两组SV高于治疗前、A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90日内与B组并发症发生了、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IS,均有助于抑制颈动脉硬化,且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瑞舒伐他汀整体疗效更好。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
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我国卒中发病率约为120/10万~180/10万,且仍呈快速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卒中总数的70%~80%,呈现明确的三高趋势。IS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该病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脂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1/5的急性脑梗死是由颈动脉斑块脱落直接引起的[1]。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稳定斑块、调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美国卒中学会将其推荐为IS二级预防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提高IS二级预防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均为治疗IS的常用他汀类药物,尽管有报道显示瑞舒伐他汀是降脂效果最好的药物,但降脂并不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卒中的唯一途径。关于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研究较少,本次研究试就此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全年,神经内科收治的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MRI确诊[2];②初次发病;③用药前1个月无他汀类药物、其他降脂药物应用史;④未合并其他类型严重的血管闭塞性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⑤未合并其他类型重症,如重症胰腺炎,或糖尿病等疾病未获得控制;⑥认知精神尚可;⑦病程<1周;⑧无药物禁忌症;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②合并血液病病史、胃溃疡;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已出现脑疝;⑤昏迷;⑥近1个月心脑血管病病史。共入选对象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58~74岁、平均(67.1±7.5)岁。病程1~4日,平均(2.4±1.0)日。进展性卒中14例,完全性卒中10例。梗死部分:基底节区58例、腔隙10例、多发梗死12例。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71例,心血管疾病58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5例。吸烟史31例。偏瘫69例。颈动脉狭窄72例,其中轻度34例、中度20例、重度18例。斑块阳性24例,不稳定斑块15例。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对照分组,A组、B组各入选对象4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病程、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脱水、神经营养等,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康复期给予常规康复护理。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20mg/日,每日1次,睡前服用1次。B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次,每日1次,睡前服用1次。连用24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S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IHSS卒中量表评分。患者发病后90日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太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太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B组与A组颈动脉IMT、hsCRP、NIHSS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低于B组,两组SV高于治疗前、A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组90日内,出现并发症4例、复发1例,B组发生并发症7例、复发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例肝功能异常,B组出现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具有明显的调脂效果,我国脑卒中患者高脂血症发病率较高,他汀类药物应用不足导致总胆固醇偏高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从此较低来看,瑞舒伐他汀预防卒中效果更理想。本次研究显示,对于IS,采用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治疗,患者可明显获益,动脉硬化明显得到遏制,以动脉粥样硬化为靶点是IS防治新理念,2012年一项上万人的研究显示,住院使用他汀类药物IS患者,较未使用者1年生存率提高45%,入院前使用者而入院后未使用死亡风险增加2.5%,早启动治疗患者预后明显更优[3]。目前,关于他汀类药物的选择仍存在争议,从本次研究来看,瑞舒伐他汀在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控制炎症反应、恢复颅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瑞舒伐他汀药物药效更好有关,其是一种亲水性他汀,降脂效果更理想,不经CYP450 3A 4代谢,是强化他汀治疗首选药物[4]。需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也存在不良反应,但大量研究显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美国FDA甚至取消了使用他汀常规定期检测肝酶的要求[5]。
参考文献:
[1]王慧梅,李淮玉.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5):270-275.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过云峰,郭素峡,杨颖,等.不同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对稳定性斑块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6):576-580.
[4]杨冬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4(4):378-381.
[5]陈清杰,杨毅宁.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2013,34(2):279-283.
第一作者:刘英新 1972.3.12 女 籍贯:河北顺平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主治医师 医院:河北省定州武警8640部队医院内科 073000
论文作者:刘英新1,杨国兴2,张立辉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辛伐他汀论文; 类药物论文; 统计学论文; 缺血性论文; 卒中论文; 患者论文; 颈动脉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