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国土规划测绘院
摘要:加强土地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关键。因此,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及土地管理事业全面发展,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管理;策略;地管理事业;
土地是生存的基础,除了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外,它还是人民生存的基本保障。目前,大量耕地的占用已导致许多地区的农民失去土地。因此,加强土地管理也是确保社会稳定,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举措。否则,就会不利于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以及和民生的社会矛盾。
一、加强土地管理策略分析
1、加强保护意识;保护土地资源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为了更好地落实土地资源保护政策,要加强群众和政府的沟通和交流,增强群众的土地保护意识。目前,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不是特别强烈。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宣传土地保护知识,特别是网络形式的传播,更为有效。通过宣传,加强政府与群众的交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
2、市场导向配置;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背景下,农村土地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应纳入市场化的范畴。因此,政府应该改变传统的行政干预方式逐步采用市场引导方式。为了使土地资源更加合理优化应加强政府职能,完善相应机制以及完善市场体系。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土地的生产力,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管作用,在市场中发挥自己的地位。让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3、完善规划体系;土地资源规划应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根据城市规划,功能区划等制度,从大局出发努力发挥规划作用,完成城市规划模式和农村融合。此外,要加强城市用地规划和编制,完成建设规划任务,将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系统相结合,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规划在土地资源利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城乡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4、优化管理模式;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国在农村土地的整治过程之中,不断地优化土地的管理,发展了一套有效的模式,有利于广大农村用以参考惜鉴。选址踏勘,在野外踏勘基础上,形成了每一个项目的详细踏勘报告。项目入库,以论证会等形式,按照以下项目的入库原则以及条件来确定入库项目。规划设计,在确立入库项目之后,由政府的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组织设计相关单位的土地招投标工作。依照设计单位的详细设计经历、设计业绩和设计资质来选定设计单位。实施整理,政府的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进行监理单位相关招投标的工作,经由市县的土地整理中心进行施工单位的部分招投标工作。
5、落实差别化土地政策;落实差别化土地政策,保障科学发展的合理用地,从源头上和制度上减少违法用地。区域差异,首先,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东中西部的不同特点,在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分配、地类结构、供地目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细化和区别对待。其次,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应实行差别化政策。地类差异,即对建设占用耕地、未利用地、坝区平地和低丘缓坡地等,实行差别化政策。占用未利用地应当在计划指标上予以倾斜、用地审批上简化,免收有偿使用费。
6、加强土地管理专业的队伍的建立;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土地管理专业的队伍。因为土地的开发与管理是一项含技术量较高的科学,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和素质。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地的规划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立些土地开发的必要单位进行协调配合发展,对其从业人员更要要个的选拔认定。还有就是建立一个监督部门、工程施工与管理队伍来保障其科学的发展。
二、地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
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规划指导建设用地
建设要以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县可持续发展,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扩大建设用地比例,扩大中心镇建设用地规模,实事求是地确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等,使规划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用地需要,认真做好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留足用地空间,从而使新农村居住和产业发展用地得到保障,并引导农村和农民节约集约用地,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的目的。
2、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复垦,推动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战场在农村,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宅基地复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契机,一是宅基地复垦新增的耕地指标首先用于新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得到有效保证;二是拆迁户的集中搬迁有利于新农村的集聚;三是“政府补一点、集体贴一点”的模式减轻了广大农民向新农村点集聚的经济压力,也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建立和完善发展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
在我国现行土地税、费体系下,政府土地收益在用地转用和土地供应环节取得的多、在土地保有环节取得的少。在使用上,投向城市地区的多、投向农村地区的少,投向经济建设的多、投向社会事业的少。这种格局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和征地引起的矛盾冲突,同时也使地方政府盲目扩张建设用地。制定和完善全国性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以及使用、转移和监督管理办法,保障对占用耕地的有效补偿;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管理,建立土地收益基金专项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土地出让收益用于社会保障、建设用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标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改善生活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全面推进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经济建设。而其中涉及到的土地管理问题需要进一步深思和探索,要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减少居民用地的无序发展,确保居民点用地,不侵占城镇用地规划指标,使农村用地向中心镇集中,用地指标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土地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我们应该对非法征地,混乱的产权分配,土地管理的详细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土地管理发展对于合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善凯.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17
[2]王建业.新型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8
论文作者:郭敏毅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土地论文; 土地管理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新农村论文; 农村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政府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