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饮水的安全以及城市建设用水的顺畅,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一个城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目前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城市供水管理面对的重大挑战,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完善城市供水的供应系统,做好供水供应及管理工作。基于此,文章就城市供水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理;工作现状;解决对策
引言
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城市供水安全与城市建设用水系统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且更是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因此,对城市供水管理工作现状进行研究,探寻有效的供水控制措施,提高措施供水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1 当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现状
1.1 优质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从整体上观察,会发现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人均水资源也相对较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用水也在不断增加,人们生活和工业等的发展,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都造成了严重污染,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供水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如污水处理系统等。大中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二次利用率极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和过度开采,水位急剧下降,涵养地下水也是现代城市供水管理存在的一大课题。
1.2 输配水系统安全性能较差
城市供水的输配水系统是保证供水正常的基础,只有输配水系统完善,才能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供水管存在质量不合格、管道老化严重、施工不合理以及工作环境不佳等状况,安全性能较差。尤其是在老城区域,经常出现爆管、水压不足、水污染等问题。
1.3 供水系统和设施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些以高投入、低效能的方式浪费大量水源。其将巨大的资金作用于水源的再开发,而后忽视水源再开发后的水源保护工作,从而浪费大量水源,导致其再开发工作成本高昂。另外,调查表明,我国多数城市的平均管网损坏率超过20%,全国因此而消耗的水资源代价超过95亿m3,由此可见,在当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供水设施的陈旧性给我国城市供水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4 监测技术与净水技术不完善
受水污染影响,我国部分水源地水质污染不断加剧,污染比例逐年增长,净水技术不完善,致使我国水污染治理效果不佳。同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能力薄弱,对于当前城市供水的水质安全难以保证。
2 对策
2.1 实行计划用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制定国家标准,加入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体系是供水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首先应该对用水定额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确定,实施计划用水,根据本地区的用水实际情况来科学的确定城市中各类企业、公益部门、居民用水定额以及各个行业的用水定额。当我们对用水指标进行确定以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控,形成阶梯水价,确保该指标科学准确之后再进行实施,落实城镇供水用水管理办法。其次应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适度的开采,按照城市地下水分布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开采区以及禁采区,让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最大限度的避免地下水资源被过度的开采和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加大城市供水输配水系统的改造力度
在输配水系统改造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加大对新型材料的应用,将原有老化、损坏的管道及时进行更换和改造,并且在改造过程中,应对管材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以保证水质安全,当前,新型管材主要包括PE管、不锈钢管材、铝塑复合管材、耐腐蚀管材等,各种管材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性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其次,加强日常对管网的监控管理工作,以此来保证输配水系统正常运行,例如,明确禁止在城市供水管道地面附近进行施工、燃烧等行为,防止管道受到损坏污染;最后,创新现有的施工技术,科学合理进行施工,保证管道的施工质量符合保准,并且,定期对管网、管线等死角区域进行冲洗,同时进行除垢、清管等维护工作,以此来保证城市供水输配水系统正常运行。
2.3 完善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资源管理系统一直被我国重视,于1993年我国便已经以《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作为政策实行,其要求我国居民在用水时以标准化、统一化的方式进行衡量,其意味着我国对于水资源的配置已经初步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与实行中,要求我国必须以严格把控的方式进行水资源分配,掐断不合理工业用水苗头,中止不科学浪费的行径。并且我国目前的节水进程已经逐步扩大完善,统计表明,当前我国众多城市均使用定额用水标准,这更加意味着政府必须以制度调控为主,政策指导齐头并进的方式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以此,才能有效促使科学发展观的再发展,保证我国生活、生产、生态共同平稳发展。
2.4 不断创新研发新技术
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加强创新我国现有的水质净化技术,提升水污染的净化效率。供水企业应以改善水质质量与提升供水安全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研发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提升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对水质较低的水资源进行处理,利用当前先进的吸附技术、化学纳滤技术、渗透技术以及组合工艺等,提升地下水的整体水质,并逐渐完善净水技术。加强对供水企业的设备监测,加快设备的更新,将原有的陈旧落后设备逐渐淘汰,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以此来消除设备对供水安全的威胁。并且,供水企业应加强对设备抢修制度的完善,提升设备抢修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建设高素质抢修队伍,以此来保证正常供水。
2.5 强化供水管理服务意识
其一是做好水质管理工作,为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当地水源地保护工作,禁止工矿等存在较高污染源的企业在水源地附近建厂,提升宣传工作力度,树立城市居民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在强化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及时与相关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强化监管力度,对水源地的实际水质状况予以实时监控;其二是强化供水管理,城市居民属于生活用水的主要目标,我们应当合理的限制工矿企业用水量,确保城区居民的供水稳定;其三是做好水压管理,必须要科学控制供水水压,在确保供水末端水压稳定的基础上,保证供水安全,确保整个供水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其四是推广税费阶梯式收费,这是近年来比较普遍的一种城市供水管理方式,它不但可以实现节约用水,同时还能够增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城市居民主动树立节水意识,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最后必须要加强供水设备的管理工作,供水设备设施属于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核心,我们应当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强化城市供水网络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供水管网质量,避免水资源二次污染的情况出现,提升供水质量。
3 结语
保证城市供水问题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应加强对水资源的水质、水量进行检测,严格进行管网监督,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当前水资源质量,提升供水系统的施工质量与管材质量,同时大力宜传节约用水,从整体上保证我国城市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小品.提高自来水供水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8(23):274+283.
[2]付立凯,王欣,张娜,刘操,许志兰,战楠.北京市昌平区二次供水管理经验分析[J].北京水务,2016(05):51-56.
[3]王超,王岩芳.整体性政府理论下的城市供水管理体制研究——以济南市城市供水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05):1-4+14.
[4]姚小明,刘耀军,郭银章.基于Seam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1):5013-5015+5024.
论文作者:孙宇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水资源论文; 城市供水论文; 用水论文; 我国论文; 水质论文; 水系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