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构想的思维模式——双效益的选题是怎样诞生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怎样论文,思维模式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个出版社,每个编辑,都希望设计出好的选题。有了好选题,再加上郑重选择作者,认真编辑、印制,就可能获得双效益的图书。没有好的选题,就注定要失败,即使后续工作做得很好也没有用。
那么,好的选题是怎样诞生的呢?通常的说法是要捕捉足够的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在一些编辑学的专著或论文中,在一些获得成功的图书编辑经验中,都强调调查研究,说法很多,诸如“要吃透上头,吃透中间,吃透下头”,要“向作者调查,向书店调查,向读者调查”,“要有市场意识,要有创新意识”等。这些说法无疑都是正确的。
在出版界可以看到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同样性质的出版社,面对着完全相同的社会信息,而得出的结论,设计的选题,得到的效益却是大不相同的。下面举一个实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出了加强美育的要求。在中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增加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要求。这是一个来自政府法规的信息。每个出版社都同时了解这个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几个省级的教育出版社都有所反应,形成了不同的选题。这里姑且用ABCD代表四家出版社。
A社:组织了一套《中学生美学读本》,作为补充教材,这个省的教委行文各校采用,印数很多。
B社:该社认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是培养学生文艺鉴赏能力的重要依据,就约请四位专家,就这四种文体撰写文学鉴赏知识,以课文为实例。这本书以教师、学生为对象,印数二万余册。
C社:该社根据中学语文教学要进行艺术鉴赏的要求,又根据当时市场上鉴赏词典热的行情,出版了《中学语文艺术鉴赏词典》一书,印数二万余册。
D社:这个出版社考虑,中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去鉴赏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还要懂得其它艺术样式的鉴赏方法,如:电视、电影、音乐、美术、雕塑等,便出版了《中学生艺术鉴赏手册》一书,印数是一万多册。
面对同样的信息,又同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而得出的选题却不同。这是精神产品特有的现象。在物质生产中是不会这样的。只要条件相同,结果一定也相同。稀硫酸加锌,就一定产生氢气,不会产生别的东西。
精神生产领域之所以有这种现象,乃是因为加工合成的机制不是某种无机物,而是人的脑子,也就是人的思维。这样想,产生了选题甲;那样想,产生了选题乙。所以,研究好的选题是如何产生的,就必须研究人的思维,包括思维的类型和过程。这方面的论述还很少看到,本文试图作粗浅的探讨。
一
思维指人的脑子对客观事物所作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哲学上把初人的思维称为“原始思维”,“模仿”是原始思维之一,“比较”是稍后发展起来的思维。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随着人脑本身的不断完善,人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展起来了,综合和分析的能力大大加强,人类的思维逐步向高级阶段迈进。
从选题设计的无数实例中,可以看到,选题的诞生要经过人脑复杂的运作,其过程是高级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一蹴而就”的便宜事。综合起来看,选题诞生的思维状态,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或称“模式”。
1.直映思维产生的选题(A-A)
事物本身是A,选题也就是A。五官接触到某一事物,脑海中立刻出现某一事物的影象,如影随形,像一面镜子一样,没有什么转弯抹角。无数选题正是这样诞生的。例如,1977年恢复“高考”,考生迫切需要复习高中数理化课程,一套17本的复习资料就应运而生了,印数达数百万册。1984年全民普及法律知识的时候,各种介绍法律知识的书很快就出版了。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股票、房地产贸易,立刻就有几家出版社出版了《股票问答》、《房地产知识》等书。报上说上海有十分之一的人在“玩古”,这时,《古玩常识》、《钱币图谱》一类书也就出版了。
这类选题并没有什么曲折,但要求十分迅速,要闻风而动,得风气之先。一面能够正确而清楚地反映事物的镜子,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从本源上说,这种直映式的思维是产生图书选题的根本,一切图书只有适合社会需要才能诞生。直映式要经过选择,不是样样事物都可以反映为选题的,这毋庸多说。直映式思维形成的选题,今后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生命力的。
2.模仿和联想思维产生的选题(A-≈A;A-B-C)
模仿是一种原始思维,婴儿的思维便是从模仿开始的。很多种艺术如舞蹈、音乐、美术等,它们的初始形式都是模仿,至今,仍然有大量采用模仿思维进行的创作。大量出版物的选题产生于模仿思维。模仿外国的如:《十万个为什么》模仿苏联伊林的同名书,大百科全书模仿英国,文摘模仿美国,手册模仿德国。从国内看,有了《唐诗三百首》,就接踵而来《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有了《唐诗鉴赏辞典》,就立刻有一连串的鉴赏辞典出版。
人们往往看轻这种模仿行为,贬之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邯郸学步”、“依样画葫芦”等,这是对模仿思维的误解。原始思维并不就是低级思维。模仿得法,照样可以取得巨大成功。创造过程中永远离不开模仿,仿生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思想便是模仿。“东施效颦”之所以遭人耻笑是因为不具备模仿的条件,本人是个丑妇。“画虎类犬”则是因为绘画的技巧太差。
联想就是常说的“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联想是以原有事物为根据,或者因类似而产生联想,或者因相异相反而产生联想,或者由因果关系而产生联想。重庆出版社先出版了《中国古代格言大全》,取得了很好效果,便连类而及,出版了《中国现代格言大全》、《外国格言大全》,用“滚雪球”方法,形成了一套系列书,共9本,累计印数数十万册,1988年获得全国优秀图书奖。
模仿和联想很难界分清楚。一般说,由A到近似于A(≈A)是模仿,由A到另一事物(B)则是联想。但是,那个近似于A的事物,如果和A有较多的不同之处,也可能就变成为B了。
3.繁化或简化思维产生的选题(A-AAA;AAA-A)
繁化是要求穷尽,穷究列举以尽其类,简化是要求典型,核要提纯以得其旨。人们看到牛马狮虎等“四足而毛”的野兽,便会想到:“这种四足而毛的兽类究竟有多少种?”又会想到:“这种四足而毛的兽类究竟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前者就是繁化,后者就是简化。
繁化追求的是事物的量和外延,由此产生的选题如《全唐诗》《六法全书》《全六朝文》《××长篇》《××集成》《××总汇》等;简化追求的是事物的质和内涵,由此产生的选题如《××原理》《××概要》《××选粹》《××精华》等。这两类图书分别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运用这两种思维,可以设计出无数有价值的选题。
4.整合和析离思维产生的选题(B、C、D-A;A-a、b、c、d)
把几样事物(B、C、D…)整合、嫁接、移植、拼凑起来,成为一种新的事物(A),这种思维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很大进步。建筑风格中有“中西合璧”,水果、庄稼因嫁接而产生新品种,几种药配伍而产生特效,两种菜合炒而获得美味……,这些都是整合产生的效果,一加一大于二。这一类思维产生的选题是极多的。百科全书的形式和儿童读物的要求结合而成《中国少儿百科全书》,学术著作和连环画的形式联系起来而成《中国通史连环画》,世界文学名著和填色训练拼凑起来而成《世界名著填色画册》。上述三种书都是获得双效益的好书。
与这种思维相反:在一件整体事物(A)中单独分析、剥离出某一部分来(a,或b,或c…),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专门加以研究,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这种思维使人类对事物的研究深入、细密起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在科学上往往取得很大成就。不少选题就是在这种思维下产生的。例如,战争史中专取以少胜多的战例,历代官员中专门介绍廉吏或贪官,案例中摘出冤狱集中分析,在人的文明生活中深入研究民食的历史,对伟人的生平专门研究他的文化性格,对中国民族性专门分析中国式的智慧。这一类选题往往可以见出编辑的巧思,有别出蹊径的效果。
5.原创式思维产生的选题(O-A)
在图书领域中,设计构建出本来没有的品种、形式、体裁……,这便是原创式思维的产物。显然,这是最可贵的一种思维,它是汇集多种信息,经过多次分析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后的产物。下面用实例来说明。
语文类图书中的工具书,有三本是最辉煌的巨著:1.以解释古汉语词语为主的《词源》,2.以解释百科词语为主的《辞海》,3.以疏解通假现象为主的《词通》。这三部词书以不同的创意各显特色,被称为词书“三巨星”“三鼎足”,它们都具有原创的特色。又如,汉语中的成语,原先只在一般词典中收录了一部分。把成语抽析出来单独编为工具书,是1955年商务印书馆首创的,书名《汉语成语小词典》,收成语只有3000多条。到1989年,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成语词典已出了80多种,1994年达到300多种。但是不管种数有多少,其中有4本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一本即上述《汉语成语小词典》,第二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汉语成语词典》,收词5300条,1978年出版;第三本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成语词典》,收词7800条,1981年出版;第四本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成语大词典》,收词1万条,1989年出版。其他各种成语词典,五花八门,诸如《绘图成语词典》《小学生成语词典》《成语分类词典》《成语用法词典》《四用成语词典》(后来还有八用、九用等),名目繁多,全是这几种里程碑式词书的派生物。如果要推究成语词典的原创之功,还是要数到商务印书馆那本只收了3000条的小词典。
再举历史类图书来说明原创型选题的可贵。第一本历史书是编年体的,世界各国皆如此。以后,外国有了口头讲史的史诗,中国没有史诗,却发展了文字记载为主的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这都是首创的,是古人的创意。近年来,史话式的《上下五千年》、章回体式的《历代演义》,连环画形式的《连环画中国通史》等,都是原创型的,在史书中卓然成为一体。
二
现在,让我们来做些验证工作,看看上述几种思维在编辑工作的实践中,是怎样产生了好选题的。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1993年时,曾经编辑出版了一份《出版发行研究》增刊,专门介绍双效益图书编辑出版发行的经验。在这一期增刊中,有二十多位作者撰文介绍了30多种双效益图书。这些双效益书都是80、90年代出版的,大都获得过国家最高级的图书奖。文章的作者就是该书的责任编辑,他们详细阐述了醖酿这个选题的思考过程。这期刊物为研究选题诞生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这里提出三本,从思维的过程作些分析。
1.《BASIC语言》 70年代末,正当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之时,科学普及出版社预感到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的重要性,就接受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谭浩强”的书稿,用4个月时间出版了《BASIC语言》一书,初版13万册,在当时,印数不算很多,以后不断修订再版,到1993年时,重印50多次,累计印数850万册,获得过“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和“金钥匙奖”等多种全国性的奖励。目前正在作第4次修订,向1000万册迈进。从思维的角度看,这本书的选题完全是“直映式”的。社会上兴起了计算机热,于是设计了这个选题。值得提出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曾经持这部书稿和两个出版社联系,都遭到拒绝。说明同样的社会信息,在各个编辑人员的头脑中,得到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编辑都能“直映”这个社会需要。类似的沧海遗珠现象,在出版界是屡见不鲜的,这要从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敏感等因素去寻求得失的因由。
2.《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文言文,历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对字词作注释,译成白话,加评点等,大多数读物只取其中的一种形式。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设计的这本书三者兼备,在排版上集中在一起,以一句原文为“目”,今译、注释、评点围绕在四周,醒目方便。把三种形式汇合在一起,这是“整合”的思维。其实,这种三者兼有的评注本古代也有,“三会本”就属于这一类,从这一点来说,也可以说是“模仿”思维在起作用。编排的形式,则是“原创”的。这几种思维交相作用下设计的这个选题,取得了巨大成功,1989年出版后重印了130次,总印数940万册,曾获全国优秀图书奖。接着,这个出版社又连类而及,推出了《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和一批古诗文读本,“一本书的活力,融入了一批图书中。”
3.《世界文学名著》、《孙子兵法》、《初中理化》三套连环画 这三套连环画都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在80年代末问世,当时,连环画的出版“跌入低谷困境之中”,以文学名著作连环画题材的也已屡见不鲜。这个出版社在形式上加以改进,配套成为系列,1987年出版,结果取得成功,欧美部分印了34万套,亚非部分7万套,累计印数420万册,获利200余万元,获得第五届中国图书一等奖。这个出版社把这种连环画称为“知识型连环画”,和以前的消遣娱乐型不同。接着,在1991年,又出版了“实用型”的《孙子兵法》连环画,初版20万套,次年印到28万套,累计印数168万册,获利217万元,又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一等奖。1993年,又组织了一套《初中数理化》连环画,试图用艺术形式来表达抽象的科学概念,被称为“教育型连环画”。这三套连环画把知识、实用、教育的内容和连环画的形式结合起来,其思维类型是整合、嫁接、移植型的。他们设计这三套连环画受到日本连环画的启发。在责任编辑的总结中提到:“日本的连环画市场不仅没有被电视取代,反而十分兴旺发达……日本的连环画在形式和内容上个性极强,能紧密配合社会的需要,表现手法多样,涉及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从这一方面来说,这套选题的诞生还得力于模仿思维。
三
罗列了选题诞生的几种思维模式,又分析了三个实例以后,可以得到两点最基本的认识。
1.要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模式去设计选题。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积淀的,没有“过时的”、“低级的”、“废弃的”思维。它不像物质生产那样,有了电子集成的无线电元件,就不再使用晶体管。在高级智能活动中,原始思维仍然时时体现它的光辉,而且被赋予新的品质。即使是纯粹的绝对音乐,也少不了模仿音乐的因子。
人类的思维又是综合的,没有单一的、纯粹的思维,即使在一个极简单的思维过程中,往往综合兼用着多种思维:初级的、高级的,综合的、分析的,概括的、抽象的。选题的产生也是这样,我们说某一选题是模仿的产物,只是指它的主要方面而言。模仿之中,也有创造,只是所占的份量多少不等而已。
所以,要想得到好的选题,要运用各种思维去“试探”、“测验”,把脑筋开足,多方掂量,反复探索。
2.要努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追求原创型选题。
原创型选题来自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追求的不是唾手可得的现成答案,而是另辟蹊径的新局面。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是顽强的、精细的、孜孜不倦的劳动,其过程是智力的高度紧张,是人的脑力、心力、体力在最高水平上的运作。创造性思维具有“目的指向性”,认定目的后,锲而不舍,达到“迷恋”的程度。没有执着入迷、九死不悔的劲,好的选题是不能产生的。
在讨论创造性思维时还有一个千古话题,即“灵感”问题。灵感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学上承认灵感,并且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认为它是人的力量在巨大紧张后所得到的高涨,它只能产生在热烈、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身上。好的选题有时也来自灵感,在不经意之间,谈笑之际,在朋友“神侃”的一瞬间,好的选题从脑际蹦跳出来了。有些编辑人员所以能不断地设计、策划出好的选题,正是由于他对于出好书达到了迷恋的程度。俄国艺术家柴可夫斯基说得好:“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创造性思维也和各的人素质有关。编辑人员中有一些特别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新选题的人。国外出版社把编辑区分为“策划型”和“案头型”两种类型,正是基于这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