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D后的“超大科技”时代--价格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模式_科技论文

论D后的“超大科技”时代--价格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模式_科技论文

试论“超大科技”时代——后D.普赖斯时代科技发展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新模式论文,赖斯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6)10-0055-09

美国著名科学学家D.普赖斯(Derek de Solla Prics)先生的《小科学、大科学》自1963年英文版出版以来已43年,D.普赖斯先生离开我们也已经 23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从小科技与大科技时代转向超大科技时代。这种新时代的转变是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我们把从D.普赖斯先生逝世以来的科技发展时期看成是后D.普赖斯时代。后D.普赖斯时代,我们也将其称之谓超大科技时代。从小科技到大科技再到超大科技,世界科技发展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表明现代科技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深刻变化。对这场变革以及这场变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充分认识和研究将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以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在D.普赖斯时代,人们对科技发展的研究有两个重要的模式,一个是小科技模式,另一个是大科技模式。这两种科技发展模式,代表了欧洲和美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全新超大科技时代。在超大科技时代,科技发展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重要转变:第一,超大科技时代的超常规科技将取代大科技时代常规科技成为科技发展为主流;第二,超大科技时代的科技创新的主体将由过去大科技时代的大院、大所转向现在的科技型企业;第三,超大科技时代的科技投入模式也由过去的大科技时代的一国政府主导投入转向超大科技时代企业、基金会、政府、个人、多国政府、跨国公司等多元投入。第四,超大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创新将从小规模集成创新、大规模集成创新模式转向超大规模集成创新模式,从而表现出超常规性、超大规模性、超越政府性等多元化集成创新特点。这四大转变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超大科技时代的到来。面对超大科技时代的到来,我们要狠抓机遇和迎接挑战。对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模式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并以此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制订,以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些建设性建议。

一、从“小科技”到“大科技”再到“超大科技”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世界科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世界文明中心的不断转移。而每一次科技中心的转移又与各国选择的科技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直接相关。从科技发展史上看,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科技的发展已经历和正在经历以下几个重要时期:

第一,小科技发展时期。从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经历了16世纪意大利伽利略个体研究时期、17世纪英国牛顿松散的皇家学会时期、18世纪法国拉瓦锡实验室小集体研究时期和19世纪美国爱迪生的实验工厂(研究所)大集体研究时期的小科技时代;这个时期科技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非常规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主要凭借个人的财力和兴趣从事于科技创新。可以看出小科技时代的科技发展是一种非常规的自由探索型科技发展模式。从投入模式上看是一种小规模,个人或小集体大集体式的自主投入。这种个人主导和小集体、大集体主导型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必然要被政府主导的大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所取代。

第二,大科技发展时期。到了20世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德国开始,科学技术成为一种国家的事业,科学技术部门被纳入国家建制,成为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此小科技时代被大科学技术时代所取代。到本世纪末,大科学技术在美国发展到它的巅峰。同时,随着科技发展的政府化行为的过分干预,科技发展出现常规化,在加上过去建立在笛卡尔分析式思维传统上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出现了全面危机。大科学技术时代因此走上了它的饱和状态,大科学技术 (常规科技)的发展也因此被西方各国所削弱并跌入低谷。(这方面在美国基本粒子物理学研究项目被削弱表现得尤其突出)。因此,西方社会的一些学者由此不得不感到哀叹:科学技术已经面临着极大的危机;科学技术的末日已经来临;科学技术已经走向终结;科学技术的黄昏期已经到来;等等。并对此感到无比沮丧和茫然,不知未来科学技术将走向何方?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诸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生态问题、战争问题等。从而导致人们对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真正价值产生怀疑,因此出现各种反科学主义和反技术主义思潮。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引起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深刻反思。科技由于出现常规化发展,导致社会发展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和未能解决。这必然导致政府主导下的大科技时代的结束。

第三,超大科技发展时期。所谓超大科技发展时期,即是指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由个人、政府、企业、基金会、群众团体、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下的科技发展新时代,同时由于科技投入的超大规模和科技交流的扩大,科技活动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主导或一个国家参与的行为活动,而是一种跨国家,跨政府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行为。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既有别于个人主导下的小科技时代,也有别于政府主导下的大科技时代,而是一个以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发展时代。我们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美国首先暴发并迅速播及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将呈现出一片新的曙光。大量交叉科技、边缘科技、横向科技、综合科技的产生,这时期,由于科技投入方式的多元化结构的形成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开始向更广泛的方面发展。在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它不同于小科技时代的“个人行为”、大科技时代的“政府行为”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在于其是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投入模式多元化的“政府行为、个人行为、私营行为、企业行为、社会行为、团体行为、基金会行为、跨国行为”等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行为。这种多元化的综合性行为的出现,正标志着一个崭新的超大科技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将突破政府主导下的大科技发展的束缚。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在我们看来,“超大科技”理念的建立将对未来各国科技决策者制订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和出台新的科技发展政策以及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与规划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从超大科技发展理念上看,未来人们将更加鼓励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性研究。对孕育时期的科学技术进行积极保护和扶持。与此同时也将坚决地与“伪科学技术”和“反科学技术”现象作斗争。因为在超大科技(超常规科技)时代,大量的伪科技现象将会泛滥,它们往往打着所谓“超常规科技”的旗子,实际干着反科技的事情。它们鱼目混珠,欺骗群众,对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超大科技时代,人们与伪科技现象和反科技现象的斗争同样应是坚决的、彻底的和毫不留情的。只有这样,真正的超常规科技才能在超大科技时代孕育成长,在我们看来这点非常之重要。我们现在提出的超常规科技理念不是一种所谓“超自然”的或“神秘”的科学技术,而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上的与常规科技不一样的非常规科技。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也在从大科学技术时代向超大科学技术时代转变,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取代常规科学技术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从现在开始,我们国家应该选择超大科技发展模式,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投入到超常规科技研究与开发之上,大力发展超常规科学技术 (即各类交叉科技、边缘科技、横向科技和综合科技)。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人们进行跨学科研究,给科学技术人员充分地学术自由和创造空间,在科学技术政策上应该偏向于超常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只有这样,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才能来一次大飞跃、大发展、大突破。

二、超大科技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爆发革命从而导致大量的非规范学科产生或超常规科学技术的产生,我们把这种非规范学科或超常规科学技术大量涌现的历史时期称之谓超常规科学技术大发展时期。现代科技革命的暴发,导致现今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大融合的变革时代。东西方文化正在经历一次大交锋、大交流、大碰撞、大杂交、大互补、大冲突。这一历史进程,为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宜的土壤和环境。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也为超常规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提供前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气候、大背景下,科学技术必将拥有一次大发展、大突破、大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为超大科技时代的到来拉开了新的序幕,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诸如:环境问题、人口爆炸问题、生态环境失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粮食短缺问题、宇宙开发问题、海洋资源利用问题、人类生物工程问题等等。均需要超大科学技术模式来解决,因此,大力发展超常规科学技术,走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将成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潮流。据此,我们认为,超大科技时代是非常规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是大量超常规科学技术涌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超大科技的发展将表现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强烈的超常规性。由于爆发新科学技术革命,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科学技术规范,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处于一个混沌无序状态,随着原有科学技术规范的解体,原有的世界观的破灭,原有的科技信仰的丧失,整个科学技术均处于一个超常规的非规范增长状态。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民主,推陈出新”的局面,学术上表现为非常民主和自由。各种新思想、新方法、新发现、新发明就会不断涌现。科学技术人员的创造性由此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科技人才都将会脱颖而出。因此在这样一个超常规科技大发展时代,每个国家都需要制定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政策,并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各国政府都将给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在超大科技时代,我们发展超常规科学技术,就是要积极鼓励具有创新性的科研项目,超常规科学技术最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在当今这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我们最需要创新性,而发展超常规科学技术则能非常好地满足这样一个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给最富有创新性的民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民族,愿我国这一优良传统能在超大科学技术时代得以再一次发扬光大。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有宽松的学术环境作保障,科学技术管理的民主化是超常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立脚点和必要前提。同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管理上也应该更加科学化,因为只有科学化管理,在决策上才能减少失误,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并实现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第二,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交叉性、边缘性、横向性和综合性,在科学技术交叉点上、边缘点上、横向点上、综合点上具有很多未开垦的拓荒地,在这些地方进行采掘将会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超常规科学技术的非规范性是超常规科学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超大科技时代,我们发展超常规科学技术就是要大力发展交叉科技、边缘科技、横向科技、综合科技。这些科学技术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流,因为这四类科学技术都是属于非常规科技,这些科学技术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新增长点,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科学技术。在这个新的增长点上进行“科技矿藏”的探索与挖掘是最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超大科学技术时代,超常规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非规范性,超常规科学技术是属于科学技术爆发时期的科学技术,这时期的科学技术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性和非规范性,由于科学技术爆发革命,导致原有的科学技术规范的解体,整个科学技术体系都处于混沌时期,科学技术各类规范均处于科技规范因子(科技基因)的游离状态,这种游离状态的科技规范因子(科技基因)相互碰撞,不断地自由分离与自由组合,从而导致大量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的产生。而这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是最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技术的早期思想“胚胎”。它们具有强烈的反常规性或超常规性。超常规科学技术时代为这些超常规或反常规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这些科技“胚胎”的规模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第三,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我们认为科技发展遵循双S曲线规律。随着对超常规科技发展时期的认识,对胚胎孕育时期科技发展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科技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个时期,人们更加注重于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这种对原始创新的高度重视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超常规科技作为主流科技发展的重要体现。对胚胎孕育时期科技发展的研究,可以看成是对传统科技发展规律认识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突破。在我们看来,科技的增长经历两个重要的时期:一个是科技革命时期,一个是稳定增长时期。科技革命时期,可以看成是新科技的胚胎孕育时期,而稳定增长时期则是规范科技的生长发育时期。一个是超常规科技的增长时期(第一个S形曲线),另一个则是常规科技增长时期(第二个S形曲线)。这两个时期的结合构成科技发展的全过程。(双S曲线)。对科技增长的双饱和曲线(双S曲线)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孕育性、潜在性和超常规性。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科技创新过程的理解,尤其是对自主创新过程价值的确认。在19世纪小科技时代,伟大导师恩格斯发现科技的增长遵循指数规律(按几何级数增长),到了20世纪大科技时代,美国学者D.普赖斯教授发现科技的增长遵循S曲线(饱和曲线)。而在21世纪超大科技时代,我们则发现科技的增长遵循双S曲线。对这三个不同时期科技发展规律的不同阶段的认识,可以看成是这三个不同时代的科技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本质区别。

第四,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发展超常规科学技术需要我们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重建一种新的世界观。超大科学技术时代需要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它将取代笛卡尔时代延续下来的机械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超大科学技术时代发展超常规科技将导致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巨大变革和世界观的一次重大转变。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思维方式的每一次重大革新,世界观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将带来科学技术的一次深刻革命以及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从思维方式角度上看,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小科技时代和20世纪的大科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是笛卡尔思维,其特征是长于局部分析,缺乏整体综合。在大约过去三、四个世纪的年代里,人类社会在这种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到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同时在另一方面,人类也为这种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自然生态的破坏、人口爆炸而导致的贫困等等,这些都暴露出了笛卡尔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弊端。超大科学技术时代我们发展超常规科技将是一个重建新思维方式、新世界观、新科技观的时代,随着超大科学技术时代的到来,分析性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将被综合性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所取代。系统的、有机的、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将成为未来超大科技时代超常规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特征。

第五,在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企业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将充分地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而政府主管的大院、大所在科技创新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距离。他们的科技成果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常常适应不了科技产业化、社会化进程的要求。在超大科技时代企业一旦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种局面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势必改变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社会化进程。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体制障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政府主管的大院大所等事业单位的改革严重滞后。而国家事业单位目前又是我国科技创新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与市场经济制度发展表现出一定的脱节现象,由此必然导致科技创新不足。这种缺乏竞争的科技系统是很难产生创新性科技成果的。这种体制上的障碍不解决,将对我国21世纪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六,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不同于大科学技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方式将发生显著变化。超大科学技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个人,政府、企业、基金会、群众团体、多国政府、跨国公司等方面的大量投入,因此,科学技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远远超过大科学技术时代(政府)和小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个人)所拥有的规模。但这种规模表现出极大的无序性和混沌性,是属于非规范性的科学技术增长,而过去大科学技术时代的科学技术则表现出一定的规范性。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大科学技术时代(常规科技时代)已经走向了它的饱和时期,现代新科学技术革命就是对这种饱和状态的科学技术规范的一次冲击和突破。这种突破必然导致大量的超常规科学技术的产生。这些超常规科学技术的产生也必然导致超大科技时代的迅速到来。超大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投入方式将走向多元化。这种科技投入方式的多元化必将更加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科学技术社会化的进程。由于科技投入的多元化,使得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科技工作者可以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充分施展其才能和聪明才智。因为在超大科技时代,由于投入方式的多元化,使得科技工作者不仅仅只是给政府一家工作。这样,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工作才有可能出现创新。因为,他的研究工作不一定完全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的预期目标来进行,他们可以选择与市场紧密联系或其个人非常感兴趣的科技方向和领域进行研究,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科技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事业的进步。

三、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应更多地体现“超大科技”理念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重要社会转型时期。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擎作用。这种科学技术发展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并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前途。因此,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个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个大问题,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不至于走更多的弯路。对此,我想对未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订提些建设性建议。

第一,我国未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订应该充分体现“超大科技”发展理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表现出超大科技化。科技投入的方式正从政府主导过程转向企业、政府、基金会、私人、群众团体等多元化的共同投入过程。同时国际科技合作也开始加强,科技投入出现跨国化、跨政府化。由于科技投入模式和投入规模的扩大,科技投入出现超大规模化。这种既包括企业,又包括政府、个人、私人基金会、群众团体的多元化投入模式的出现,是超大科技时代到来的根本标志。同时,超大规模的科技投入也使得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增强。导致科技创新的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用大科技模式,大科技理念来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已经不合时宜。甚至会出现一些重大的科技决策失误和科技政策偏向。超大科技时代,科技活动不是政府一家主导,科技创新的主体已经从过去的大院大所转向科技型企业。企业开始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这种历史性转变既是超大科技时代到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科技事业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我们要适应这样一场科技发展观念的转变,要把握先机,抢占制高点,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引领世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潮流。

第二,在超大科技时代,科技发展表现出超常规性,大量的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的涌现将成为超大科技时代到来的又一重要标志。从指导思想上看,我国未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要鼓励原创性研究。并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前进。走超大科技发展道路,发展超常规科技将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事于自主创新事业的最好选择。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学会挖掘“科技矿藏”,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寻找“科技矿藏”。在我们看来,国家现在要不断地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去发现更多的科技新领域,而且是有发展前景的科技新领域。近代科技发展史与现代科技发展史均表明,大量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主要产生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这说明大量的“科技矿藏”是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发现的。它们的原创性工作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其实都是他们工作的进一步引申,是对他们工作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因此是一种常规式工作,原创性是远远不够的。这种跟踪式研发过程将无法改变我国科技发展的落后局面。我国科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超大科技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超常规科技,积极鼓励原始创新性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

第三,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订要摆脱选择小科技发展道路与大科技发展道路的怪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超大科技发展道路。从发展的利弊上看,采用小科技模式与采用大科技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我们认为,从政策操作层面上讲,我们要鼓励科技人员用小科技模式去寻找“科技矿藏”,如果一旦发现是一个大“科技矿藏”,国家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挖掘,用大科技模式去挖掘这些“科技矿藏”。这样才能将这两方面的优势互补起来,从而更好地将我国科技水平推向新的高度。我认为选择超大科技就可以将这两方面优势统一起来。因为在超大科技发展模式下,寻找“科技矿藏”与挖掘“科技矿藏”具有非常良好的协调机制和制度保障。随着超大科技时代的到来,由于科技投入的多元化,导致科技人员不仅仅只是给政府一家服务,这样,政府的角色将发生变化。在超大科技时代,政府的宏观科技发展计划和规划的影响力将受到挑战。由于政府制定各类科技计划或规划往往都是一些预期性的,在很多方面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些常规性的研究领域。其创新性不一定很高。政府的计划项目和规划项目往往只是引导科技人员去挖掘“科技矿藏”。而不是引导科技人员去寻找“科技矿藏”。因此投入风险并不是很大。同样科技投入风险不大的科技项目其创新性往往也是很小的。我国未来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难题,使科技计划与规划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认为我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充分体现“超大科技”发展理念,因为只有充分体现了超大科技发展理念就可以使政府在制定计划和规划时充分考虑“找矿”与“挖矿”、“规划”与“自由探索”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既可以避免政府大科技发展模式的困境,也可以解决个人等小科技发展模式的困境。从而达到理想的统一。

第四,我国未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一定要反映出未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趋势。从超大科技发展的理念上看,超大科技的发展对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意义非常之重大。在超大科技时代,企业将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将充分地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而政府主管的大院、大所在科技创新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距离。他们的科技成果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常常适应不了科技产业化、社会化进程的要求。在超大科技时代企业一旦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种局面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势必改变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社会化进程。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体制障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政府主管的大院大所等事业单位的改革严重滞后。而国家事业单位目前又是我国科技创新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与市场经济制度发展表现出一定的脱节现象,由此必然导致科技创新不足。这种缺乏竞争的科技系统是很难产生创新性科技成果的。这种体制上的障碍不解决,将对我国21世纪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未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应鼓励科技创新主体的转移,使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尽快向企业转移。同时还要加强“产学研”、“技工贸”的结合,使科技创新活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建立一个“产、学、研、技、工、贸”一体化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才能在未来的世界科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走中国特色“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目前,我国科技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事业正面临着重大突破与重大转折。因此,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走什么道路问题就显得尤其突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这已经成为上下共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我认为就是“超大科技”之路。选择超大科技发展之路非常重要,它可以打破一切阻碍科学技术前进的障碍,树立一种崇尚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不竭的热情和动力。它不同于19世纪以前欧洲小科技发展模式,也不同于20世纪美国大科技发展模式,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提出的这一系列关于“超大科技”的发展理念,都是对中国现时期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种重要理论支撑。

走中国特色“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要在国家各项事业中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目前国情对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迫切要求。我们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是:一要有中国特色;二要自主创新。而要做到这两点都将离不开对“超大科技”发展模式的选择。在我们看来,走“超大科技”之路,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为什么如此之重要?因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根本。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因组图谱。只有科技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或社会基因组发生了突变,我们国家的总体社会文明程度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因此,科技创新将决定我们国家的未来。而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对创新模式或创新道路的选择。如何选择?首先要研究未来科技发展的特征、趋势和方向。我们做研究,如果选择研究的方向没价值,你就是再努力也会前功尽弃。同样国家选择创新模式、发展道路,如果选择错了那问题就更严重。过去我们国家制定的各类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其常规科技总是占据主要地位,大科技色彩很浓,导致大量的重复性研究现象的发生。我们认为这不利于我国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更不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因为现在科技发展已进入了超大科技时代,发展超常规科技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同时科技创新的主体已开始由过去政府主导的大院大所转向科技型企业。科技投入也已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过去的发展理念。如果我们不转变发展理念。继续选择发展常规科技,选择大科技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我们就会犯很多原则性决策错误。我希望这点能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

中国科技发展一定要走“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我们不能再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老路。我们讲创新,如果我们走的路还是别人已经走过的老路,我们创新什么?走中国特色的“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发展超常规科学技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扩大科技投入的多元化,应该成为 21世纪中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条道路的战略选择。我国科技发展只有选择这个有别于19世纪以前欧洲小科技模式与20世纪美国大科技模式的超大科技模式,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实现中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小科技时代到大科技时代再到超大科技时代。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历史上看,过去欧洲国家科技的振兴主要走的是一条小科技道路,它们取得了成功,从而导致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到了20世纪,美国走的是一条大科技发展道路,它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而导致美国成为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但在它们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暴露出小科技发展模式与大科技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随着21世纪大量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等超常规科技的掀起以及科技投入结构的多元化和科技创新主体由政府主导的大院、大所向科技型企业的转移,大科技时代(常规科技)正在不随人们意志为转移地逐步被超大科技(超常规科技)时代所取代。走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大力发展超常规科技,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应成为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战略选择。只有这样,中国的科技事业才有望真正的振兴起来,并有可能导致中国成为未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

据此,我们认为我国未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应更多地体现超大科技(超常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理念,只有坚持选择这一全新的科技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才可望使中国科技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面对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要从各方面进行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使我们的行动能够更好地适应这样一个时代要求。在我们看来,对超大科技时代(后普赖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的研究将是一种全新的创新。科技发展的超大科技时代必然引起各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这种调整是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走中国特色的“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是我国科技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条道路的战略选择。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必须选择超大科技发展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一定能实现。

收稿日期:2006-08-01 修回日期:2006-09-18

标签:;  ;  ;  ;  

论D后的“超大科技”时代--价格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模式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