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肯江·阿布都克热木1 吐尔逊江·白克力2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845350
【摘要】本文对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于如何构建基层艾滋病防治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
引言
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基层与HIV 感染者 / AIDS 病人最为接近,是防治工作的第一线。随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为了对艾滋病疫情进行更好的控制和治疗,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1.构建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1基层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不断的传播,疫情已经开始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发展,我国的艾滋病防治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我国农村地区的HIV 感染者 / AIDS 病人约占总患者人数的80%左右,农村与城市之间有着非常大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农村居民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不足,对于防范艾滋病传播的意识不够,导致了艾滋病呈现出由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趋势,城乡居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在不断增大,对于当前艾滋病防治策略进行改进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1.2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基层组织的参与
在艾滋病疫情的控制措施中,对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加强管理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因此基层组织在对其进行管理和体用有效的治疗、关怀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层组织作为与艾滋病感染者以及患者接触最密切的机构,不仅能够为其保障便利的临床治疗服务,还以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干预以及管理,从而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使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1.3基层防治工作上的不足需要改进
目前,我国的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例如:防治人员不足、防治队伍力量薄弱、宣传力度较低以及防治力量分散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艾滋病防治部门在工作上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在进行防治工作时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同时,在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上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导致各部门对于自己的防治任务不明确,没有固定的防治模式和手段,不能进行连续持久的防治活动,导致了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效率低、质量差,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构建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的可行性
2.1政策环境的支持
我国在艾滋病的基层防治工作上非常重视,为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指出,要深化医疗改革,加强基层疾病防治工作的建设,完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明确了基层防治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基层防治工作要以县级医院为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围绕县级医院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为建立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2.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农村三级医疗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都获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也获得了极大地提高。所以,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够为基层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更好的支持和推动作用。通过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以为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及人员、技术上的保障,实现医疗资源整合,保障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基层防治经验充足
随着我国在部分农村、社区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艾滋病基层防治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例如我国在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内通过指定定点治疗医院、在各卫生院、卫生室内设置艾滋病检查点,以及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疾病咨询等活动,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为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防止人员。通过对基层艾滋病防治的丰富经验进行借鉴,能够使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加顺利和完善。
3.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
3.1明确体系中的构成要素及其职责
为了提高基层组织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意识以及参与的主动性,就需要对防治体系中的构成要素及其职责进行明确。基层艾滋病防治体系主要组成是:(1)各县级疾控中心、医院及其他定点治疗医院(2)乡镇政府、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村委会、村卫生室以及其他卫生服务结构。通过构成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作为防治平台,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对防治工作的项目、范围进行划分,保证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俩号的整体性与统筹性,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落实各机构的职权和责任。
3.2建立防治体系内外协调机制
为了使基层艾滋病防治体系能够顺利的运行,就要使体系的内部与外部能够进行良好的协调,从而充分发挥体系的作用。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需要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与协调合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由县级政府进行全面统筹与统一协调,均衡配置艾滋病防治资源,科学进行各部门的工作分工与职责落实,实现县、乡(镇)、村之间的上下联动,大力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3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工作能力,保障经费投入
在过去的基础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往往存在着防治人员不足或者人员能力水平不够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基层艾滋病防治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防治人员的培训力度,根据人员的分工不同制定培训计划,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使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满足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要求。此外,除了对人力资源的保障,对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方面也要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设立基层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对各级防治机构的工作、设备、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进行保障,从而使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够正常、可持续的开展。
3.4完善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为了确保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对防治工作进行的监督与考核工作。通过完善对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内容,不定期对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与基础组织,从而对不足之处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同时还要讲考核结果与防治经费进行挂钩,从而使基层组织能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郝新春,方国民,郑归,等. 基于患者导向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现状[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60-63.
[2]刘小涛. 基层艾滋病防治服务现状调查[D]. 安徽医科大学,2017.
论文作者:艾尔肯江·阿布都克热木1,吐尔逊江·白克力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基层论文; 艾滋病防治论文; 工作论文; 艾滋病论文; 综合防治论文; 服务体系论文; 体系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