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随机双盲试验论文_石发勇 李圣 周岐勇 佘延中 潘学峰

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随机双盲试验论文_石发勇 李圣 周岐勇 佘延中 潘学峰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0膝关节病变晚期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引流组及非引流组,进行前瞻性实验。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KSS评分情况。结果:引流组需输血人数、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第3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非引流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第7天关节活动度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均良好,无感染症状出现。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可能使术后总血量增加,并未增加术后伤口感染情况,可能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但对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放置引流;早期功能恢复

骨关节炎,又称为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变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1]。由于针对膝关节炎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好,所以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提供稳定的关节活动、纠正畸形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是否应该引流以及如何正确引流一直存在争议[2]。因此,为了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关系,本研究就我院接收的30例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0例膝关节病变晚期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其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拟定的2010年《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并根据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3]。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非引流组和引流组,其中引流组15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平均年龄为(56±4.6)岁,非引流组15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为(57±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层及病情程度方面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 关节置换术常规术前检查,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值,采取随机双盲实验的方法,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膝前正中切口,髌骨内侧入路,股骨采用髓内定位,胫骨采用髓外定位,植入后稳定型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骨水泥固定假体,髌骨仅修整及去神经处理,均不置换髌骨。非引流组直接切口缝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引流组则将引流管由切口近端后上方穿入肌层下方,外接常压引流袋,逐层缝合,无菌敷料包扎。

1.2.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处理。术后第二天行CPM治疗,若术后48小时内引流组引流量少于100ml,即拔除引流管。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 、7天行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值。若失血症状明显,随时行血常规检查,若血红蛋白低于70g/L,给予红细胞输入处理。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3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引流组术前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2.26±14.26)g/l,术前红细胞压积平均值为(0.42±0.06);非引流组术前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1.56±13.76)g/l,术前红细胞压积平均值为(0.41±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及术前病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s)

组别(例) 引流组(15) 非引流组(15) t/χ2值 P值 年龄(岁) 56±4.6 55±4.7 0.956 0.342 性别(男/女,例) 8/7 9/6 0.022 0.853 术前血红蛋白(g/l) 122.26±14.26 121.56±13.76 0.136 0.892 术前红细胞压积 0.42±0.06 0.41±0.05 0.496 0.623 2.2 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

引流组需输血人数、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第3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非引流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第7天关节活动度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关节病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逐年增多,由于该手术创伤大,造成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多,关节腔内血肿可能造成术后感染,影响术后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因此,术后引流置换是手术常用手段之一。但是有学者认为,术后引流并不能有效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认为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出血更多,术后输血的几率更大[4]。本研究通过对本院30例膝关节病变晚期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随机双盲试验,分析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作用及安全性。

由于该手术造成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多,术后常规使用抗凝剂预防深静脉栓塞,因此造成术后出血量进一步增多。现在临床多采用血红蛋白变化值及红细胞压积来预测失血量。本研究中利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血红蛋白变化值及红细胞压积来预测围手术期出血量,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红蛋白变化值及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差异。由于引流组从引流管内引流出约250ml血液,因此总出血量明显高于非引流组。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引流组引流管的作用,释放了关节腔及周围腔隙的压力,而非引流组术后关节腔及周围腔隙的出血对其形成一定的压力,出血相对减少。引流组引流管拔除后出血才得以控制。我们结果还发现,术后第3天膝关节活动度引流组明显大于非引流组,但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可能使术后总出血量增加,并未增加术后伤口感染情况,可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但对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晓伟,王国栋,张元民等.间断性夹闭引流管对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z1):112-114.

[2] 薛恩兴,陈成旺,张宇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是否留置引流对患者疗效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7):1111-1113.

[3] 汪锡龙,尚希福,贺瑞等.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小时方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57-660,664.

[4] 唐光平.不同引流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5,(5):453-455.

论文作者:石发勇 李圣 周岐勇 佘延中 潘学峰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随机双盲试验论文_石发勇 李圣 周岐勇 佘延中 潘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