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从矛盾普遍性的角度来看,可视为若干个教学矛盾的组合过程,比如知识与方法、学会与会学、形象与抽象、观察与悟理、严谨与幽默、静态与动态等。将教学中矛盾关系的有机结合进行辩证教学,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8-017-01
一、知识与方法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重视物理知识的讲授,轻视物理方法的介绍。事实上,物理科学家们在建立物理概念和发现物理规律的同时也创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就人的一生而言,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比会做几道物理习题受益要大得多。如果教师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科学思想、方法、过程等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内容不给予深入挖掘,那将是极大的失误。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中考已把科学方法的考查列入考试的内容。如求几个力的合力、计算几个电阻的总电阻及电路的简化,上述三种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都属于:(A)控制变量法;(B)观察实验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
二、学会与会学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重视学会而轻视会学,其实应该颠倒过来。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学习,会学习是未来人的特征。将已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规律,这种知识迁移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现在的物理教材是知识的纵向深入多,横向联系少,课堂教学中经常强调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忽略了观念上的综合和方法上的迁移,不利于知识的应用和自主学习。学生只有会学,才能取得学习的高效率,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能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不思考教学的改革,将落后于世界科学技术水平。
三、形象与抽象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重视抽象思维而轻视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 活动的两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区别。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抽象思维是在分析事物时抽取事物最本质的特性而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其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超然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人甚至把物理学当作一门纯抽象思维的科学来对待,这样会使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物理兴趣。
事实上,物理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类比、诗词、板画、课件、实验、电子设备等形象载体,从形象到抽象,化抽象为形象,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不难把活生生的物理学从晦涩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全体学生快乐地学习,学有所乐。
四、观察与悟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的方法是观察、实验,因此加强各种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如果学生只是看好玩、求好奇,光做不想,就使学生实验流与形式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观察是为了悟理,应培养学生从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好物理课应该是“就物谈理”、“以物悟理”和“据理释物”。
五、严谨与幽默
教师追求无懈可击的准确推导,丝丝入扣的逻辑分析,这种精神值得提倡。但如果在课堂上适时插点歪理,幽他一默,松弛神经,消除紧张,活跃气氛,岂不是锦上添花吗?幽默是人类智慧火花的闪现,其效果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融入幽默,创设和谐的情景,不仅有利于教育心理环境的营造,激发学习的欲望,而且可以增强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事实上处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教师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幽默而且越来越会欣赏幽默。教师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中演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师也可以反问:“你们为什么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呢?——假如光能拐着弯儿传播,岂不是就能看见后脑勺了吗?”
六、静态与动态
静态与动态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两种相辅相成的氛围。可以先静后动,亦可先动后静,但不能只静不动或只动不静。“动”不只是让学生动口议论争辩,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和小制作,动笔划一划教材上的重点、关键词句,练一练反馈习题。“静”应该是体静思不静,静中蕴动,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讲授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的位置,会成不同性质的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物体,会发现所成的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物体,会发现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镜像变小。“静”实质上是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动”实质上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示和交流。“静”与“动”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好物理知识。
总之 教师只有做到教学工作中的有心人,才能发现物理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只有处理好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教学工作做好。
论文作者:王兴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物理论文; 凸透镜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抽象思维论文; 方法论文; 形象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