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旅行的女人_宇航员论文

在太空旅行的女人_宇航员论文

遨游太空的女人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人们论文,太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太空广袤无际、神秘莫测,能上天畅游一番该是多么幸运!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女使者——苏联宇航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曾感慨地说:“我曾有幸成为人类最早开拓宇航道路中的一员。尽管历尽千辛万苦,但看到那么多人踏上了我们开辟的道路,真让人欣慰。”自从她1963年完成太空之旅以来,进入太空的女性已达40余位。

穿裙子的宇航员

当今世界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有取得卓越成就的女性。1961年,当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后,美、苏两国就开始着手实施把妇女送入太空的计划。不过,当时性别歧视还很严重,妇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必须比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航天领域更是被看作男人一统的天下,所以当捷列什科娃以实际行动证明妇女可以像男人一样在太空工作时,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无疑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女人们能够经常穿梭于太空。首先是太空飞行非常艰险,此外还缺乏一些妇女需要的技术设施。因此在挑选和训练项目上,女宇航员并没有受到特别优待。捷列什科娃回忆说:“宇宙对我们妇女既不多情,也不宽厚,因此我们要接受与男子完全一样的训练。”

当美国听说苏联要将女宇航员送入太空后,也计划选拔一批女宇航员。她们要完成比男性更艰苦的训练项目,挑选和训练的内容包括:向她们耳朵里注射冰水;让她们吞下一根长长的橡皮软管;喝放射性的水;把她们的身体倾斜、旋转;关进漆黑的房间;捂上眼睛浸泡在水箱中;让她们失去各种感觉等等。经过一周挑选后,有13人获得通过。由于当时美国正在实施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水星计划”,因此她们被称为“水星13女杰”。

在日常生活中,女宇航员经常被另眼相待。日本第一位女宇航员向井千秋在1994年7月乘美国“歌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和6名男宇航员一起升入太空。但从1986年结婚到1999年间,她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只有两年半,千秋大部分时间是在美国休斯敦宇航中心或是太空里度过的。很多日本人一直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

天上过的不是神仙生活

天上人间真是不大一样,失重给太空里的宇航员带来了巨大影响,什么都不得不固定住,一言一行必须“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否则,食品、工具甚至宇航员自己都会像“幽灵”似地漂浮不定,很容易招致杀身之祸。

如今宇航员的菜单与早期相比,相当丰富,早期的宇航员只能享用牙膏状的食品,现在有上百种菜可供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吃饭时不能“神侃”,因为如果食物碎屑“飞”出嘴外,宇航员吸进鼻腔容易呛到肺里就不是那么“好玩”了。宇航员的“睡姿”可以多种多样:飘着、挂着、绑着、吊着或靠在某样东西上睡都行。

在空间站里洗澡通常采用的是桑拿浴的办法。浴室温度一般达到80至100摄氏度,出汗半小时,然后走出浴室,用水囊往身上挤点水,水珠就挂在身上不动,拿一条浸有特制浴液的毛巾擦全身,很快就洗干净了。洗头发也很简单:用特制的洗头液将头发完全打湿,然后用毛巾揉擦一遍就行了。这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或许无法想象,但也正因为是女性,她们可以多用一点水。

在女宇航员使用化妆品这个问题上,美、俄有关当局曾有分歧。俄罗斯专家认为在太空完全没有必要打扮,而美国专家却认为香水、润肤液和口红等对女宇航员必不可少。实际上,女宇航员工作繁忙,留给她们化妆的时间寥寥无几。曾在太空停留169个昼夜的俄罗斯女宇航员孔达科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空间站上也可以化妆,不过站上的工作很多,顾不上化妆,只在节日才稍加修饰。在失重状态下,梳头最简单,只要梳好一种发型,它就会永远保持不变,丝毫不乱。”

一般来说,不会安排孤男寡女长期在太空飞行。孔达科娃解释说,因为这样回到地球上常常会被追问是否发生过关系,叫人恼火。不过科学家正在研究夫妻共飞,并准备在新型航天飞机上为夫妻增设专门的卧室。

对于妇女加盟空间站,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的副司令格拉兹科夫将军认为:这会给这个男性世界带去一股清新之风。他风趣地说:“大家别指望空间站上出现了女士就会给窗子挂上窗帘,但她的存在会让我们的宇航员们多注意些仪表、动作和说话的方式。”

亲情牵万里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亲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让女宇航员尤其是妈妈宇航员做出上天决定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艾琳·柯林斯,美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位担任太空飞行指令长的女性。她上天之前不得不狠心隐瞒仅三岁大的孩子。“妈妈,你要到月亮上去吗?”孩子问。柯林斯回答说,“不,因为火箭燃料不够。”柯林斯说,为了太空飞行,只有对不起孩子了,她甚至连在家周围筑起白色篱笆围墙的时间也没有。

在太空连续生活了188天的美国女宇航员香农·露西德出生在中国上海。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留在空间站上最大的遗憾是错过两个孩子的生日。美国宇航局考虑她的实际情况,特许她每隔两天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通话。空间站毕竟不比地面,因此在打破女性滞留太空时间纪录后,露西德表示:一旦返回地面,“我将首先钻入一家书店,搜寻我在太空生活的这几个月中出版的新书。此外,我现在还希望能够骑上自行车去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和晒一晒太阳”。

在太空站上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宇航员往往视太空为第二故乡,而充满柔情和爱心的女宇航员更是如此。国际空间站的首位女居民苏珊·赫尔姆斯在太空中生活5个月后,尽管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父母和姐妹,但仍留恋太空的宁静。“这里没有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开着的收音机和有线电视。这减少了很多压力,使我能在太空中过宁静的生活”。2001年3月23日,当翱翔太空15年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坠落时,女宇航员们更是依依不舍。俄罗斯女宇航员依莲娜·康达科娃曾有6个月与其朝夕相伴,她的一些私人物品还留在上面。“‘和平’号就是我们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房间,都有自己的镜子,自己的睡袋……”她说。当“和平号”落入南太平洋海域的一刻,她说,心情交织着伤感、快乐、遗憾和骄傲,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生理的影响有谁知?

妇女上天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会不会影响她们的生理。美国曾计划一项由“百分之百的女宇航员”完成的实验,目的就是收集更多的关于持续失重状态飞行对女姓生理产生影响的资料。

对此,创造太空生活纪录的露西德说:“除了因没有穿鞋脚上的老茧消失了外,我没有发现我的身体状况有明显变化。另外,也像所有乘坐‘和平’号的同伴一样,觉得自己比进入该空间站时显得年轻了。这也许是失重对我们的面部有影响。我认为,我在‘和平’号上度过的这几个月中学会了忍耐。”

在所有生理问题中,科学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太空环境会不会影响女性的怀孕和分娩。不过事实证明,担心或许是不必要的。第一个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回到地球5个月后,与一名男宇航员结婚,第二年便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孩。1984年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位女性——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返回地球一年半后也“喜得贵子”。但迄今在太空进行受孕的试验还没有成功过。在天上呆过169天的孔达科娃认为,重要的不是受孕,而是如何在失重条件下经历9个月的怀孕期。即使能受孕并产下婴儿,又如何能使婴儿平安返回地球,这些都是问题。人类曾经在太空用鹌鹑做过试验,也在暖箱中做过孵小鸡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家约翰·摩尔近日指出:太空旅途漫漫,未来的宇宙探险耗时200年或更长的时间完全正常。如果要完成这一长途探险任务,探险队员最好由数百对年轻的夫妇组成,这样不仅可以因正常的人类繁衍而不愁人力,而且可以减少人在枯燥无聊的旅行过程中精神失常的可能性。

进入太空,目睹宇宙的神奇美妙无疑十分幸运,但女宇航员也像男宇航员一样,随时面对流血甚至牺牲。在美国休斯敦的太空飞行中央控制大厅里,可以看见由7朵玫瑰组成的花束,这是为了缅怀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时牺牲的7名宇航员,其中两朵玫瑰是献给女宇航员的。

标签:;  ;  ;  

在太空旅行的女人_宇航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