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能与父母沟通的老师_幼儿园论文

做一个能与父母沟通的老师_幼儿园论文

做个会与家长沟通的教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做个论文,家长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双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以及最常接触到家长和幼儿的教育者,也许还有一些教师苦恼于如何与家长沟通,以及困惑于需要就哪些问题沟通。我们请几位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教师,谈谈她们的看法。

1

悦悦小朋友的妈妈在生她后不久因病去世了,她和爸爸、外婆住在一起。到了中班,有一段时间石老师发现一向性格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起来,整天闷闷不乐,也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了。有一天,外婆送孩子时说:“老师,从今天起,只有我来接才能让接孩子,别的人都不能让接孩子。”石老师询问原因,外婆说,孩子的爸爸找了个对象,就要结婚了,她怕孩子受委屈。第二天爸爸来接孩子,石老师将外婆的话转告给他,并了解情况。爸爸很苦恼地说:“其实我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才成家的。新妈妈很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新妈妈,但她外婆总认为孩子会受委屈,在孩子面前说些不好的话,让孩子也难受。”

听了爸爸的话,石老师分析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外婆的身上,因此决定与外婆好好谈谈。在一个下午,石老师约外婆来园,就“怎样才是对孩子发展有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劝外婆放手让孩子的爸爸来承担对孩子的教育任务。此后外婆的态度有了一些转变,不再阻挠爸爸来园接孩子了。石老师又利用接孩子的时间与爸爸进行了交流,建议爸爸主动接近老人,请老人接纳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逐渐变得开朗了。有一天,孩子主动告诉石老师,昨天她和外婆、爸爸与新妈妈一起吃饭了,大家都很高兴。

到了大班,悦悦小朋友的各方面发展都表现得不错,她的外婆和爸爸的新家来往密切,关系处得很好,她的爸爸也成了班上的骨干家长。他还利用工作之便,带两个大班的孩子们参观了武警部队,使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武警叔叔的风采。

老师分析与回应

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和睦以及整个家庭生活的和谐,是培育人才的学校,子女将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以及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形成一种家庭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较之家庭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子女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儿童最早认识和接触的人与人的关系,便是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因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做法。当夫妻之间、祖辈与父母辈之间教育不一致时,教师应该重视这种不一致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在考虑家长的文化差异,尊重和体谅家长的心情和想法的基础上,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大家保持一致的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这样可以防止因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或因家庭中几位家长的要求不同,使幼儿从中“钻空子”,形成双重性格。

当家长的教育行为不妥当时或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不理解时,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善家园间的关系,使家长信任幼儿园的教育。

2

大班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必须早读写才能早成才,要求幼儿园为孩子们设置数字1-50以内的加减教学、汉字的书写和拼音学习等教学活动,认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能为孩子入小学打好基础。针对这种思想,大班教师组织全体家长进行座谈,特意请来在小学当教师的孩子妈妈参加。她从小学教育教学大纲及孩子生长发育特点着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家长们做较系统的介绍,使家长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得失。家长们就“孩子在幼儿园最应该学什么?”进行了探讨,普遍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会做人更为重要。通过这次座谈,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转变了部分家长的观念。

老师分析与回应

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对幼儿实施合理的科学的幼儿教育,而家长因为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或个人认识的不足,往往可能对幼儿期的教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了解优质幼儿教育的意义,改正家长的错误认识。

教师在传递正确的教育信息的过程中,要紧扣“怎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这个大目标,在具体实施中要对家长进行分析,针对家长的特点进行教育。

3

贾文小朋友新入中一班后,老师点名时,叫到他的名字,他说不是自己的名字;在游戏活动中经常自言自语;午休时一个人哼唱歌曲,教师制止时,他不看教师,一直低头悄声自语,好象生活在一个无人所知的独特世界里。在召开插班新生座谈会时,教师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家长由于工作忙,在家中经常让孩子独自看电视,还买了很多的碟片,让电视整天陪伴着孩子。当家长听教师反映孩子很少与他人交流时,也回想起在家中孩子常自言自语,感到很困惑。会上教师为家长提供了两种方法:一是借阅图书供家长阅读,二是建议每天家长接孩子后,带孩子在幼儿园院子里和小朋友游戏一段时间再回家,为孩子提供与伙伴交流的机会。

家长阅读了《电视与幼儿的发展》、《谈电视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幼儿看电视时应有成人陪伴》等文章。文章中谈到,电视收看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收看电视是一种单向活动,不能引发人际间的社会交往,电视节目的内容中的各种角色幼儿不能与之交流,因此不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通过看书,使家长明白了如何使自己的孩子正确收看电视,怎样帮助孩子选择电视节目。应及时解答孩子看电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限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增加幼儿与家长之间的直接交流,让孩子从电视中走出来。

在幼儿园里,老师每天主动问候他,以亲切的语言与他交谈,多给提供回答问题、表现自我的机会;在他有一点点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帮他树立信心;安排座位时,让他与性格开朗大方的孩子在一起,鼓励他们相互交谈;定期与父母交流孩子情况,并与其约定坚持每天送孩子入园,以持续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贾文小朋友明显进步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与小朋友交谈的次数越来越多,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家长对幼儿的变化感受非常强烈,直说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才是快乐的、健康的!

大班第二学期开学时,家长普遍反映:假期中孩子特别爱看电视,家长制止过但效果不大,担心孩子的眼睛会近视,请老师提出要求,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习惯。教师在班上开展了“爱护眼睛”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作眼科医生的家长来园为孩子们介绍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护眼措施。还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在家用眼情况记录表,对看电视时间、学习坐姿、看电视后的护眼措施等情况做好记录。主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拿来了统计表,互相介绍自己在家用眼情况,并评选出了“爱眼好宝宝”。家长写来了反馈信,反映孩子在家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了,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间太长,孩子能主动提出爱护眼睛的要求。

老师分析与回应

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教育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教师对家长的要求应及时做出回应,以合作教育的方式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得到更快进步。个别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每个孩子得到的是个别的教育,但当全体中的每个个别孩子都得到了合理化的教育,全体的教育效果就彰显出来了。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孩子做好成长档案,是了解孩子的好方式之一。

4

在小班第一学期初,教师组织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时,家长的选项大多数是A或B(代表幼儿发展到较高水平),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则多选择C或D(代表幼儿发展水平中等或偏低),是什么原因使两者之间出现这样明显的差别呢?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大家对幼儿的了解都不够全面,家长不能站在幼儿群体的角度、教师不能站在个体的角度来评价孩子,只有两者加强联系,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才能针对幼儿的具体特点进行引导。针对这种情况,此后教师多次组织家长来园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情况,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并采用让家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幼儿的方法来了解其发展状况,双方都对幼儿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老师分析与回应

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价,任何一种从单方面出发的评价都不能完整地反映幼儿的综合发展水平。在幼儿园里对幼儿的评价是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反映,是一种横向比较;在家庭中的评价更多地反映了孩子的纵向发展。只有两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孩子的发展。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经常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行为,并教会家长一些观察的方法,家长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作为教师,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才能与家长更好地合作,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幼儿的发展更富有个性,更全面。家园沟通的形式很多,既要重视集体性的沟通,也要重视个体的交流与沟通,使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成为教师的好朋友,教师也成为家长的好帮手,才能建立合作一致的教育。

标签:;  ;  ;  ;  ;  

做一个能与父母沟通的老师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