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融合小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论文_裴红军

浅谈作文教学融合小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论文_裴红军

黑龙江省农垦饶河农场小学 裴红军

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严重影响到成年期的行为表现,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我们每个学科教师教学的内容窗体顶端

小学阶段是人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严重影响到成年期的行为表现。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我们每个学科教师教学的内容。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作文教学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才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摆在首位。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一)多写日记。学生平时用“日记”的方式把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日记的内容。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帮学生养成常动笔、爱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写作,一改以往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

(二)独立完成作文课。要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每次作文都要作好充分准备,上课写作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发现抄袭要重写。这样学生便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实事求是的品格。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放低要求。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来就学的东西就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像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学生交来的文章,总觉得有很多缺点,因此认认真真地批,改得文章面目全非,还认为学生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受教育。没想到,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就塞进抽屉。原来他们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才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反而失去作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坚持做好两点:

(一)愉快感染。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二)精心评讲。每次评讲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一遍,然后组织学生评议,进而教师总结,让学生学有榜样。特别要关注差生的作文,对他们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都应给予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一)把握素材。语文的精髓是文章,文章的精髓是生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打开联系生活的通道,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高创造力,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把握好作文素材。

(二)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提示加指导。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起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 分钟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得形象生动。这样能使学生有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四、放开表扬激发兴趣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的难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说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一面“镜子”学生心里想什么,在作文里面就写什么。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作文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进行作文养成教育的具体表现。学生用什么样的心理对待作文,平时写作文养成什么习惯,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狠抓学生作文的养成教育。抓好心理教育,了解学生作文养成教育规律。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语文作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论文作者:裴红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浅谈作文教学融合小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论文_裴红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