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自杀之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谜论文,旅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68年的一天,一艘满载游客的轮船正沿着挪威海岸航行,此时的甲板上挤满了人。突然,一名游客叫道:“看!那边是什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人们看到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大片黑乎乎的东西在慢慢移动。当船靠近时,人们发现那片黑手乎的东西原来是数不清的旅鼠,它们正在奋力向海中游去。身单力薄的旅鼠根本无法与大海抗争,它们很快就因为体力耗尽而被淹死,顿时海面上浮起了一层旅鼠的尸体。所有围观的游客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旅鼠竟然会集体自杀!
旅鼠,来自天空的动物
旅鼠属于啮齿目,在其属下有五个种,分别是:北美棕旅鼠、西伯利亚旅鼠、弗兰格尔岛旅鼠、阿穆尔旅鼠及挪威旅鼠。前面的故事中出现的就是挪威旅鼠,它算得上是最著名的旅鼠了。
正如它的名字,旅鼠其实是一种老鼠,但是又与普通的老鼠不一样。旅鼠与我们熟知的仓鼠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是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特色就是什么都很小。在旅鼠椭圆形的身体上长有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一对小耳朵、一个小尾巴以及四条小短腿。由于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夏天旅鼠的毛色以灰色、黑色和红褐色为主,到了冬天就变成了白色。
除了通用的学名,旅鼠还有一些奇特的名字,爱斯基摩人称其是“来自天空的动物”,北欧人称其为“天鼠”。旅鼠之所有如此特别的称呼,是因为每隔四年它们的数量就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就好像从天而降一样。旅鼠们可不会变什么魔术,其数量的增加完全得益于强大的繁殖能力。每年的三月份,当北极还处于寒冷之中时,旅鼠就已经进入繁殖季节了。就算按照最保守的计算方法,一只雌性旅鼠在一年之后也将拥有超过1万只后代,这种繁殖速度在动物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数量激增的旅鼠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这些精力旺盛从不冬眠的小家伙喜欢吃草的根茎和苔藓等植物,它们一顿可以吃下相当于自己体重两倍的食物,一只体重仅50克的旅鼠一年就可以吃掉45千克的食物。不过,大自然是不会允许旅鼠的数量毫无节制地增加下去的。当旅鼠达到一定数量,比如一公顷几百只时,它们的毛发会由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使其变得特别显眼突出,会吸引很多捕食者,另外,它们的性格以前是胆小怕事,此时却变得非常勇敢,无所畏惧。不过,尽管招致天敌的注意和捕食,旅鼠的数量仍然无法得到控制,此时旅鼠中间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行动。
旅鼠的“跳海自杀”
随着数量的急剧膨胀,旅鼠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并且富有攻击性,它们逐渐显露出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逐渐地,平日里喜欢独处的旅鼠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群体,有的时候群体的数量能超过几十万只。最终,旅鼠们开始了迁移,其实它们的迁移更像是混乱大逃荒,而这样的大逃荒每隔四年就会在北半球上演。在所有的旅鼠中,只有挪威旅鼠会成群地跳到海中并被淹死,1868年人们正巧在挪威海岸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旅鼠这种投海自尽的行为被一些人赋予了崇高的精神意义,他们认为旅鼠在种群数量失控的情况下会有意识地集体奔赴大海“自杀”,而将繁殖下一代的任务交给少数同伴。人们从旅鼠这种“集体自杀”的行为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无须畏惧死亡,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旅鼠们“集体自杀”甚至出现在大众流行文化之中:1955年,在迪士尼出品的唐老鸭系列卡通中就出现了大群旅鼠跳海的场景;1958年,迪士尼公司拍摄了以北极生态为主题的纪录片《白色荒野》,其中也有旅鼠跳海的镜头,而本片最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就这样,旅鼠“集体自杀”的情节深入人心,误导了一代又一代人。
科学家们的推论
难道旅鼠真的会义无反顾地慷慨赴死吗?答案是否定的。旅鼠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也没有那么傻而且它们是会游泳的。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但科学家们却得出了几种推论来解释旅鼠的这种奇怪行为:
第一,旅鼠是喜欢独处的动物,同类间总是争吵或打斗。当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时,旅鼠就失去了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因此就不得不进行迁移。
第二,研究表明挪威旅鼠的迁移并不是定向性的,它们首先从山地向山谷迁移,然后向海岸平原前进。当陆地上数量饱和之后,它们才会进入海中。也就是说,旅鼠是不断向周围扩散的,而并不是组成群体直接投海。
第三,距今一万年前,当时的地球还处于寒冷的冰川期,北冰洋的洋面上存在有厚厚的冰层。由于覆盖着泥土,冰层之上生长着植物,这是适合旅鼠生存。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层融化成为今天的海洋,但是旅鼠在遗传本能的作用下仍然会跳入海中寻找曾经的生活区,最终有不少老弱病残的旅鼠被累死淹死了。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清晰地解释旅鼠这种周期性集体死亡现象,但是可以确定这是在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下造成的,其中不仅包括旅鼠自身生理上、行为上及遗传上的因素,还包括了周围环境等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最终解开旅鼠集体自杀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