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栓,汝鲁恒[1](2021)在《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议题。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把握好知识性和价值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主动性和被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等关系;要凝聚育人合力,畅通党史学习教育渠道,加强制度化保障等。
李佩然,葛娟[2](2021)在《教师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文中指出家风建设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大课题。家风建设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社会先进文明成果。高校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通过高校党建文化、教学文化、群团文化、主题教育和特色文化等渠道融入家风教育,可以较好地促进家风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对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风尚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王学宾[3](2021)在《2021年中原学理论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中原学从2016年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地方学研究的一门"显学"。2021年(第十届)河南社会科学年会分会之一——"现代化视域下中原学的研究趋向与未来发展"理论研讨会的召开,是全省研究中原学力量的第一次会师和集结,与会者从中原学理论建构的深化与发展、中原学与中原文化研究、中原视野下的黄河文化研究、中原学与国际传播四方面进行了探讨。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原学研究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层次。
郝玉贵[4](2021)在《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专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特色和思政融合教育是现实的选择。本文聚焦绿色会计专硕思政与特色融合教育,以马克思会计思想和习近平"两山"理念为指导,探究设计绿色会计专硕课程体系的"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目标和实现路径,对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才兼备的MPAcc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刘子成[5](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国家的国魂。爱国主义精神是调节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项政治原则、道德规范,同时它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梦是我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生作为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主体,让他们在坚定的爱国信念下不断奋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此为着力点,共从五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内涵和特征,分别从“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第二部分研究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内生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战胜困难的壮丽旗帜。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现状。调研现状分为成就和问题两个部分。成就方面包括:大学生的爱国认知越发理性、高涨和自觉,载体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系统。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形式缺乏创新性、制度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全球化冲击爱国主义。它动摇了国家主权的神圣性,淡化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弱化了民族国家意识。第二,多种错误思潮削弱爱国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民族虚无主义动摇了爱国主义的历史根基;文化保守主义冲击了爱国主义的认同根基。第三,新媒体时代淡化爱国主义精神。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和碎片化影响爱国主义信息监管防范;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影响爱国言行文明。第四部分研究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要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精神的着力之处在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新时代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内在需要,是凝聚奋斗力量的客观需要,是战胜重大风险的现实需要。第五部分主要从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先导、依托载体平台、加强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研究了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的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路径包括:第一,必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先导,包括: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学校关键作用,完善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模式;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奠定和夯实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根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营造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良好氛围。第二,必须要依托载体平台。包括:做好重要人物纪念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重大爱国主义事件,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利用重要纪念日有效载体,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发挥主旋律电影引导作用,弘扬爱国主义旋律。第三,必须要加强制度政策的建设。包括:加快法治建设进程,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制度保障。贯彻落实方针政策,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纲领指导。注重制定相关规章,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实践遵循。
马知遥,常国毅[6](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化阶段——2011-2020年热点问题研究综述》文中认为近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迈入了深化阶段,在"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成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以2015年为时间划分点,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有研究偏向上的区分。通过系统的文献归纳与可视化对比分析发现,分类保护、产业化保护、数字化保护、整体性保护、法律保护、教育性保护六种主要保护模式凝聚为热点单元,肯定与争议并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模式探索阶段;在传承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传承人认定到注重传承人素质提升的过程,传承人主体地位得到明显提升。面对新情况,学界对产业化、最佳保护模式、代表性权利与群体权利等问题的探讨与反思不断,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与解决。
田玉珏,桑熙[7](2021)在《“习书记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是不能用他在上海工作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文中指出编者按从今日起,本报开始连载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这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系列采访实录的第八部。2016年11月以来,本报已陆续刊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
骆新华,章越松[8](2021)在《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实践与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发挥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处理好"全程贯穿"与"学段差异"的关系。绍兴市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以课程思政为抓手,高屋建瓴谋规划,以"五协同"为活动机制,提供课程思政的范式解读与教学设计模板,搭建多元平台,在落实、落细、落地中促进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发展。
井文[9](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注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式发展既是中等职业学校应对新时代变化与挑战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今,文化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方式的新走向,学校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文化逻辑。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力量,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被人们重视和挖掘,校园文化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凸显。然而,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相关研究力量有待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亟需跟进。本研究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定位,以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分析预调查资料的基础之上自行编制了访谈提纲、调查问卷等调研工具。而后,本研究对上海市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0位校园文化负责人、6位教职工和8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对178名教职工和4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又辅以实地参观和实物分析两种观察形式。在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探讨了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包括客观调查建设的基本情况、归纳总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理性解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深入探究建设的基本取向,进而,对一所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对该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具体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以及结合探讨出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本研究构建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六面体模型,由此总结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范式。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重点强调,加大投入,持续跟进,成效显着,但仍然存在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的局面。(2)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多项问题,主要集中在价值定位悬浮、建设主体单一、逻辑基础矛盾、过程实施偏颇、特色把握偏差等方面。(3)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存在地位、主体、思路、内容、特点五个方面的扭曲,具体表现在功利取向很大程度上超越自觉意识、文化建设尚未明晰建设“谁的文化”、全方位系统工程采用单线流程规划、注重文化符号创造而轻视内涵表达、特色校园文化追求上缺乏理性自觉。(4)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明确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地位、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观念、确立校园文化系统建构意识、统筹校园文化关涉要素建设、打造校园文化适切鲜明特色的基本取向。(5)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是一项系统、综合、长效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一套整体性理念和实践规划体系,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沿着理念、目标、主体、方法、结构、材料六大面向展开,做到明确文化使命,确立文化地位;铸造文化品牌,倡导特色发展;尊重文化主体,发挥师生作用;探索文化路径,厘清建构脉络;理解文化结构,实现系统内化;挖掘文化资源,彰显内涵优势。
舒豪[10](2020)在《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强调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我国政治、教育等领域的事务。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各个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对立与碰撞也逐渐加剧。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利用宗教为掩护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高校作为我国未来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然成为了境外宗教渗透的重点区域,大学生也成为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对象。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高校构建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刻不容缓。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涉及面广,问题复杂。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关于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宗教传播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江苏、安徽两省数所高校的师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信教情况以及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境外宗教渗透的特征、方式、危害以及当前高校在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厘清高校在进行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时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从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联动合作机制与多方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高校构建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的具体措施。毋庸置疑,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是一项长期任务,建立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是我国高校发挥人才储备库与培养基地功能、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必须将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治理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筑起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坚固防线。
二、略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
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
(2)教师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 |
二、教师家风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 |
三、教师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
(一)德育价值——修炼品格,涵养情怀 |
(二)文化价值——强化根基,增强自信 |
(三)哲学价值——激发智慧,提升品位 |
(四)创新价值——守正创新,和谐发展 |
四、教师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
(一)在高校党建文化中融入教师家风教育,使党员干部成为好家风的带头人 |
(二)在高校教学文化中融入教师家风教育,使专家教授成为家风育人的示范者 |
(三)在高校群团文化中融入教师家风教育,使全校教工成为家风建设的主力军 |
(四)在高校主题教育和特色文化中融入教师家风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家风建设的受益者 |
五、理清高校家风文化教育的几个关系 |
(一)知识灌输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
(三)学校教育与协同育人的关系 |
(四)文化传承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
(3)2021年中原学理论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原学理论建构的深化与发展 |
第一,中原学研究的现状。 |
第二,如何推进中原学研究。 |
二、中原学与中原文化研究 |
三、中原视野下的黄河文化研究 |
四、中原学与国际传播 |
(4)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1. 从单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设计角度。 |
2. 从会计专业和学科建设角度。 |
3. 从会计人生教育内涵拓展角度。 |
二、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基础与教育目标 |
1. 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基础。 |
2. 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
三、绿色MPAcc核心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 |
1. MPAcc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 |
2.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特色思政教育。 |
3. 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基本+特色”教育内容。 |
四、绿色MPAcc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
1. 加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 |
2. MPAcc培养单位探索实施“三位一体”融合教育模式。 |
3. 各课程教学组实施PDCA模式。 |
4. 强化实践课程、毕业论文创作与课程特色思政的融合。 |
5. MPAcc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德才兼备人才需求为导向,推动“思政+基本+特色”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 |
五、结论 |
(5)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
2.关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面临的现实挑战 |
3.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
4.关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提升路径 |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研究的展望 |
1.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理论性研究 |
2.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践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
1.1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相关概念 |
1.1.1 爱国主义 |
1.1.2 爱国主义精神 |
1.1.3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 |
1.2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基本特征 |
1.2.1 爱国情感和理性爱国相统一 |
1.2.2 爱国认知和行动自觉相统一 |
1.2.3 历史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统一 |
1.2.4 立足民族和面向世界相统一 |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思想渊源 |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
2.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观 |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 |
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
2.2.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爱国思想 |
2.2.2 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想 |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 |
2.3.1 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思想(1921 年--1978 年) |
2.3.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爱国思想(1978 年--2012 年) |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现状 |
3.1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现状调查分析 |
3.1.1 调研的基本情况概述 |
3.1.2 调查问卷分析及结论 |
3.2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成效显着 |
3.2.1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热情越发高涨理性也更自觉 |
3.2.2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载体越发丰富 |
3.2.3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内容越发系统 |
3.3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存在不足 |
3.3.1 高校思政课实效性不足 |
3.3.2 培育形式的创新性不够 |
3.3.3 部分大学生积极性不高 |
3.4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经济全球化冲击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
3.4.2 历史虚无主义削弱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
3.4.3 新媒体时代淡化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价值 |
4.1 培育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 |
4.1.1 精神内核: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4.1.2 本质特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
4.1.3 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4.1.4 着力之处: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之间团结 |
4.2 新时代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价值 |
4.2.1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内在需要 |
4.2.2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奋斗力量的客观需要 |
4.2.3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战胜重大风险的现实需要 |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主要路径 |
5.1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先导 |
5.1.1 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
5.1.2 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奠定和夯实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根基 |
5.1.3 发挥学校关键作用,完善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模式 |
5.1.4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营造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良好氛围 |
5.2 依托重要的平台载体 |
5.2.1 做好重要人物纪念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
5.2.2 通过重大爱国主义事件,强化爱国主义精神 |
5.2.3 利用重要纪念日等载体,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
5.2.4 发挥主旋律电影的引导,弘扬爱国主义旋律 |
5.3 加强制度政策的建设 |
5.3.1 加强法治建设,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根本保障 |
5.3.2 完善方针政策,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纲领指导 |
5.3.3 制定规章制度,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实践遵循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问卷调研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化阶段——2011-2020年热点问题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遗保护与传承不可分离 |
二、非遗保护进入模式探索阶段 |
(一)非遗保护认知逐渐深化 |
(二)非遗保护模式“百家争鸣” |
1. 分类保护:基于命名原则 |
2. 产业化保护:基于创新原则 |
3. 数字化保护:基于创新原则 |
4. 整体性保护:基于整体原则 |
5. 法律保护:基于人本原则 |
6. 教育性保护:基于教育性原则 |
三、传承:保护的目的 |
(一)传承人认定:机制的完善是必要条件 |
(二)传承人素质提升:非遗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四、“后非遗时代”保护与传承的“再问题化” |
(一)产业化颇具争议,何去何从 |
(二)最佳保护模式的诉求明显,能否实现 |
(三)代表性权利与群体权利矛盾激化,如何协调 |
五、研究展望 |
(8)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实践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统一思想,顶层谋划 |
二、理顺机制,完善保障 |
(一)协同党建 |
(二)协同教学 |
(三)协同教研 |
(四)协同科研 |
(五)协同育人 |
三、建构体系,提供范式 |
(一)提供课程思政元素解读范式 |
(二)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设计简表 |
四、搭建平台,有序推进 |
(一)课程思政的学科实践 |
(二)教科研的专业引领 |
1.展展“课程思政”案例征集活动 |
2.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
(三)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 |
(9)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是重点关注问题 |
二、校园文化是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
三、中职生源的现实情况呼唤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
四、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较缺乏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校园文化 |
三、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校园文化研究 |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研究 |
三、已有研究总体评价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研说明 |
一、调研方案 |
二、调研的技术报告 |
第二节 调研结果与分析 |
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普遍关注 |
二、校园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色 |
三、校园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有成效 |
四、师生员工基本满意学校校园文化 |
五、校园文化敛于心、展于行尚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
一、价值定位悬浮: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
二、建设主体单一:人员局限,群体单调 |
三、逻辑基础矛盾:脉络不清,难以自洽 |
四、过程实施偏颇:热闹有余,内涵欠佳 |
五、特色把握偏差:或轻特色,或唯特色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剖析 |
一、功利取向很大程度上超越自觉意识 |
二、文化建设尚未明晰建设“谁的文化” |
三、全方位系统工程采用单线流程规划 |
四、注重文化符号创造而轻视内涵表达 |
五、特色校园文化追求上缺乏理性自觉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 |
第一节 明确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地位 |
一、引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
二、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保障机制 |
三、营造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良好氛围 |
第二节 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观念 |
一、发挥学校领导的带领作用 |
二、激发教职员工的支撑作用 |
三、重视中职学生的主体作用 |
第三节 确立校园文化系统建构意识 |
一、坚持一个逻辑起点 |
二、注重贯通理实体系 |
三、注意表述精准考究 |
第四节 统筹校园文化关涉要素建设 |
一、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
二、建设校园制度文化 |
三、建设校园行为文化 |
四、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
第五节 打造校园文化适切鲜明特色 |
一、建立重技能也重人文的价值观念 |
二、构造重平实更重标志的文化符号 |
三、创造重描述更重解释的文化语言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审视与反思 |
第一节 S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
一、S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
二、S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与过程 |
三、S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导向 |
一、理念面:明确文化使命,确立文化地位 |
二、目标面:铸造文化品牌,倡导特色发展 |
三、主体面:尊重文化主体,发挥师生作用 |
四、方法面:探索文化路径,厘清建构脉络 |
五、结构面:理解文化结构,实现系统内化 |
六、材料面:挖掘文化资源,彰显内涵优势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负责人访谈提纲 |
附录二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教职工访谈提纲 |
附录三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调查问卷(教职工卷) |
附录五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调查问卷(学生卷)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径 |
1.5 创新之处及难点 |
1.5.1 创新之处 |
1.5.2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境外宗教渗透的一般概述 |
2.1 境外宗教渗透的基本内涵及危害 |
2.1.1 境外宗教渗透的概念 |
2.1.2 境外宗教渗透的特征 |
2.1.3 境外宗教渗透的方式 |
2.1.4 境外宗教渗透的危害 |
2.2 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的重要意义 |
2.2.1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 |
2.2.2 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
2.2.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
2.2.4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
2.3 本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理论 |
2.3.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2.3.3 宗教文化传播理论 |
2.3.4 我国宗教政策理论 |
第三章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现状分析 |
3.1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内容 |
3.1.3 样本说明 |
3.1.4 结果分析 |
3.2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取得的成效 |
3.2.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断加强 |
3.2.2 防范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意识不断强化 |
3.2.3 外籍人员的宗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
3.3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存在的问题 |
3.3.1 责任落实不够明确 |
3.3.2 风险预警不够完善 |
3.3.3 防控协调不够有效 |
3.3.4 保障条件不够充足 |
3.4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制度供给不足 |
3.4.2 风险研判不够 |
3.4.3 联动合作不强 |
3.4.4 相关投入不足 |
第四章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宗教文化和谐共存 |
4.1.1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4.1.2 理性看待宗教文化 |
4.1.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兼顾宗教文化的发展 |
4.2 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相统一 |
4.2.1 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4.2.2 依法管理校内宗教事务 |
4.2.3 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依法管理校内宗教事务 |
4.3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普及宗教相关知识相辅相成 |
4.3.1 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
4.3.2 逐步普及宗教相关知识 |
4.3.3 在普及宗教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
第五章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的构建 |
5.1 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
5.1.1 强化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责任 |
5.1.2 强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责任 |
5.1.3 强化宣传部门牵头协调责任 |
5.1.4 强化院系班组直接管理责任 |
5.2 建立健全调查研判机制 |
5.2.1 把握渗透状况 |
5.2.2 科学评估风险 |
5.2.3 设置处理预案 |
5.3 建立健全联动合作机制 |
5.3.1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舆论引导 |
5.3.2 加强学校的思想引领与宗教教育 |
5.3.3 加强家庭的日常关注与亲情关爱 |
5.3.4 加强个体的科学信仰与自律精神 |
5.4 建立健全多方保障机制 |
5.4.1 强化制度保障 |
5.4.2 强化人员保障 |
5.4.3 强化技术保障 |
5.4.4 强化资金保障 |
5.4.5 强化监督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略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 刘永栓,汝鲁恒. 北京教育(高教), 2021(12)
- [2]教师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J]. 李佩然,葛娟.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04)
- [3]2021年中原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 王学宾.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1(12)
- [4]会计专硕课程“思政+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J]. 郝玉贵. 财会月刊, 2021
- [5]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研究[D]. 刘子成. 山西大学, 2021
-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化阶段——2011-2020年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 马知遥,常国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1(06)
- [7]“习书记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是不能用他在上海工作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N]. 田玉珏,桑熙. 学习时报, 2021
- [8]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实践与创新[J]. 骆新华,章越松.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1(Z2)
- [9]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井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D]. 舒豪.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