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 /胡忠明 席 玲 刘国伟
群团组织要做思想引导的“鼓手”、管理改革的“推手”、素质提升的“助手”、凝聚人心的“旗手”。
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越来越重视区域的创新能力,建设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对全国GDP的增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辽宁省要想摆脱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宿命,就不能再依靠快要消失的资源,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指标体系,逐步走向创新。企业要在区域创新能力的形势下,做区域的领头羊,一个区域创新能力的好坏,离不开当地企业的贡献;其次,高校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新技术人才时区域创新发展的动力,不断推动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由于辽宁地区现有资源匮乏,应重视资源能力的创新,并且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创新的思想和态度,高度重视企业、学校等各个部门在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党的群团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扩大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源之水、固本之基。
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推动我国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战略部署。面对新时代宏伟的建设蓝图,航天企业工会工作必须站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起点上,把“发展”主题贯彻到工会工作的始终,紧紧围绕中心、融入中心,团结带领基层一线广大职工,牢记使命责任、立足本职岗位,全力以赴在聚焦“双一流”、决胜“十三五”的进程中完成好各项任务。
群团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航天企业群团在企业党委领导下,紧紧围绕“三保三抓”核心任务,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发挥民主管理职能,深入开展班组建设、“青年文明号”等细胞创建,广泛推动技术比武、劳动竞赛、青年“五小”“青年创客”、合理化建议、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行“有困难找工会”等关心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为圆满完成各项科研生产和经营任务营造了良好环境。但相对于航天企业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发展要求,相对于新时代航天企业面临的挑战,群团工作在融入中心工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要重心下移,突出群众性,提高参与度,将“人”的优势变为行动力,把原来“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宣教模式转变为“我来说,我来做”,让职工群众成为思想教育的参与者、践行者。要创新群团宣教载体,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贴近职工生活,服务职工需求,解答职工疑惑,鼓舞职工干劲,真正做到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使之成为职工群众值得依赖的“空中纽带”。要更多挖掘、选树有说服力、影响力的身边典型人物,让一线有本事的人“吃得开”“叫得响”“有地位”,弘扬爱岗敬业的正气,让“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深入人心。
面对市场化用工,主动适应不够,发挥“编制外”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不足。员工身份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对自己“航天人”身份的认同,许多所谓“编制外”员工不能很好地融入航天企业的团队和文化。群团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航天企业市场化用工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在团结和凝聚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方面做得还不够。
教研精神也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范式。我们要弘扬校本教研精神,践行和把握教研精神,让精神变物质,形成教研进步的基本动力。
↑航天42所互联网+劳动技能大赛
围绕中心开展的各类细胞创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重形式、轻结果,重硬件、轻软件,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各类竞赛活动、技术比武和技能提升活动,存在为比武而比武、为竞赛而竞赛,讲形式、重场面的现象。班组建设等细胞创建中,存在重硬件和形象建设、忽视软件和能力建设的现象。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群众性参与度不够,一些成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发挥效能。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建设在创先争优之后需要继续发力,“工匠精神”“工匠文化”需进一步传承和培育。
航天企业特有的发展经历、相对封闭的工作生活环境和长期任务模式的思维定式,使得航天企业群团工作或多或少还囿于“大院文化”“娱乐文化”,对形势任务紧迫性感受不够,不能很好的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群团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激励引导,做素质提升的“助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各类细胞创建活动是群团组织融入中心、服务中心的重要抓手,要围绕年度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实际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把力用在“点子”上。
创新宣教手段,树立鲜明导向,做思想引导的“鼓手”。政治性是工会的第一属性,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部署,做好职工思想发动和凝聚工作,是群团工作的首要职责所在。“多元化”形势下,航天企业群团组织要做好职工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就必须转变传统“说教”的方式,面向基层一线,创新宣教手段,增强思想引导亲和力、说服力,引导职工群众认清当前航天企业转型发展的形势,强化航天强国建设的责任与使命,形成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在某渣油加氢项目中,某公司首次正式采用Smart 3D软件设计仪表专业三维模型,建模对象主要包括变送器、接线箱、气源分配器、电缆槽板等仪表设备,而在线仪表、阀门、取源点等依据设计惯例由配管专业建模。
搞活动多,围绕转型发展的教育引导不够,群团活动吸引力不足的现象。群团工作教育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宣传教育职能发挥不够,活动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对青年职工吸引力不够,且存在骨干参与多、群众参与覆盖面不够的现象,“20%的骨干参加了80%的活动”,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打了折扣。很多人认为,群团工作就是“搞搞活动,发发奖品”。
生物高考试题中信息呈递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信息、图表信息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呈现形式,试题的特点则有所不同(表1)。
围绕改革发展当好“传声筒”,动员职工围绕形势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到发展规划、重要制度、重要改革方案等涉及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中来;协助企业做好解疑释惑,讲清改革发展的利害关系、讲透长远利益,使职工知大事、晓大利、明大理,不断调适心态,增强应对能力,凝聚企业发展共识。做管理改进的“听诊器”。探索和创新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治理的平台,让更多职工参与到科研生产管理活动中来,更好地了解实情、建言献策。当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把群众利益、职工冷暖放在心上,当好职工的“娘家人”,努力赢得职工的支持,确保改革发展的稳定。
推动民主参与,凝聚发展共识,做管理改革的“推手”。民主管理是群团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更是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和决策的重要渠道。在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尽可能扩大职工参与面,重点是要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决策,加强上下沟通,形成发展共识,凝聚起企业上下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新时代航天企业群团工作要更好融入中心工作,必须要站在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的高度,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责任与使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一线凝聚发展合力,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激发职工创造力,以更有效的措施营造职工成长成才环境,以更有力的保障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破解发展中的桎梏和难题,将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
“金银铜牌”班组建设是航天企业群团融入中心的重要抓手。新时代要着眼军民产业化、市场化转型,设置引导性的创建标准或条款,不断推进班组在科研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工艺技术、安全质量、现场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真正让班组创建成为基础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发挥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发挥平台集智攻关的作用,强化一线技术技能学习交流,使之成为青年技术技能人员成长的重要平台。
PE900T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CEM MARS6型密闭微波消解系统,美国CEM公司;EH20A plus微控数显电热板,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BT125D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DQ3超纯水机,美国密理博公司。锌、铜和铬空心阴极灯,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硝酸、氢氟酸、盐酸均为优级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他化学试剂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超纯水;所用玻璃器皿均用25%硝酸浸泡24 h;1 000 mg/L 锌、1 000 mg/L 铜和 1 000 mg/L 铬标准储备溶液,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航天42所班组长拓展活动
扩大组织覆盖,团结各类人员,做凝聚人心的“旗手”。面对军民产业化发展、经营体制变化和劳动用工多元化带来的挑战,航天企业群团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研究吃透政策、吃透法律、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吸引各类身份人员入会、入团,努力扩大群团组织服务的覆盖面。要让各类人员平等参与到岗位建功、创新创效的群众性活动中来,在业绩激励、技能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努力融合员工身份差别带来的隔阂,提升他们的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要高度重视投资公司群团组织体系建设,在构建公司治理体系和党组织体系的同时,及时建立完善相应的群团组织体系。要加强对公司群团组织的领导,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公司群团组织工作的重点,研究探索群团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服务活动,当好提升公司整体合力的“粘合剂”。同时,要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参与公司治理,充当公司各治理主体之间协调、沟通的“润滑剂”。
总之,群团组织是企业的“职工之家”,职工群众的“代言人”。航天企业群团组织只有紧紧围绕新时代航天事业发展要求,做新时代思想引导的“鼓手”、管理改革的“推手”、素质提升的“助手”、凝聚人心的“旗手”,才能真正融入中心,团结队伍,推进工作,服务大局,推动群团工作真正实起来、强起来、活起来。
(作者单位: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标签:群团工作论文;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论文; 群团组织论文; 实践与思考论文;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