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_李玲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_李玲

李玲

(思南县人民医院 56510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从临床症状、用药、病情观察等方面总结出其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要点,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老年人;心力衰竭;特点;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59-02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该病好发于老年病人,近年来,我科对7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61~81岁,平均70.3岁。其中,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子,肺心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脏病1例,多病因(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存)及其他5例。按NHYA心功能分级:新功能Ⅱ级11例,Ⅲ级30例,Ⅳ级35例。左心衰39例,右心衰15例,全心衰22例。心衰诱因:呼吸道及肺部感染34例,心肌缺血21例,心律失常如快速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过量及过快输液3例,劳累及情绪激动等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临床表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32例,夜间阵发性干咳7例,气促、心悸31例,心前区痛19例,恶心、呕吐、纳差15例,上腹部胀痛4例,头颈部大汗淋漓7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例,肺部湿罗音27例,心律不齐20例,心动过速13例,双下肢水肿29例,尿少、夜尿增多12例。

1.2 病因

本组以原发病为主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 

2.临床特点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实验研究结果,目前已知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年龄 (2性别 (3)高血压 (4)糖尿病 (5)冠心病 (6)吸烟 (7)蛋白尿、肥胖等。其中,血压升高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患有糖尿病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大。

3.观察与护理

3.1 减轻心脏负荷

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轻度心力衰竭可室内活动,心力衰竭较重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每天输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液体点滴速度15~20滴/min为宜。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体力活动,当心力衰竭表现改善后,方可逐渐根据自身情况恢复体力活动。

3.2 饮食指导

发生老年人心力衰竭时,患者活动量减少,食欲减退。此外,钠盐摄入过多,可加重心衰。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劝其进食应清淡、低热量、不产气、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

3.3 控制感染

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4 病情观察

3.4.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高流量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

3.4.2咳嗽多发生在夜间或活动后平卧时为重,休息或坐起后减轻,痰为白色泡沫状。咳血多有自限性。因此,咳嗽是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常出现于心力衰竭其他征象之前。

3.4.3心率加快超过平时20次/min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早期心力衰竭的处理。

3.4.4头晕、疲乏或无力,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首发症状,甚至出现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等,应引起重视。

3.5 体位护理

患者常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为患者创造舒适卧位,减轻因久坐产生的疲劳,防止褥疮发生。

3.6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包括压抑、焦虑和孤独等,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2]。情绪激动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3]。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鼓励病人采取积极思考方式,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3.7 排便指导

告知病人排便时用力屏气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的原因之一,指导并协助病人床上排便方法,预防便秘,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合理饮食,多食含有植物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每日按摩腹

4.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在形态与功能上发生一系列变化,即生理性老化,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心脏贮备功能下降,这些退行性变使老年人易患心力衰竭。掌握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做好观察与护理,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

[2] 李莉,孙俐俐.运动训练与心力衰竭[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4):414416.

[3]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论文作者:李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  ;  ;  ;  ;  ;  ;  ;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_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