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神山中学 石小云 聂书武 437341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人生道理和个人情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创新教法,灵活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受到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青睐,并且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形式,拓展阅读领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受到了教育行业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对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创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习惯于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找出问题答案。仍然保持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无法做到自主学习。比如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背景,作者写作的情感等。一些学生为了快速找到答案,根本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细细品味,只是匆匆略读,而略读只能起到熟知大概的作用,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真正的意义。而学生对阅读的认知也只限于找答案,并没有阅读的兴趣,不会在课后自己找资料进行阅读,无法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1.2对课堂阅读内容缺乏深入探究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中只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考试中不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并不做深入探究,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因此理解相对肤浅。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语文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拓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语文课堂失去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反复的进行阅读,才会发现书中的真意,这才是理解文章内涵和创作文章的关键。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就要让学生多阅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且可以融入在文本中,感受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泛读、精读、略读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倡导学生将泛读和精读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用泛读对本文进行初步的了解,之后再结合问题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精确的阅读,从而找出最准确的答案,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忽略了课本本身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和理解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最突出且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深刻发散每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经过实践发现,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感悟上产生一种互补,对问题可以进行互相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分组,教师对每组提出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什么?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文章,经过阅读之后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再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回来教师的问题,如A小组代表回答文章的主旨: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向往自由的热情还有童年的回忆。接着B小组的代表补充了A小组的所遗漏的内容“鲁迅先生还在文章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知情”,接着其他小组在继续回答,最后由教师来补充和纠正学生回答的问题。通过这种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进行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文本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
2.3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阅历有限,缺乏对感性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合理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文本的意境中,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朗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护互动,以此来更好的感受文本核心思想。例如,在讲《沁园春?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学,以读促理解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染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多媒体将文本的内容创设出来,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感受诗词的磅礴大气,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初中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语文试卷中大部分内容都以阅读为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文章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梓.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13):63-64.
[2]赵春年.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9(28):140.
论文作者:石小云,聂书武,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阅读理解论文; 教师论文; 文章论文; 语文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