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党,最初成立于1972年新西兰,后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在欧洲扩散,其中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德国绿党,绿党的壮大也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从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来看,德国绿党的得票率较上届翻了一倍,可谓是绿党历史性的胜利。
德国绿党以“欧洲选举,是气候的选举”为竞选标语,无疑精准地传递出其竞选的力量所在。绿党在欧洲议会的席位绝大多数来自于相对富裕的西欧和北欧,德国贡献了本届绿党74个席位中的三分之一,其次为法国和英国。
绿党的“绿”一般可从从生态和政治两方面来说,生态上,其代表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政治上,则代表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中间道路,主张生态学原则、基层民主原则、社会责任感及非暴力原则。在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绿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将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一、绿党的主张
德国绿党在1980年的纲领中明确指出其政策以未来的长远观点为知道,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后德国绿党将此引申为绿党政治理论的四大支柱,也是绿党遵从的价值准则。生态学原则,主张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改造现有经济制度及行为,反对工业社会制度,主张限制工业增长从而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其反对物质增长的原则,成为了绿党鲜明的政治特征。
基层民主原则,强调按分散化、小型化原则规划生产单位、生活社区、行政单位以实现一种“分散化的直接民主”,即让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管理共公共事务,实行直接民主;反对权力集中于处于等级结构上层的少数人手中,强调权力分散与政治轮换原则。
社会责任感,即一种对穷人和工人阶级的保证,绿党的责任是维护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共处。因此在其经济政策的实施上,对社会领域的问题不会“一刀切”,对于经济不富裕的民众予以保护。
非暴力原则,是绿党政治希望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关系上消除社会中的暴力行为,把非暴力看做是生态社会的一种基本组成部分。反对一切个人及国家的暴力。
二、德国绿党与德国环保事业发展
德国绿党“生态优先”的理念吸引了不少选民,也促使德国政坛“绿化”。2002年德国大选中,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结成的“红绿联盟”再次当选为执政党,绿党的不少环保主张以及生态理念得以通过国家政策实施。德国发展成为全世界的环保典范国家,是环保科技出口强国,有利地引领了当代环保潮流。
绿党的施政纲领指出:“经济发展进程是有限度的,要以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准则:国家的社会着呢、经济政策和生态政策应该整合起来,发挥合力”。从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政府连出重拳打击环境破坏行为,出台了一系列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1978年,德国推行在商品上标注“蓝色天使”环保标识来唤起和加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有关环境保护与消费者的标志体系。随后的一系列包括烟气排放限制法令、废弃物限制处理法、商品包装条例、循环经济法等相继出台,环保由此成为德国的基本国策,德国的环境经济立法前瞻性强,至少比世界其他国家提前三至五年。其立法严谨性强,关于环保的大多数领域均能做到有法可依,这使得经济发展中想要逃过环保法律的漏洞的可能性极大地降低,使得德国环保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2000年德国政府出台《可再生能源法》有力地促进了德国在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开发;2011年,德国成为首个弃核的工业国家,其后包括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出台放弃核能或限制缩减核能的计划,迈出了实现全球放弃核能、拥抱绿色能源的可能性的步伐。目前,德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减排幅度最大的国家,其再生能源发电比重达到28%。此外,德国的环保产业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并发挥了日益明显的作用。
从德国的情况来看,在民众较高的基本素养和经济条件下,环境恶化的结果深入人心,因此通过绿党等环保组织的号召,其民众的接受度不断增强,因此德国也逐渐成为全球环保形象最好的国家之一,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环保事业成功的范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环保事业发展
中国的环保事业在近几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雾霾带来的环境恶化以及垃圾等固体废物的恶劣影响,相关立法更多、更严、更细,执法力度增强,社会监督力度增大,民众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长。大城市即将开始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无疑也将为环保事业的推进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发展目标。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修改完成,升为国家基本政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荐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必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将绿色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从这一层面来看,两党、两国政策有明显的交集,可互相借鉴。2015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将环保定为国家战略。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指明落实路径,这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是必须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二是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三是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民生观。四是必须把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五是必须遵循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六是必须胸怀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赢全球观。深刻认识绿色发展对于国家和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中,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切实打好绿色转型“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正式切中了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要害”,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紧紧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恢复做发展。具体地,要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在环境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防范环境风险,改善环境质量;在生态上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工干预,充分调动大自然自身力量,多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四、启示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眼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社会行为方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从绿党这一小众党的发展来看,顺应时代潮流,着力于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入手,通过党的活动方式将环保组织等力量团结起来,将主张一步步升级为国家战略。中共已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基于众多党员优势,从党员做起,从家庭做起,再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必能实现良好的循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将环保列为党性修养的考核指标之一,鼓励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回收等具体环保措施,形成环保的生活习惯与作风。此外,通过环保这一主题,加快基层民主化进程,也是各个乡村、社区可以着重推进的工作内容。让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也是人们参政议政希望看到的变化。
在不再极端倡导某一种“中心主义”的观念,兼顾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多元多极世界,全球有序发展,停止暴乱与战争等绿党近些年的政策转变上可以看出,与中国共产党所宣传的“和谐世界”理念是高度一致的。这也从侧面印证中共顺应时代发展、高瞻远瞩的政策理念。
参考文献:
[1]www.thefullwiki.org/German_Green_Party
[2]https://www.csmonitor.com/World/Europe/2011/0328/How-Germany-s-Greens-rose-from-radical-fringe-to-ruling-power
[3]邢来顺. 生态主义与德国绿色政治[J]. 浙江学刊,2006(1).
[4]吴畏.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绿党纲领之比较[M].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55-57.
[5]黄翼兰.贾学军.浅谈“绿党”的发展及其“红化”[J].世纪桥,2016(10)
[6]朱前前.生态主义与德国绿党发展的启示[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
[7]周莉.论绿党政治及其启示[J].人间,2016(10)
论文作者:魏天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绿党论文; 德国论文; 生态论文; 国家论文; 原则论文; 社会论文; 政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