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论苑】
卢梭与黄宗羲政治思想初探
赵 怡
摘 要 黄宗羲与卢梭是中法两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思想有许多交汇和碰撞之处。他们在强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同时,更提出了自己崭新的政治构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比研究卢梭与黄宗羲政治思想,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对今天的生活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卢梭;黄宗羲;政治思想
中法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两国启蒙思想的出现都为在专制压迫之下的人民带去了光明和理想。在启蒙思想中,政治思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思想史的研究上,许多学者都对两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与黄宗羲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研究,这对今天的我们意义重大。
一、思想形成
首先,从思想渊源来看,自然法学派对卢梭思想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此外,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也是卢梭的思想来源之一。而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两位思想家的理论学说对卢梭有较大影响。当然,卢梭思想的形成也受到了法国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启迪。而黄宗羲的情况与卢梭有所不同,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其思想根源。明末的异端思想,蕺山之学和东林学说都对黄宗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我们常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学术思想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从法国历史来看,卢梭生活的18世纪的法国已经走向衰败,封建统治腐败,社会黑暗,资本主义工商业却又发展迅速,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而黄宗羲所处的晚明同样是政治腐朽,财政破败,但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之风突变。“展现出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曙光。”[1]事实上,任何思想家思想的形成与其自身经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卢梭坎坷的一生体会到了太多的不平等,所以他才会渴望民主与自由,而经历了明末党争和清初的残酷之后,黄宗羲才会对“君主”深恶痛绝。
这常常使他感到自己不是一只好鸟,六根不曾清净,也许师父说的是对的,尘缘未了。风影停一段又吹一段,自己吹自己听,他吹了,听了,喉咙里像堵着块什么,强忍着眼泪对自个儿说,让窗外的夜风一吹,心里什么感伤都没有了。他的一对清纯如秋水的大眼睛,神情带着一点忧郁。
二、思想内容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两部著作,也是他的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两部著作之间有着从破到立的内在逻辑联系”[2]。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人民主权”,即“公意”的运用,“公意”是卢社会契约论中的关键词,“当人们订立契约时,自然产生的不受个人意志支配,并最大限度体现公共利益的精神实体,即是公意”[3]。在卢梭看来,公意应具备如下特征:一是公意永远正确,二是公意是至高无上的,三是公意的执行者是唯一的,四是公意是不可转让的。卢梭指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绝不可以代表。”[4]人民主权是“公意”的具体应用,其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转让性、不可代表性和至高无上性”[5]。人民主权除了上述原则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内容:首先,人民主权思想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民拥有立法权;其次,人民拥有政府的任免权;最后,人民拥有革命的权利。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天下为主”是贯穿《明夷待访录》的思想主线。黄宗羲认为如果天下都听从君主的意志,就会损害民众的利益。因此,天下应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天下的权利也应属于民众,这就是“天下为主”的思想。以此为基点,黄宗羲构想了具有近代民主启蒙意义的政治制度。首先,应当摒弃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6]黄宗羲认为:“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君主有其私欲,天下一切痛苦的根源即是君主专制的统治。既然君主不可专制,其职权就应被分化。其一,臣工分君权,“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7]黄宗羲认为,君臣应处于平等地位。其二,丞相分君权,宰相的存在可大大避免君主一人独断专行。其三,学校有监政议政之权。综上所述,通过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并实行分权,就可实现“天下为主”的理想。
三、卢梭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异同
1.3 填塞方法 凡士林油纱条为我科护理人员自制,长约7 cm,每侧鼻腔2~3条填塞。PVF海绵由北京英佳麦迪克医用材料有限公司,该产品按照人体鼻腔解剖学设计,有各种规格型号可供选用,特殊病患还可按术腔大小进行修剪,使用时再其表面涂抗生素软膏后填塞,并注入生理盐水使之膨胀。两者均使用干燥的镊子送入鼻腔恰当部位。
在对卢梭与黄宗羲政治思想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思想核心都是强调主权属于人民,但具体内容也存在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首先,卢梭与黄宗羲在主权的归属上是一致的。其次,两者均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卢梭认为,国家是建立在“公意”指导之下、人民与人民达成的契约之上的,“公意”是人民的共同意志,而君主的出现则是将“公意”转化为君主的个人意志。因此,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理应废除。同样,黄宗羲也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人皆有私欲,而君主则凭借其地位将私欲无限放大,使天下万民皆受其害。所以,君主专制制度应当摒弃。综上所述,二者都认为主权在民,也坚持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虽然卢梭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二者的思想中也存在许多差异。首先,二者虽然都坚持主权在民,但二者对主权在民所论述的程度是不同的。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具体运用,只能属于人民,它是至高无上、不可分割的。卢梭从主权的产生到主权的执行都有具体的阐述。而黄宗羲虽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但只是停留在对君主的批判之上。相较之下,卢梭对主权在民这一思想的理解和阐述比黄宗羲要深刻许多。其次,二者对君主专制批判力度是不同的。卢梭认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必须废除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君主就不应该存在。人民为实现平等,重获主权,是有权进行革命的。因此,卢梭不仅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更认为君主应彻底不存在。而黄宗羲的思想却有些不同,黄宗羲虽强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但他对于君主的反对具有不彻底性。他将希望寄托在君主的个人修养上。若君主开明贤德,天下也会太平。因此,他允许君主的存在。所以,黄宗羲并不主张完全废除君主,他只是更多地去阐述要分化君权,所以才会有丞相与臣工分君主之权、太学享有监督之权之说。总之,相较于卢梭主张完全罢黜君主,黄宗羲更多的是主张分化君权。
综上所述,卢梭从根本上探究了人类的不平等,提出了其自身的民主政治主张,并为未来的民主国家勾画了具体框架。相较之下,黄宗羲的思想就朴素一些,虽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却仍未完全跳脱传统的束缚,但这也是受时局等诸多因素所限。其实,两位思想家都有其进步和局限之处,但他们的思想都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艺术元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青花纹样,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吸收借鉴,并将其与现代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以丰富它新的生命力和内涵。这些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都不断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体现。现代陶瓷设计中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例如:建筑、卫生以及大众印象中最为普遍的室内陈设艺术。在陈设瓷中的应用十分丰富,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在日益发展的新文化结构中逐渐延续自己的审美风格,所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结语
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皆是十分进步的启蒙思想,也是当时法国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成果。通过对比,可知卢梭的思想较黄宗羲的思想更为全面,对未来的政治构想也更为清晰。而黄宗羲的思想是介于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新民本思想,其思想不仅具有朴素的民主性,更是对传统的一种继承和超越。总而言之,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精华,时至今日,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仍闪耀着光芒。
参考文献
[1]宁欣.中国古代史: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7.
[2]李凤鸣、姚介厚.十八世界法国启蒙运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182.
[3]李敬巍.重塑两个世界: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2.
[4]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5.
[5]杨恩健.黄宗羲与卢梭政治思想比较[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6][7]黄宗羲.明夷待访录[M].孙卫华,校释,长沙:岳麓书社,2010.8.12.
中图分类号 B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9-0254-02
作者简介 赵怡(1994-),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周 丹】
标签:卢梭论文; 黄宗羲论文; 政治思想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