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的急救仪器配置种类逐渐繁多,数量逐渐增长。医护人员熟练操作各种急救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及维修等贯穿各个环节,做好急救仪器安全管理关系着抢救成功,是危重病人的重要保障。2012版等级医院评审细则明确要求急诊科仪器完好率备用状态100%。现将我科近年急救仪器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急救仪器;仪器管理
【中图分类号】R3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312-02
1.方法
1.1 建立健全急救仪器管理制度
1.1.1建立急救仪器交接登记本并做好交接记录 各种急救仪器定点放置。各班认真清点仪器名称和数量并在《急救仪器交接登记本》做好记录,数目不一致,性能不完好备注仪器的动态流向,例如送去维修、外借等。
1.1.2做好外借登记 急救仪器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要征得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同意后方可外借,并在科室借物本完整记录仪器配件及经手人签字确认,归还时认真检查仪器的完整性和是否能正常运作。
1.1.3建立仪器台帐 内容包括仪器的名称,品牌,型号,数量,价格,供应商及售后人员的联系电话,入科时间。一方面便于每月的仪器财产的盘点,报损。另一方面,在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方便与维修人员联系。仪器开始使用前在仪器某个明显位置标记开始使用日期方便计算仪器的使用寿命。
1.1.4建立仪器故障应急预案 仪器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对此我们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每种仪器建立使用应急预案,并通过每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培训考核。在临床工作中,模拟案例,人为制造故障,考核当班人员的仪器故障的应急处置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设立仪器管理员,每周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
如果护理人员能够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维护知识,就能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1]。仪器种类多,长期使用,即使仪器的安全设计,也会出现故障或破损等,降低仪器安全性能,为此,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性能检测和计量检定工作。
1.3 根据仪器的型号、工作原理、性能制定仪器操作使用流程并悬挂在每台仪器旁边,方便操作者翻阅查看
在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故障很多是由于使用人员在开始使用时,不熟悉仪器性能,不能按照规程使用,不按程序开关给患者造成医疗伤害,或使仪器主件直接损坏。文献报道未按仪器设备使用要求进行,如电源未接好,电缆接头断线,插头座接触不良等,一般占故障50%以上[2]。
建立日常保养维护标准、质控流程以及维护保养记录。每周安排专人依照质控标准及流程逐一对每类仪器检查,按照种类,核对仪器的数量,性能、清洁情况。
1.3.1对于直径较细的导线使用前用柔韧性较好的材质做好保护套延长其使用寿命。
1.3.2检查仪器表面含氯消毒剂擦拭,显示屏用仪器专用湿巾清洁消毒;卡口处、缝隙、死角的用尖锐的器械脏污清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连接线长的缠绕成环形圈用自粘扣固定,方便取用。
1.3.3每台仪器开机进行仪器自检,如果自检能通过,按仪器的操作使用流程试运行,正常运行者悬挂“正常使用”的仪器运行状态;如果仪器有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根据报警内容进行排除故障,不能解决者联系器械科相关部门进行检修,悬挂“待修”提醒使用人员,避免反复取用。检查完毕,将仪器的种类、熟练、名称、运行状态做好记录。
1.3.4虽然每周有专人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也仅仅是简单的清洁、消毒、自检、常用程序的检查,不能到达专业的要求及效果。为提前发现仪器本身的一些内部程序,系统的潜在隐患,防止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对生命支持类设备除做好日常的保养维护之外,还需要专业的医疗器械检测部门(计量院)进行的预防检测检验。
1.3.5其次利用每月全科例会将质控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反馈,动员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培养护士的自律性。
1.4 定期培训考核仪器的使用,提高操作人员熟练掌握程度,培养护理人员排除仪器故障的应急能力
急救仪器操作正确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急救仪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做好急救仪器的技能培训非常重要[3]。新购仪器使用前请工程师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操作人员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高、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报警设置、故障的排除,消毒保养,仪器故障的应急预案等。对新入职的人员由护士长或仪器管理员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熟悉仪器使用知识。每月的业务学习安排一到两项仪器的培训及考核。护士长或仪器管理员在实践工作中跟班实地查看仪器的使用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在下一次的培训中进行改进。在临床工作中,模拟案例,人为制造故障,考核当班人员的仪器故障的应急处置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5 加强仪器风险管理意识,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仪器分管人员及使用人员都要从思想上重视医疗设备的安全问题,并在实践中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重视对仪器安全教育,加强护士自律性和责任心,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仪器毕竟是机器,还是受人控制,不能完全依赖于机器,使用中要加强巡视,关注仪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利用月例会分享急救仪器故障或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事故,从中清楚认识到疏于检查和对仪器不熟悉运作产生不良后果的严重性。
2.结果
通过完善的抢救仪器管理制度,规范的仪器质量过程控制,定期对仪器做好日程的维护保养,大大节省了仪器的维修费用,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急救的效率,避免患者使用仪器的安全隐患。
3.体会
3.1 完善是急救仪器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所有仪器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与保养。
3.2 专职仪器管理员的设立,仪器定人负责,人人参与仪器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
3.3 模拟情景案例进行仪器使用操作培训让受训人员真实的体会到遇到仪器时如何冷静排除故障。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3.4 详细的仪器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维护保养,提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追踪评价是仪器管理的重要举措。
为了确保患者抢救快速、准确、有效,急诊科急救仪器必须做到数量齐全、性能良好,随时处于应急工作状态[4]。因此做好日常的急救仪器的管理是危重患者抢救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春香,王翠玉.急救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2,(1):135-136.
[2]明峰熊雅仪器维修人员应对医护人员进行仪器使用方法培训[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2):53.
[3]陈素芬,王金玲.急诊科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4):139-141.
[4]王金玲,张于.护士长在急诊科急救仪器管理中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5,(4):81-82.
论文作者:潘燕,陆永珍,王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仪器论文; 故障论文; 人员论文; 操作论文; 性能论文; 急诊科论文; 并在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