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论文_黄胜泉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文章分别从软件、硬件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分析计量故障产生的现象和原因,并通过列举案例对计量故障进行实例分析,最后提出了进措施。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窃电;措施

引言

智能电能表在电网的广泛应用及关键作用,决定了其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但由于智能电能表是由多个元件构成的,加上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时常会出现各种故障,进而影响智能电能表的工作状态。智能电能表故障的产生将直接降低电能计量的准确度,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电力事故的产生。因此,本文对智能电能表的常见故障进行统计与归纳,并从中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智能电能表故障的快速解决,保证其在最佳状态下持续运行。

1 故障原因分类

从对故障表鉴定的实例中来看,引起电能表计量异常的原因主要有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制造工艺以及现场工作质量和窃电等方面。

1)软件故障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供应商进行软件校表时,电流增益、电压增益、相位补偿等计量芯片中用于电量计算的参数设置错误,导致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与实际不符。这类故障通常在出厂检测时能发现,如果供应商未按要求对每块表进行的出厂检测,这类故障表将会流向各省强检定线,从全检的基本误差检测项目中发现,并作为不合格产品退货。二是计量芯片和 MCU 没有抗干扰设计,计量芯片死机或计量芯片与 MCU 进行通信时受到外界干扰,以及 MCU 对存储芯片(如 EEPROM)进行写数据时受到干扰或瞬间断电,导致电量丢失或电量存储错误。这类故障表重新上电后一般恢复正常,难以复现。

2)硬件故障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元器件质量不佳,常见于元器件技术参数不满足电能表技术要求,在极端环境下运行后,元器件电气性能改变,元器件加速老化。二是安装有质量问题的元器件,如在电压、电流采样,基准电压电路安装已损坏的高频滤波用贴片电容,造成电压、电流、功率示值异常;晶振不稳定或晶振串联的杂散电容损坏,造成计量芯片不启动。三是硬件抗干扰性差。PCB 设计应采用强弱电分开,来消除数字信号回路的电磁干扰;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地与模拟地,防止相互串扰;计量芯片外接晶振引线应尽量短等,如果电路板不满足这些PCB 设计原则,电能表就不能很好的抑制干扰源。

3)制造工艺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分压电阻、锰铜分流片两端引线、采样回路、外接基准电压回路滤波用的贴片电容虚焊,造成输入到计量芯片的采样值不正确,或者计量芯片用于 ADC 的基准电压不正确,都会引起计量芯片电能量计算不准确,同时会引起电压、电流、功率示值异常。二是生产过程中电路板清洁不到位,残留的锡渣未清理赶紧,造成引脚短接,比如晶振引脚短接会引起计量芯片不工作,基准电压引脚与接地引脚短接会引起电压电流示值均不正常;三是生产过程中损坏元器件。电能表生产环节包括贴片、回流焊、波峰焊、清洗、人工焊、检测、三防、烘干、装配等,其中装配环节属于人工流水线,人员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容易误碰电路板元器件,造成元器件损伤。四是电路板三防措施不到位。电路板三防包括防潮、防盐雾、防霉,主要通过喷涂三防漆实现,使用的三防漆质量差或配比不正确、喷涂环境不满足要求或喷涂前未进行干燥都会引起三防措施失效。电能表置于潮湿环境中易短路烧坏元器件或芯片。

4)现场工作质量和窃电造成计量不准。现场工作质量包括电能表接线错误,造成电压电流反相;不同用户的进线集中布线,产生感应电流,造成电表走快和潜动;批量安装过程中,电能表串户造成计量不准等。窃电引起的计量不准常见有短接电流端子、改变电压采样电阻阻值等。

2 计量异常故障案例分析

某电表厂生产的单相智能电能表现场运行时曾发生电压突然增高,电表飞走的故障。经现场排除无接线问题、无电磁干扰、无窃电痕迹。除电压突高现象外还出现电表潜动现象。现场拆回到实验室进行鉴定。加 220 V 电压后,屏幕显示的电压是785. 7 V、火线电流 0. 113 A、功率 0. 088 kW。按额定电流,功率因数 1. 0 对故障表进行基本误差试验,误差达到 3 575%。电压突增导致电表飞走,且电能表电压短时间会稳定在一个数值,改变环境或进行移动后,电压数值有变化,推断设备硬件故障嫌疑大。

排查影响电压异常的几个方面:分压电阻到计量芯片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即测量分压电阻、分压后电压值、基准电压外部引脚接地回路。发现基准电压外部引脚接地回路 C18,C19 贴片电容在电路板上的阻值异常,从图 1 看出正常情况阻值为∝,而测量得到阻值为 463 Ω,说明 C18,C19 至少有一个贴片电容已击穿。

图1 计量芯片电路板接线图

将故障表 C18,C19 电容更换成正常电容,并且电表加入 220 V 电压,测量 REFV 引脚电压恢复至 1. 25 V,显示电压 220 V。电能表恢复正常。C18,C19 贴 片 电 容 位 于 计 量 芯 片(RN8209C)REFV 外接基准电压引脚与 GND 之间。起到去耦作用,防止外界干扰进入计量芯片,以确保基准电压稳定。从图 2 RN8209C 计量芯片内部原理图可知,采样电压、电流进入计量芯片后,经过 ADC 时,需要接入基准电压进行模数转换,再经过 DSP 处理器,计算出计量的数据。电能表经过校准后,基准电压为 1. 25 V。接入 220 V电压时,经过分压、滤波电路,输入到模数转换模块的信号约 0. 3 V,经过模数转换及校表系数的修正,得到数值 2 200,即 220. 0 V。当故障表基准电压因发生硬件问题变为 0. 35 V 时,输入电压为 220V,模数转换前端的信号还是 0. 3 V,而因基准值变小,得到的数据值会增大 1. 25/0. 35 倍,因此,按照校表系数计算后,得到的数值是 7 857,即785. 7 V,产生超大数据。

REFV 引脚器件发生损坏,拉低了基准电压,相对得出的信号数据就会变大。造成电压数据超大现象。

图3 电路板故障点

外接退耦电容短路,没有起到退耦的效果时,会产生基准电压不稳定,也会带来电能表潜动、计量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偏差。

进一步对元器件供货、贴片、回流焊、波峰焊、人工焊、装配、出厂检测环节进行了调查,发现问题出在装配环节,由于 C18,C19 电容在电路板边缘,个别新工人不规范操作造成工作失误,碰撞 C18,C19 电容,使电容发生破损,图 3 为 C18,C19 电容在电路板上的位置。

3 改进措施

进一步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可改进的措施,一是在出厂检测和计量中心强制检定的过程中发现基准电压异常;二是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故障的发生。

1)贴片电容自身体积很小,外力损坏产生的裂纹也极小,需要扩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失效。电表上电后,贴片电容两端具有压降,产生的热效应会导致裂纹扩大,且运输或其他振动时也会导致电容裂纹扩大或缩小,所以产生电压突增值不定,和时好时坏的现象。此类故障最大的危害就在于能躲过出厂检测和强检,因此需要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故障发生。

2)改进检测电表硬件可靠性试验的方法,比如增加潮湿或高温环境下过压或过流试验,筛选出计量芯片周围存在故障隐患电能表。现在国内个别厂家开始研究多应力可靠性试验平台,我国电测行业也对电能表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试验提出了要求。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用电需求的高速增长,致使智能电能表出现了各类计量故障,如果不能有效做好应对,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配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转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探寻有效的预控措施,从而为企业的综合效益增长与配电网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蕊,韩柳,杨宝琳,等.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通报,2017,33(9):113-117.

[2]杜佳佳.浅谈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7(19):162.

[3]党三磊,肖勇,李健,等. 智能电表多应力可靠性试验平台设计与应用 〔J〕. 低压电器,2014(4):51-54.

[4]张卫欣,解岩,严晶晶,等. 智能电表及其可靠性技术发展研究综述 〔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3(4):50-54.

论文作者:黄胜泉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论文_黄胜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