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作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社会阅历尚浅,但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通过情境教学模式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后,结合生活实际,用初中生已经具备和了解的生活经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片段,情境化的数学问题,与生活中的问题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纯理论的数学课程中,直观地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呈现,并通过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创设的场景中的生活问题,以此达到通过教学情境模拟使学生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生们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以及勾股定理,通过旗杆在地面的投影测算旗杆的高度。学生们通过数学定理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作用和魅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精妙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传业授“渔”,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教师是否把握课标和教材;是否转变师生教学方式;是否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进行反思?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把握课标和教材,做好教案设计
我们知道,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写好教案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这样的课堂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打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做好课前充分准备。俗话说,备课就备教材。作为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还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数学课堂要做到“精讲多练”,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做教案设计时,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第三,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没有课前的预习是不行的。预习是课堂的预热阶段,没有预习,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是不容易实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对老师讲话内容不熟悉,无法与老师产生互动,无法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组织学习,应由原来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天将预习提纲发给学生,给学生设立好预习的目标,并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哪些是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也把它记下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做好探究性教学,让课堂45分钟更精彩
俗话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设计高效课堂时,应该将学生设计为主角,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那才算得上是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要对学生质疑问题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从而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做好课堂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至少要有“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使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减少作业量。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需要而精选习题。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优化课堂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如,画数轴时,学生总容易出现缺胳膊少腿的现象,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牢固把握数轴的三要素,课前我用小黑板把各种情况的数轴都画出来,让学生辨别,效果很好。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根据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下,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实现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升。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他们的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当降低他们的学习目标,并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使他们适应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了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选择不同内容的教材,避免教材内容过于肤浅,浪费基础较好学生的时间,同时还应当避免对教材过于发散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听不懂。因此,对于基础较好的上层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延伸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一题多解的能力及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授课方式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拓展其思维方式,以引导和扩散思维的授课方式为主,针对普通的学生应当以教材为主体,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重在以辅导为主,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应用。
总之,在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当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狠抓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何合理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想学、爱学的好课,应该是每个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在老师备课、学生预习、自主课堂、课堂训练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地探索完善适合我校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形成我们的特色课堂。
论文作者:唐化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高效论文; 基础论文; 教材论文; 数学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