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183;拉特尔的拒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蒙论文,拉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9年,年仅34岁的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尔收到了来自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的聘请书,请他出任乐团的首席指挥,这让他欣喜若狂。柏林爱乐交响乐团有着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有威望、最辉煌、最优秀,也堪称最伟大的交响乐团,被誉为世界乐坛的“珠穆朗玛峰”。成为她的首席指挥,就意味着登上了指挥大师的宝座,这对任何一个音乐指挥来说,都是一件充满诱惑的事。可在冷静下来后,西蒙·拉特尔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拒绝邀请。
很多人对此表示失望,英国《太阳报》以“拉特尔没有能力,给英国人民丢脸”为题,重炮轰击这个“捧不起”的家伙。面对人们的不理解,西蒙·拉特尔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柏林爱乐乐团是世界上演奏古典音乐的巨擘,而我对古典音乐这门艺术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如果我接受你们的邀请,恐怕不能带领柏林爱乐乐团迈上一个台阶,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再好的机会,如果你没有能力把握,那么还是放弃为好。”
在英国,拉特尔是个天才级的人物,他于1955年生于英国利物浦,从小就以“蓬头指挥神童”绰号闻名。那时候他的愿望是当个爵士鼓手,他与指挥结缘是在11岁那年,随父亲观赏了马勒《第二交响曲》,便“突然中了指挥的病毒”,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那是一种神圣的体验,它是一条朝圣之路,让我五体投地,顶礼膜拜……我想就是这次经历在我心中播下了做指挥的种子。”15岁他便登台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轰动英国乐坛。英国《每日电讯报》为此做了深有远见的预测:“这位15岁的年轻小伙在舞台上那种指挥若定的架势和庄严稳重的神态,使我们仿佛已经预见了一位未来的大师。”此后他进入著名的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指挥,曾在伯恩茅茨举行的约翰普列尔国际指挥比赛获得一等奖而受到瞩目。1980年,25岁的拉特尔来到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执棒这里的市立交响乐团。
拒绝了柏林乐团的邀请,拉特尔并没有抛之脑后。他潜心研究古典音乐,并在演出中不断验证和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解力。正是在此期间,他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乐团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吸引那些从不进音乐厅的人“走进来,听进去”。他还主持建造了一个超现代的一流音乐厅——伯明翰市立音乐厅,在英国国内古典音乐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把伯明翰变成英国新的音乐中心,并赋予以工业制造为主的城市一个全新的文化面貌。鉴于他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赐予了他爵位。
1999年,机会再次降临到拉特尔的头上。卡拉扬的继任者阿巴多退休,柏林爱乐乐团又一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十年磨一剑,这一次拉特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接受。是的,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正如乐评人所评价的:“拉特尔指挥技艺精湛绝伦,善于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时代风格,深入挖掘乐曲的思想内涵,并以果断、生动、流畅而富于激情的指挥语言表达出来。”
入主乐团后,拉特尔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他形容和柏林爱乐的“结合”是一场“爱恋”。“我们彼此吸引,对指挥家来说,这是最理想的恋人。”在这个梦寐以求的舞台上,拉特尔展现出对某些经典作品的特别解读和对现代作品的偏爱,这令恪守传统的德国人有些耿耿于怀。但他坚持自己的改革,因为在他看来,“一个没有特色的乐团,不可能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只守传统,也会慢慢走向消极。”最终他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他虽擅长现代音乐,但对古典音乐的诠释亦深有功力,并且更重要的是,他以一个开放的头脑,带领大家看到了未来。2008年,柏林爱乐再次启动选举程序,拉特尔获得充分的信任与肯定,他的合约期从2012年延长到2018年,这使他稳稳地站在了“天下第一棒”的宝座上。
机会对我们弥足珍贵,但更珍贵的则是敢于拒绝机会的勇气。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的,倘若我们没有做好准备,不妨退后一步,把根扎得更深些,汲取更多的营养,像拉特尔那样。做好准备的机会,才是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