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猪养殖过程中,做好猪丹毒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猪丹毒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预防猪丹毒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猪丹毒;诊断;防治
一、猪丹毒病的诊断
猪丹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在病料内细菌多单个、成对或丛状分布,但在慢性疾病心内膜疣状物上呈长丝状。猪丹毒杆菌环境适应力较强,能够在潮湿环境下存活30 天,阳光下生存10~12 天,但在已死病猪体内可存活7~10 个月,在腊肉、盐渍肉中可存活4 个月,但是遇到福尔马林、漂白粉和生石灰乳等消毒药物后,仅5~15 分钟即死亡。
(1)发病情况
2017 年3 月,某猪舍发现猪群中6 头猪不喜进食,喜卧,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眼结膜充血,喘气严重,被疑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采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与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无效。翌日早晨户主再次查看猪舍,发现已有5 头死亡,又有20 头育龄肥猪出现同样的症状,无哺乳仔猪或断乳仔猪和大母猪发病。后经疾病检验中心检验,确诊为猪丹毒。
(2)检验
1、剖检。
急性病例心脏内外膜都有小点出血,颈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胀2~3 倍,为暗红色,肺部肿胀、充血,表面呈暗红色。将皮质部纵向切开,可见散在米粒大小出血点,脾脏肿大1~2 倍,呈樱桃红色。肝脏肿大变性,质地变脆,并有凝固不良暗红色血液流出。胃黏膜充血,胃底腺重度出血。十二指肠与回肠有轻重不同的充血与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脾肿大,边缘钝圆,呈红棕色。亚急性病例皮肤出现坏死性疹块,疹块部皮下组织充血,因关节受侵害导致发炎肿胀。
2、显微镜检验。
通过接种沟渠心脏血液、脾、肝等病变组织完成涂片,并使用革兰氏染色方法染色,吹干已染色的玻璃片,置于100×10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并以单个或成对形式排列。
二、临床症状
猪丹毒的潜伏期多为3~5 d,短者也有1~2 d,长者可达8 d 以上。根据临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据报道,我国流行的猪丹毒以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居多。
(1)最急性型又称无色型或闪电型,在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的情况下,多为突然死亡,病程极短。该型主要在疾病暴发的初期见到。
(2)急性败血型多见于疾病流行初期,多数病例有明显的症状:①体温突然升高,达42 ℃以上;②食欲突然减退或废绝,有时发生呕吐;③常发生寒战,喜卧,强行驱赶也不愿意走动,步态僵硬不稳;④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却很少;⑤发病初期,粪便干硬,带有黏液,后期粪便稀软或发生腹泻;⑥呼吸和心跳均加快;⑦发病1~2 d 后或在死亡前,于胸、腹和股内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大小和形状不等的红斑,初呈淡红色,颜色逐渐加深,用指压后迅速恢复原状;⑧病程约2~4 d,有些病例经过3~4 d 后,体温降至正常以下而死亡,发病率平均为55.1 %,死亡率达80 %~90 %;⑨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发生猪丹毒时往往为最急性经过,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很快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1 d。
(3)亚急性疹块型症状比急性型轻,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规则的疹块,病初时,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体温高达41℃左右,少数病猪超过42 ℃。于体温升高1~2 d 后,在背部、胸部、颈部和四肢外侧的皮肤上出现大小和数量不等的疹块,界限清楚,多呈菱形和方形,偶见圆形。色泽初期为淡红色,随后变成紫色至紫黑色。疹块部皮肤坚硬,多扁平,稍隆起。也有的疹块联合成片。随着疹块的出现,体温也下降,病势也渐轻,经数日后疹块颜色消退,原来凸起的疹块出现下陷,表面结痂。轻者脱痂自愈,重者在疹块表面形成浆液浸润性疱疹,疱疹液涸后形成硬痂,剥脱后留下疤痕。多转为慢性型,有的转为败血症,病程为7~14 d。
(4)慢性型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单纯慢性型病例较少。①心内膜炎。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消瘦,贫血,食欲不定,不愿走动,有轻度咳嗽,呼吸快而短促;听诊时有心杂音、节律不齐、心动过速;可视黏膜呈紫色,四肢和胸部有浮肿;被毛粗乱,消瘦,贫血;一般情况下不能治愈,最终死亡。②非化脓性关节炎。表现为四肢关节炎的炎性肿胀。初始时,关节肿胀,有热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期病腿僵硬,疼痛,行动困难。③皮肤坏死。多是由于细菌的繁殖阻塞了皮下的毛细血管,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在背、肩、耳、蹄和尾部等处可见。④人类丹毒感染时,患者表现为发热,感染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痒感,不化脓,坏死局部炎灶可向周围扩散甚至涉及全身,手臂淋巴管肿胀发红、腋下淋巴结发炎。
三、防治措施
(1)预防接种
为提高猪的特异性抵抗力,可给猪进行定期预防接种。目前生产的猪丹毒疫苗有猪丹毒GC42弱毒苗和猪丹毒G4T10弱毒苗,而以GC42弱毒苗最常用。猪丹毒GC42弱毒苗系冻干苗,使用前按瓶签记载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稀释,皮下注射1 mL/头,口服时2 mL/头,采用散食饲喂法或流食饲喂法均可。散食饲喂法是取适量新鲜饲料,加少量冷水搅拌润湿,将用冷水稀释好的疫苗加入饲料里,充分拌匀后,撒在槽内,让猪自由采食;流食饲喂法是取适量(每头猪250 mL左右)冷水加少量饲料,使成流体,将稀释好的菌苗滴在流食内拌匀,倒入饲槽让猪自由采食。注射后7日、口服后9日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稀释后的疫苗限4 h内用完,严禁阳光直射或接触高温。病弱猪、妊娠两个半月以上母猪、未断奶或刚断奶仔猪禁用。用苗前1周和用苗后10 d内停止使用抗生素,如必须使用时,在停药1周后须补免1次。口服疫苗时,应将大、小猪,体强、体弱猪分开,使每头猪都能吃到规定剂量;应在清晨空腹时喂苗,喂苗后经30 min可常规喂食。猪丹毒G4Tc10弱毒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各龄猪一律1 mL/头,断奶后半个月以上的猪,接种7日后可产生较强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接种后7日内有的猪出现食欲减少、体温略高等反应,多于2~3 d后逐渐消失。本苗不能口服。还可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灭活菌苗,猪丹毒亚单位疫苗(利用DNA重组技术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具有安全高效的特性)免疫,效果与单苗相似。
(2)药物治疗
发病后首先是早期确诊,隔离病猪,及时治疗。抗生素疗法。对本病敏感的药品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泰乐菌素及头孢类。最敏感的首选药物以青霉素最好。
1、青霉素按体重8 000U/kg体重,用灭菌水稀释,肌肉注射,将总量分成2次,每12 h注射1次,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24 h,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
2、链霉素用量为50 mg/kg体重,(1 g相当于100 IU),用灭菌水稀释,肌肉注射,每天1~2次。
3、四环素、土霉素每天为7~15 mg/kg体重,肌肉注射。
4、泰乐菌素每次2~10 mg/kg体重,2次/d,肌肉注射。
(3)预防
1、每年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是防止本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
2、某些健康猪,猪体内带有猪丹毒杆菌,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发病,因此,提高猪体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主要是应加强猪的饲养管理,给以营养丰富的饲料。规模化养猪场,猪圈多为水泥地面,对防止土壤中的细菌病毒感染十分有利,但猪圈应勤打扫,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对猪舍、用具及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
总结语
总而言之,临床上在对猪丹毒病进行临床诊断时要注意气温、病原体等情况的关注,在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对病猪及时采取隔离处理,同时予以检验诊断,在确诊后便要及时的开展相关的防治措施。首先在预防方面要做好疫苗接种、清洁消毒、引种管理等三方面的内容,而后在治疗过程当中可依据病情的不同,采取血清治疗、西药治疗或中药辅助治疗三种治疗方法。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工作,能够给予相关猪丹毒病的诊断及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胡长忠.猪丹毒的综合诊断与防治.养殖技术顾问.2010(12)
[2]李彩辉.规模化猪场如何有效控制猪丹毒.猪业科学.2010(06)
[3]李黎,李光沐,俞宁.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Z1)
[4]赵继堂.猪丹毒病的防治.农家顾问.2010(07)
[5]王晓虎,范秀波,袁宝.猪丹毒的诊断及防制.吉林畜牧兽医.2010(11)
论文作者:张楷鸿,朱志伟,罗俊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猪丹毒论文; 疫苗论文; 病猪论文; 体温论文; 病程论文; 仔猪论文; 病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