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旅行社监视中国_上海旅行社论文

外国旅行社监视中国_上海旅行社论文

外资旅行社守望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外资论文,旅行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旅游市场全面开放后,每年直接收入达40亿元,并保持20%增长的中国旅游市场,将是外资旅行社与内资旅行社竞争最激烈的一块“奶酪”。

外资抢滩中国

据国际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市场前景广阔。显然,一向嗅觉灵敏的外资旅游公司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旅游业大门轰然洞开的同时,是规模庞大的外资旅行社接踵而至的脚步声。

事实上,对中国旅游市场垂涎三尺的旅游巨鳄们已经开始行动。据称,名列美国前5大旅行社的卡尔森—瓦根利特、BTI航空国际、德国汉莎集团旗下的托马斯库克、日本交通社等国际著名旅游集团已在暗中积极筹备,拉开拓展在华业务的序幕。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德国、俄罗斯两国此次来华推介的力度尤为醒目。德国方面,凯撒旅游集团、舒曼旅行社,以及慕尼黑、法兰克福两大机场,还有众多的州组团来华宣传;俄罗斯则辟出了庞大的展区,用来展示莫斯科、圣彼得堡、西伯利亚等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中国旅游行业将逐步放开合资旅行社中外方出资比例限制,在2003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合资旅行社中控股,在2005年底前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旅行社。事实上,国外的大旅行社不会等到中国允许建立独资旅行社后才进入,而是采取尽早抢占市场,与本土旅行社合资的方法作为过渡。

据称,目前国旅与美运通、中旅与德国TUI已建立合作关系,“国中青”三大旅行社只剩下青旅控股一根“独苗”尚未合资经营,青旅控股自然成为新一轮合资并购潮中的新贵。事实上,德国托马斯库克与日本交通社早在2001年皆与青旅控股洽谈过合资项目,但最终未能如愿。

中国第一家合资旅行社——广州康泰国际旅行社,于1999年12月正式开业。到2004年底,国内已经有超过12家合资旅行社在营运。然而,这12家合资旅行社到现在为止无一家盈利,个别旅行社甚至已经处于半停业状态。

图谋控股独资

随着去年7月“外资旅行社准入”制度公布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外资进入中资旅行社的高潮。广州、上海均有媒体称,当地将有可能在全国成立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但是,广州、上海市旅游主管部门暂时尚未收到任何申请。在政策方面,国家旅游局表示,“外资旅行社无须向地方旅游局递交申请,国家旅游局不会太多过问”。在主管部门的默许下,各地将会尽量做到政策本地化地吸引外资。

事实上,自2003年7月12日起,中国旅游业提前2年兑现入世承诺,允许外商在华成立控股、独资旅行社,这一利好政策随即引起了外资旅游巨头的极大兴趣。随后,日本日航国际旅行社作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的旅行社——中旅途易旅游有限公司也于2003年12月1日在京成立,新公司由欧洲最大的TUI旅游集团持股75%。

日前,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黎透露,香港中旅将与内地的中旅集团合并,目前正在等待国资委的审核批准,最迟到今年下半年会有结果。香港中旅希望通过收购中旅集团,实现国际、香港、内地的业务衔接和互补。近日,广东又传出消息,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将与香港顺风旅行社合资成立港资控股旅行社,该旅行社注资400万元,其中港方占70%的股份,属于控股地位。

外资一直看好内地的旅游市场,而内地旅行社在营销网点方面有着很大优势,双方如果能够在营销网点上互相合作,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德谦表示,国内旅行社与国外旅行社的合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来了解对方的市场和游客,增强对不同国家文化和市场运作方式的了解。而合资只是一种过渡时期,最终是想绝对控股或独资。

事实上,德国托马斯库克与日本交通社现在已将眼光放在独资上。日本交通社驻上海办事处周华殊代理表示,已经向上海旅游管理委员会递交了独资申请。而德国托马斯库克香港方面负责人亦表示,在独资方面一直在努力,并在积极筹备中。目前已有3家外资旅行社在上海联系开办独资旅行社,有的甚至正在着手前期的筹备工作。一家知名国际旅游公司在沪兴办外商独资旅行社事宜已通过上海市审核,正报国家旅游局审批。

警惕外资冲击

勿庸置疑,外资将不可避免对国内旅行社形成冲击。业内人士表示,业内最担心的是出境游,国内出境游市场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所有旅游业务中利润最高的一项,以前外资旅行社从未涉足。而2年左右中国将放开出境游市场,开放以后的利益分配格局将是“质”的变化。最可怕的是外资进来以后可以掌控出境、入境游、国内游的所有资源,把利润统一起来,这对国内旅行社的冲击量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外资旅行社带来的巨大冲击,业内还有一种担心,即跨国旅游“霸权”。外资进入国内旅游市场,一般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会找本国或者自己的连锁企业,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一条龙”服务。这样一来,这一链条上的所有利润都被外资旅行社赚去,还带走很多客源,对国内旅行社相当不利。

事实上,旅游是一种新的南北对话方式,不发达国家充当了发达国家快乐边缘的作用,这就会对不发达国家造成不利的后果。从旅游收益来说,不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会流失外汇。如日本人的民族性非常强,他们出国都坐自己国家的飞机,住日资酒店,到日资商店购物,绝大部分钱又回流到自己的国家。

分析家认为,我国之所以对外资旅行社的审批和营业范围界定异常谨慎,并且没有放开出境游,是有一定程度的保护倾向,防止大量的外汇流失。但是,外汇的“出”与“进”是相互促进的,应该用国际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而过于保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中国旅游业开放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另外,外资旅行社的进入还会带来一些严峻的挑战:一、外国旅游商进入中国以后,可能会以优厚的待遇向中方旅行社“挖人”,对中方造成不利影响。二、外资旅行社的入驻,其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将使国内旅游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目前一些大型旅行社的市场份额可能下降,实力弱小的旅行社可能退出竞争。三、一些有实力的外国旅行社,通过设立控股或独资旅行社,并与其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拥有股份的饭店、商场、餐厅联手经营,实现入境接待“一条龙”服务,造成对中国有关企业的排斥和部分利润的外流。

分析人士表示,面对外资的近逼,正在市场化转型的国内旅行社开始意识到掌控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在与外资旅行社竞争的过程中,内地旅行社惟一的优势就是营销网点及整个网络体系的建设。外资旅行社短期内在中国建立销售网络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建立服务网络就快得多。谁能掌控旅游资源,谁就能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国内旅行社急需增强国际化竞争力,要想办法开拓国际旅游市场,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相当重要。

事实上,内地旅行社目前尚处于“小、乱、差”局面,全国上万个旅行社,没有功能定位,开展的业务也差不多,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些不规范的旅行社为获取超额利润,在成本和购物方面采取手段欺骗消费者。比如,预订更低星级的酒店,饭菜标准调低,将大量观光时间缩短,利用观光时间带领游客购物等。

专家指出,如今旅行社已经到了大重组大联合的关键时刻,必须借助品牌和现有基础来“强身健体”,争取做强,并适时进行“强强联盟”或“强强合作”。例如,内地旅行社在营销网点方面有很大优势,而国际“旅游大鳄”在国外也有着庞大的营销网点。双方可以互相利用对方的营销网点,互相输送客源,共同构筑一个“双赢”局面。

标签:;  

外国旅行社监视中国_上海旅行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