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小学生质疑问难多思善问1 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还是边讲边问,表面上一连串的问题,实质上充其量为“启发”。要将“质疑”用于课堂,教师首先应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设置合理化的教学情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究。质疑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应分层次,并以鼓励为主,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并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小组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2 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是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拍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五是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3 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0 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4 小学数学质疑教学法运作策略质疑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不理解问题形成的方式。这是本法构成的“源”。教学中,遵循自主学研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对学习内容的学研活动,在自能学习心态的驱动下,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学生生疑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其主要形式:学研过程生疑;场景引发生疑;联想发散生疑;互动启发生疑;实践操作生疑等。
质疑策略: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求助的方式。这是本法构成的“根”。教学中,遵循能动参与原则,引导学生以求助的学习心态,主动地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质疑过程中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和毫无保留,注意多给胆小、少言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上求助的方式:向老师求助;向周边同学求助;向全班同学求助。
释疑策略:指对学生质疑出来的问题进行解答的方式。这是本法构成的“本”。教学中,遵循质疑回应与互动互促互助原则,引导学生以自需的学习心态,能主动配合解疑,教师以点拨的方式诱导学生共同解答、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建构解疑的过程。其主要方式:老师当面解疑;教师讲疑解难;抽出示范解疑;师生共同解疑;生生互助解疑。存疑策略:指课堂上未解决完的质疑问题,留存到课外去解答的方式。这是本法运作的“延伸”。教学中,课内留存的质疑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去设法找到答案,使其达成教学目标不留疑问。其主要方式:查阅资料自解;师生合作共解;生生研讨求解;求助他人问解等。
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论文作者:王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学生论文; 质疑问难论文; 这是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方式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