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建立“青年文明社区”的调查与思考_共青团论文

共青团建立“青年文明社区”的调查与思考_共青团论文

共青团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青年文明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指示,以社区为依托,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当前广州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团广州市委在适应政府工作发展需要,总结自身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团中央有关精神,提出广州城区共青团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工作,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既可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又将教育、帮助青少年成长。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必将成为团组织的一个崭新而前景广阔的发展领域。本文将对“创建”工作的意义、优势与难点、以及基本的工作途径做一论述。

一、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意义

一是建设、管理社区、完善社区功能的需要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从而提高社区成员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部由政府承担;80年代以来,城市经济和管理体制逐步改革,社区管理及其功能完善的任务不断增加,而其中许多工作是单纯的政府管理行为难以覆盖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改举措正是在这一发展与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出台,其核心即加大社区工作的力度,通过社区工作形成社区体制。共青团要服务大局,就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积极投身社区各项事业,主动介入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在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的同时,扮演政府管理的补充角色。

二是两个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区在广大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一方面,社区既是人们完成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基本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展及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都以社区为日常的滋长与聚集地。因此,不断加强社区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共青团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工作既是开展内容广泛的群众性文明活动,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共青团参与党和政府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首先,“青年文明社区”的目标就在于既能够提高社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其次,青少年作为社区成员中最具活力及变革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以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为己任的团组织,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的理念当中,就是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党的工作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服务青少年,实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工作既是对以往社区内共青团工作的整合,又是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社区共青团工作战略转移的首要途径。社会转型的标志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由“单位人”、“新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不同状况、不同领域的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在社区汇集,社区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主要场所,他们希望在“单位体制”之外通过社区获得更多的生活、学习、就业、娱乐、以及交友等机会。与此同时,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成长和成才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尽早成为一个品德优良、既对社会有贡献也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回报的“社会人”。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既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一显身手的活动舞台,同时也令他们在创造社区财富、树立社区形象、传播社区文化、弘扬社区精神等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实现自我教育。

二、广州市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优势

(一)广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为共青团开展创建工作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

广州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与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不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广州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质量、人口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当前,广州市正在建立“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新的城市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功能从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向社会转移。许多地区的、群众的、社会的工作要由街道负担,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行的街道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等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共青团组织在“填补”社区管理和服务出现的真空地带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新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广州市民存在共同利益和普遍的向善心

广州市虽然自古商业发达,但民风始终传统;重商意识的另一面是务实的心态倾向。近年来广州市民对诸如社会治安、城市环境等的强烈关注与诉求正反映了广大群众在物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的对于生活质量方面的利益需求。从社区建设的角度看,虽然社区居民间、社区居民与管辖单位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在建设社区这一点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社区建设得好,大家都受益;社区建设不好,大家都受损。另外,人都有向善的一面,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人的向善的一面就会充分体现出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社区的公益事业中去,为社区的建设开展服务。正是因为大家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现代人的向善心,使发动社区所有成员尤其青少年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具备了相当的基础。

(三)广州市各级共青团组织自身的优势

优势之一:具有良好的组织形象和社会形象

多年来,广州市共青团组织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健全、覆盖全面、高效运行的组织网络。无论在传统的工作领域还是在较为特殊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组织手段及时有效地贯彻实施整体工作或特殊任务。近年来,广州市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青少年素质发展战略为主线,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广州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18岁成人宣誓”、“一年一小变”等重大活动中,圆满完成组织策划工作,成为党政可以信赖的助手和后备军,并且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工作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组织形象和社会形象。

优势二:具有坚实的社区志愿服务基础

自1987年广州市首创第一支电话热线志愿咨询服务队以来,十多年间,广州市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已达300多支。 其中,既有可提供专业型服务如特邀陪审员、医疗保健、维修等专业服务队,也有从事一般性控访、照顾、以及组织、联络等工作的普通型服务队;既有依托各行业、机关团组织建立起来的行业及专业服务队,也有面向社会招募、依据个人兴趣、特长分组,直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管理的社会服务队。多年来,广州青年志愿者将“走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人心”的行动口号身体力行,不但组织发动一系列社会反响热烈的大型公益活动,如1995年“失窃单车还家活动”,1997年“真情在广州”整治城市“脏”、“乱”现象“文明先锋活动”,1999年“保护母亲河——整治珠江”、“我为社区添一绿”、“我为社区添色彩”、“百万青少年告别脏乱行动”等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的活动等;而且坚持开展大量恒常性的服务工作,目前以“一助一”结对形式为孤寡老人、残疾荣誉军人等提供日常服务已达3000多对,而通过“青少年法律援助处”、“手拉手辅导中心”、下岗青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服务实体更是将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很大成效。

优势之三: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广州市目前有青少年150多万,区县局级团委150多个,专职团干部近千人,青年志愿者近15万。多年来,通过开展评选“杰出青年”“杰出青年志愿者”、“杰出青年企业家”等活动培养和发现了大批青年人才,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联、学联、青企等青年团体,联络着一批社会知名人士、专家、企业家等各界杰出人才,逐步形成了合理的人才结构、聚集起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三、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难点

(一)社区成员构成复杂、关系松散,尚缺乏对“社区人”的认同感

在很多社区,居民是自由组合起来的,这其中既有上班族又有离休人员;既有本地居民,又有外地来穗的经商人员;更不用说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职业类别、工资收入等方面的差别。社区内的各类单位又不存在在隶属关系,工作关系、所有制结构、实力差别等诸多不同。社区成员构成的复杂和关系的松散,给创建工作带来困难。另外,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社区整合体制主要是“单位制”,对城市居民的行为控制,主要不是通过基层社区组织,而是通过一个个单位来实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单位体制”发生了变化,从“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但很多居民由于惯性思维的作用,尚难以转变观念,形成对新型“社区人”的认同感,同样给创建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社区资源丰富,但缺少整合机制

社区可以说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区,但在管理上所要涉及的行政部门也相当多,这从1993年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的有关文件是由民政部、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等14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可见一斑。传统的行政机构注重条条管理,缺乏横向联合;而社区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在传统的“执行任务”的行政思路下一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一种将社区内人、财、物的优势整合起来的有效机制。当然,单靠共青团组织的力量也很难做到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这也给创建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基层团干部认识不足,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条条管理形式的定向思维,社区内的单位团干部对创建工作认识程度不够,缺乏认同和主动联合意识;街道团干部则对创建工作的难度估计过高,缺乏对创建工作的优势和难点的分析,产生了畏难情绪,再加上部分街道团干部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不强,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另外,各基层团组织所在的单位领导对创建工作缺乏认识,在财力、物力上投入不够也给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难度。最后,随着我市城市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口的流动性日剧,街道及各单位内的在册团员急剧减少和流动团员青年不断增加,使得街道团干部配备相对薄弱而社区团工作任务日益繁忙,原街道团组织功能单一而现辖区青少年需要多样化,以及街道团的资源相对匮乏而社区共青团资源尚待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造成基层团干部认识与行动上的不足的客观原因所在。

四、在广州市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基本途径

(一)逐步建立地域化的组织网络

建立地域化的组织网络,是共青团开展社区工作的前提。从理论上讲,成熟的社区中应该建有比较完善的社区工作整体领导机构,共青团可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当前大多数街道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青年文明社区”的组织网络建设既要对“上”也要对“下”,应逐步建立包含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1 )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的领导成员组成,以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2)街道团工委,包括街道团组织、 驻街单位团组织,以整合社区工作资源;(3)居民区团支部, 把闲散的青年团员组成起来,同时使居住在街区、但工作关系不在社区的团员参与进来,以加强社区的组织力量。

(二)逐步建立多样化的社区活动阵地

逐步建立多样化的社区活动阵地,是共青团开展社区工作的依托,可包括三种主要的形式:一是自办型,由团组织独立创办青年活动阵地,经费自筹、场地自选,设备自置、管理自主、责权自负,如“手拉手辅导中心”、“青少年法律援助处”等;二是联办型,由团组织与其他部门联合创办青年活动阵地,有钱出钱,有场地出场地,有设备出设备,由团组织出面进行管理,联办单位共同组织人员展开功能活动,实现“大家建、团管理,共同利用、共同受益”,建设街青少年社区服务中心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三是挂靠型,充分利用大企业、大集团在场地、设备、资金方面的优势,把原来企业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建成团组织的活动阵地,打破企业对外封闭现状,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如广船青少年服务中心。

(三)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服务项目

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是共青团开展创建工作的根本。要采取办事业的方式,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项目。项目建设要本着党政所急,群众所盼,青年所能的思路和原则,要突出共青团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服务社区的项目,以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如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共青团优势,抓好服务青少年的项目,帮助社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如社区维权、社区帮困助学、社区咨询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四)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逐步建立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是共青团开展创建工作的关键。要在充分发挥建立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新形式的专业化志愿队伍。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构成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成所属单位的“青年文明号”服务队;二是组建所属高校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队;三是组建驻街单位具有专业技能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四是招募居住社区内有专业技能和特长的居民,组建社区居住的自愿服务队。

(五)逐步建立社会化的经费筹集渠道

逐步建立社会化的社区经费筹集渠道,是共青团创建工作的保障。共青团社区工作经费资源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共青团社区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专项拨款;二是积极争取社会资助;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活动,尤其是民政部门;四是利用青少年社区服务阵地,开展有偿服务。

综上所述,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既是对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整合,又是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战略转移,更是对传统的城区团工作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显示终端,是社会进步青少年成长的历史进程带给共青团组织的一个新机遇和新的生长点。只有充分的认识,满腔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创造新业绩。

收稿日期:2000年1月

标签:;  ;  ;  ;  ;  ;  ;  

共青团建立“青年文明社区”的调查与思考_共青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