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的主导工程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益增多,对地基与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技术最为复杂、难度大、工期最长、占投资最多的分部工程。地基的处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基础的选型和造价,而基础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质量,所以必须科学地进行施工,制订有效的保证质量和安全措施,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认真的进行施工,以确保优质、安全、高速、低耗、高效益地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关键词:基础施工;地基处理;方法
引言
地基基础的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即地基和基础稳固是房屋建筑安全的基础。然而,地基和基础都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很难补救,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研究地基基础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地基基础的处理,它既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道程序,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性环节,因而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工作至关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因而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勘探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于施工地基的地质结构的分析和调查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性因素,如设计、施工期限、人员及费用等相关问题,这些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更是不加重视,在以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工程质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而,必须重视和加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才能够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如期保质保量的交付给相关单位使用。
二、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1)换填料层法
换填法是将基础底面天然的或后天形成的软弱土层挖去或部分挖去,分层回填强度高、压缩性低且无腐蚀性的砂石、素土、灰土、工业废料等材料,压实后作为基础持力层,常见的有换填砂卵石和灰土法。其主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换填强度较高的垫层材料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换填压缩性较低的材料后,可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
3、换填透水性较大的材料(砂石),可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避免基土的塑性破坏,并可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及其强度提高。另外换填砂石等材料,因其颗粒粗大、孔隙大、无毛细水现象,可以防止材料受冻而造成的冻胀,如很多建筑物的散水和台阶以及道路的面层下均铺一定厚度的砂石,就是这个道理;
4、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用素土或灰土材料置换黄土,可消除湿陷变形;同时,换填后的填料因其密实度增加,还可做为防水层,减少下卧天然黄土层被水浸泡的可能性;
5、换填料层法除能满足上述要求外,在对环保要求较高的现代社会,它基本对周边环境不构成噪声、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地面泥浆污染等,只有一定的振动感,但波及范围较小。
对于有些土质软弱、不能满足建筑物强度或变形要求的不良地基必须进行人工加固处理。不良地换填料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如湿陷性土层下的地层为较厚、且承载力较高的砂砾石等地层时,可以采用换填料层法,挖除上部湿陷土层,用砂石或碎石回填进行地基处理,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2)压实法
压实法是物理过程,土质填料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组成,孔隙率较大,通过碾压,使填料颗粒互相靠近和小颗粒进入大颗粒间的孔隙中而重新排列,并排出空气和水分,减少孔隙率,从而增加单位体积内固体颗粒的数量和填料的密实度,使地基密实度和含水率满足要求。影响压实的因素,在对地基施加压力时,影响地基压实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填料的类型、填料的含水量、施压分层的厚度、压实机械的类型和功能、施压遍数及施压的方法等。
施工作业程序化、标准化,地基填筑过程分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施压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施工准备及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或晾晒→机械施压→检验签证→地基整形。
该地基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公路路基、铁路路基及机场、码头、堤坝等工程的填筑施工,这种方法更适用于那些土质较疏松,或者较软的地质。
(3)碱液法
碱液法加固地基,所注入土体的碱液本身不析出任何胶凝物质,它只是使颗粒表面活化,然后在接触处彼此胶结成整体,从而提高土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碱液法加固工艺及要求:1)确定灌注孔的平面位置,对于独立基础,宜在四周设孔,条形基础则在两侧各布置一排,孔距视加固情况而定;2)钻孔,用直径60mm~80mm的洛阳铲打孔至预定加固深度,孔可竖向也可向基础中心倾斜;3)埋管,先在孔中填入粒径为20mm~40mm的小石子至灌浆管下端标高处(基础以下0.3m~0.5m处),然后插入直径为20mm的开口钢管,再在管子四周填充厚20cm~30cm、粒径小于10mm的砂砾石,其上用灰土或素土分层捣实至地表;灌浆,用直径为25的胶皮管连接灌浆管和溶液桶,然后将碱液加温至95℃以上,开启阀门,溶液以自流方式注入土中。灌浆速度控制在1L/min~3L/min左右。溶液浓度一般在80g/L~120g/L,加固半径按40cm~50cm考虑,固体碱液用量可按每加固1m3土体耗用40kg~50kg计算。
化学法加固地基的施工方法较为简单,浆料硬化快,加固体强度高。但是,灌浆材料价格较高,通常仅限于浅层加固处理,加固深度通常为3m~5m。
(4)打桩法
①CFG
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者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通过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与土共同承担荷载,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构成复合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例如:济钢球团厂储料库,储料库表层土质为黄土状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140kPa,满足不了竖向承载力的要求,本着既快捷又经济的原则。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要求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30kPa。复合地基中由于CFG桩中掺入少量的粉煤灰,不配筋以及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其受力和变形类似于素混凝土桩,具有地基承载力高、变形小、稳定快、施工简单易行的优点,且工程造价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②粉体喷射搅拌法
粉体喷射搅拌法(DGMI法)是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技术的一种。近年来,粉喷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得到工程界的重视,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公路、市政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软弱地基处理和坑壁支护工程,加固深度由15m提高到18m。粉体喷射搅拌法是将粉粒状加固材料水泥、生石灰粉搅合于软弱地基中,与原位土进行强制搅拌,使土与加固材料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在改善土质性状的同时,提高其强度。目前采用的加固材料多是水泥,用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形成了复合地基明显地提高了软土地基强度可加快路堤填土率,铺筑路面后的工后沉降量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
(3)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
(4)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
(5)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四、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结束语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李大波.探讨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2015.2
[2]魏冠凭.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析2013.9
[3]王风亮.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2014.6
论文作者:林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地基论文; 基础论文; 工序论文; 工程论文; 填料论文; 土层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