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日洋姑

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日洋姑

(新疆阜康市中医医院 831500)

摘要:目的 对比毫针和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15年6 月—2017 年6 月我科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 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9 例患者进行毫针刺法,对乙组40 例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结果 甲组39 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05%,乙组40 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毫针刺法,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毫针;治疗;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引发该病的原因包括基本因素和诱发因素两种。该病按照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分为脱垂游离型、膨隆型、Schmorl 结节和突出型四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推拿、理疗、牵引治疗和皮质激素注射等。针灸治疗是我国中医研究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现搜集2015年6 月—2017 年6 月我科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 例,对其毫针和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性对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5 年6 月—2017 年6 月我科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9 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0 例、19 例,共39 例,平均病程是(20.32±1.24)天,最长2.3 个月,最短2 天,平均年龄是(35.45±2.24)岁,最大76 岁,最小19 岁。乙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0例、20 例,共40 例,平均病程是(20.33±1.24)天,最长2.2 个月,最短2.5 天,平均年龄是(35.44±2.25)岁,最大75 岁,最小20 岁。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39 例患者进行毫针刺法,穴位选择腰夹脊、肾俞、十七椎、环跳、后溪、秩边、委中、昆仑、风市、阳陵泉、阿是穴、次髎、三阴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健侧卧体位。毫针长度为25mm-75mm。针对腰部损伤患者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加刺血海;针对阴虚患者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加刺太冲、太溪;针对精亏、肾虚、肢体痿弱患者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加刺足三里、悬钟和太溪;针对寒湿痹阻患者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加刺足三里和阴陵泉;针对气虚患者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加刺足三里。采用平泻平补方法对患者穴位进行针刺,腰部穴位针刺双侧,其他穴位针刺患肢侧。治疗时间为10 天,每日1 次,每次留针30min。对乙组40 例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穴位选择、手法和针刺时间同甲组。将艾条截成段,长度约为1.5cm,插入针柄中后点燃,保证温针灸穴位有温热感,且温热感持续,治疗过程中每隔5min 将艾段灰烬去除,防止对患者皮肤造成烫伤。治疗时间为10 天,每日1 次,每次30min。

治疗结束后,观察甲组和乙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并对比。

1.3 疗效标准无效

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等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好转: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等症状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39 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05%,其中7 例无效,占17.94%;16 例好转,占41.03%;16 例有效,占41.03%。乙组40 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其中2 例无效,占5%;17 例好转,占42.5%;21 例有效,占52.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力损伤、先天异常、遗传因素、椎间盘解剖功能差和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等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腰姿不正、受潮受寒、腹压增加、妊娠和突然负重等也是诱发疾病的相关因素。该病患者下肢呈放射性疼痛,腰痛,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常表现为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椎侧凸、叩痛、压痛等,严重患者伴有肌力下降、感觉障碍和反射改变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构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Schmorl 结节型和膨隆型大都可经过保守治疗痊愈,或症状得以缓解;脱垂游离型和突出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针灸利用某种操作法通过腧穴、经络传导作用,对疾病进行治疗,起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作用。针灸治疗分为毫针刺法、温针灸、拔罐法等。在本文研究中,为了对比毫针刺法与温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对甲组进行毫针刺法,对乙组进行温针灸,甲组治疗有效率为82.05%,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5%,乙组明显高于甲组,表明温针灸治疗效果优于毫针刺法。

综上分析,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高于毫针刺法,且可靠、有效,值得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上属于痹证、腰痛等范畴,主要是由肾亏体虚、外伤劳损、感受寒湿等引发[1]。中医认为髓核随之年龄增加,其水分也在逐渐丢失,加之外力、扭错、创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该病出现。电脑三维腰椎牵引是根据中医正骨复位与生物力学的原理而研制,在电脑控制下完成快牵、旋转、成角三种功能,致使腰椎间盘的突出物还纳,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对缓解患者症状以及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均有重要作用,从而解决了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难题[2]。针灸疗法能够扩张腰部周围血管、松解组织粘连、加速周围组织新陈代谢,达到活血止痛、疏经通络、补肾养阴的目的,从而加强了肌纤维毛细血管反应,增加其血供,加速肌纤维的发育,促进其弹性与伸展性恢复,一方面保证了营养补充,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代谢物的堆积,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疼痛症状[3]。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环跳穴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可祛风化湿,强健腰膝,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治疗腰背痛之要穴,古语有云:腰背委中求。针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辅以艾条灸法,通过艾条燃烧在经络穴位处产生的温热刺激,发挥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之功效。针灸与三维腰椎牵引联合应用,相互补充不足,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6.3%,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似,这一结果说明了将针灸与三维腰椎牵引联合应用于腰椎间盘患者的治疗中,发挥出两种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明. 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 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2,32(18):4124.

[2]米冬花,彭涛. 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0818):3696-3697.

[3]聂永全. 牵引推拿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9(12):1039-1040.

论文作者:日洋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日洋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