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出口导向的有效途径_国际市场论文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出口导向的有效途径_国际市场论文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外向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引进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有效途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引进技术为起点,通过引进起点不断提高的跨国界的技术及以此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再生产活动,逐步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自立,并以此促进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一国国民经济外向化进程的良性循环过程。

一、技术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外向化的主要因素

技术,这里是指广义的技术,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已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其它各要素之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各国的实践已越来越充分地证明,技术对经济的作用是巨大而深刻的,它不仅可以引起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且推动着经济关系、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不断变革。在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过程中,技术的作用亦是如此。一国经济外向化要依靠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逐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才能得以实现。当一个国家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国内市场即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面向国际市场自然包含着也要面向国内市场。在这种条件下,产品进入作为国际市场组成部分的国内市场,也必须象面对国际市场一样达到国际标准,也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否则将被淘汰。对于国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来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有直接决定因素:质量、价格、交货期,也有间接决定因素:信息、决策、广告、促销、包装、装璜等,而技术则正是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小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进步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一国经济外向化的关键。而发展中国家大都技术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较低,生产、设计、工艺技术落后,信息技术不发达以及决策技术、管理技术、推销技术能力差直接影响其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与非价格竞争力。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主要是凭借其劳动力价格低廉和资源丰富的优势,来发展低层次外向型经济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微电子、微处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人已在工业领域应用,日本、美国采用的机器人汽车组装线,使职工人数大大减少,而生产一台汽车的时间也减少了许多。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将逐渐消失,同时,随着结构材料逐渐由钢铁工业向新型材料转变,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将大大减少对传统材料和传统能源的需要,这将使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在传统资源和传统材料方面拥有的优势逐渐消失。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传统商品的比重在国际贸易中将相对下降,而与此同时,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又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而技术则仍是主要矛盾,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外向化的主要因素。

二、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捷径

一国获得技术,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不外乎有两个:自主研究开发和从国外引进。可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论选择技术自主开发还是技术引进方式获得技术,都会存在一定困难。引进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有效,更为迅速。事实上,在国际技术竞争中,首先发明技术的国家不一定是从这项技术中享受最大效益的国家,而较早引进的国家则很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依据国际经验资料,落后国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在三、五年时间内达到对方原有的技术水平,能够消除十年到二十年的技术差距,然后再经过第二次引进与研制创新,用三、五年时间接近或达到对方的最新水平,即经过二、三个引进与创新的周期,用十年左右,复杂技术更长一些时间,可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就是所谓“后发优势”,也是技术发展的规律。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比,实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开发创新比坚持完全从头做起到自主开发创新研究省时、省力、省钱,是一条花钱少、见效快的获得先进技术的捷径。据统计资料显示,一项发明,从酝酿、研究试验到设计投产,一般需要10到15年时间,而引进技术,从引进到投产,平均需要5年时间,短的只需2至3 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尽快掌握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当然,如果发展中国家最初大规模引进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实现的话,可以选择一些主导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技术加以引进用以武装本国的产业,扩大出口,逐步积累资金或集中有限资金,采取倾斜式的政策进行技术引进,最终实现技术自立和产业的外向化,推动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

三、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实现经济外向化的有效途径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引进技术为起点,通过引进起点不断提高的跨国界的技术及以此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再生产活动,逐步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自立,并以此促进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一国国民经济外向化进程的良性循环过程。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实现能提高产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与产业的素质,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形成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外向化的产业结构,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协调增长,以实现经济外向化。

1.“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提高产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产品、产业的主导产品必须适应国际市场,包括其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的有效需要,并达到国际标准,具有国际竞争力。可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适销,有发展前景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为保证推向国际市场的产品适销并有发展前途,就必须依靠科学的产品市场战略,制订科学的产品市场战略就要引进信息科学知识,决策科学知识。制订科学的产品市场战略的过程是对发达国家的信息科学知识、手段,决策科学知识的学习、使用、掌握、发展的过程,也是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决策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

国际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生产标准,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才能站稳脚根,才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所占有的份额。那么,为使产品达到国际生产标准就需要引进设计、生产工艺技术等软硬件,这些都是技术商品。它们以最终产品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升级换代,以及为生产了全新的产品服务。

要使达到国际生产标准的产品也达到国际流通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价格竞争力与非价格竞争力,使期有更强的辐射力,就必须引进国际技术市场上先进的推销、广告、包装、装璜、物流等方面的软硬件技术,并对其消化、吸收、创新、扩散,逐步把外来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技术能力,并不断提高技术起点。

从微观考察,一个企业能实现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就可以通过不断创利、创汇的创新技术和不断创利、创汇的商品,实现商品资本先导型的企业外向化;同时,由于出口的创新技术可以带动资本、商品、劳务出口,因此,这一企业的外向化也具有科技先导性。

从中现考察,一个产业进口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创新,进而在国际上扩散,以及用引进技术生产的产品以不同方式在国际上扩散的过程就是产业外向化的过程。

2.“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可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其经济外向化。

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吸收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使本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二是通过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实现不断使产业结构处于合理化、高度化和外向化的动态发展之中,三是通过前两种方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改变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处于下首状态,但一国在国际分工中若总是处于垂直分工的下首状态,吸收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淘汰产业,他将处于不利的贸易地位,其产品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高。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加快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的途径只有一条:通过“技术引进良性循环”逐步使本国产业结构处于动态的合理化、高级化与外向化的发展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外向化,必须是以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结构为导向确定本国相应的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适应这一产业结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需求确定引进技术的结构与水平,进而确定投资结构。按这一决策思路引进技术并实现良性循环必然会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外向化的实现。事实上,“内向型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后其技术及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内的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中扩散)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而外向型的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后其技术及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扩散)又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高级化的基础,技术引进的内、外型良性循环正是在相互结构进一步合理化、高级化的基础。技术引进的内、外型良性循环正是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逐步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的。可以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实现的主要标志本身就是该国形成了与国际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相一致的技术起点较高的外向型战略产业群,涌现出一批具有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企业和跨国经营企业。

3.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可以促进引进一国技术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长,为经济外向化奠定基础。

(1)技术引进良性循环与技术效益

所谓技术引进的技术效益是指通过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实现在引进技术起点不断提高的同时逐步提高了引进方的技术自主开发和自立能力,提高引进方的技术水平而带来的技术进步效益,引进方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正确选择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自立,一方面通过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内扩散,从整体上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新及创新的技术高于原引进技术的技术水平,在某些环节上实现突破,不断缩短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实现跳跃性的技术进步,发挥其在各种模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2)技术引进良性循环与经济效益

技术引进的经济效益是指引方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将技术及其所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扩散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内、外型“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实现,可以提高引进方内、外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辐射力,将利用引进技术或消化吸收创新后的技术所生产的商品或消化吸收和创新了的技术商品自身投放到国内外市场可以获得可观的资金、外汇收入,提高自我造血机能,扩大自我积累能力,以在更高的起点上再引进技术或以技术输出带动资本、商品、劳务输出,推进资本输出先导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技术引进良性循环与社会效益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它可以改变人的认识和价值观念,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精神风貌;它可以改善、美化社会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它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增强国际团结等。

4.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可以促进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和涌现。

人才是技术的载体,是企业的脊梁,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优势的决定因素就是科技人才的实力,国际科技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能够培养和掌握更多的人才,哪个国家就会在科技竞争中处于优势。由于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融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为一体的多维协调过程,因而,它的实现所需要的人才是高层次、高素质的,具有较强的外向经济能力,知识面广博、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群体,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呼唤这样的复合人才,因而,为适应这一需要应该培养、造就过硬的人才,在一国外向经济发展及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发挥人才的优势作用。

标签:;  ;  ;  ;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出口导向的有效途径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