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选项库和选项机制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选项论文,研究报告论文,绩效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概况 在中国特色审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的今天,绩效审计逐渐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发展方向。担负先行先试使命的深圳审计已实现了从真实、合法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并重的审计监督转变。如何逐步将绩效审计作为独立门类发挥其应有作用是深圳审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伴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壮大,公共资源用途日益广泛,公共资金使用的规模化与公共资金流向的多元化极大丰富了绩效审计工作的内容。新时期的绩效审计工作面临着如何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科学、合理地予以配置,使审计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最大限度优化的问题。这就要求审计机关着眼于项目计划阶段,在对审计对象及其范围做出大体界定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选项是绩效审计工作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选择的质量直接影响审计的效果。建立健全绩效选项机制,完善绩效审计工作程序,增进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已势在必行。 2013年5月,根据《深圳市审计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和《深圳市审计局改革创新计划(2013~2015)》的安排,由深圳市审计局立项,会同罗湖区审计局成立由陈倩雯为课题组长,陈维金、张武波为副组长的联合课题组,以研讨、分析、整理、提炼、验证等有效形式,就“绩效审计选项机制研究课题”立项,正式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方向为:一是建设深圳市绩效审计选项总库。基于市审计局和罗湖区审计局绩效审计选项现有项目库基础,按计划分步骤建设选项总库:研究确定选项库项目入库信息要素与结构设置,先行按领域分专题收集录入已审计项目,再行分类补充录入尚未审计的备选项目。在建库阶段及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实证应用,多方反馈应用结果,不断完善建库方法。二是配套构建绩效审计权重法选项总体框架与运作机制,率先在我国审计系统探索形成科学完备实用的绩效审计选项机制。 本课题专注对绩效审计选项机制进行研究,引入权重法评分体系,融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实现两者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绩效审计选项机制,有效避免审计实务选项中常见的主观性、重复性,随意性、被动型等问题,完善绩效审计实务操作,构建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本课题的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从而决定了本课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将努力超越行业界限,建立通用型的可复制选项机制,实现研究成果增值,争取率先在我国审计系统探索形成科学完备实用的绩效审计选项机制。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拟实现三个目标:建设深圳市绩效审计选项总库:配套开发绩效权重法选项操作系统;形成绩效审计选项机制并使其具备可复制性与借鉴价值。

二、课题研究步骤 (一)整体规划 本课题自2013年5月正式启动,2015年1月初步完成,为期1年零8个月。整体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研究形成权重法选项机制总体框架并启动选项库建设(侧重已完成项目)。 实施阶段:研究开发绩效审计选项操作系统并初步完成建库工作(侧重备审项目)。 结项阶段:初步搭建绩效审计选项总库总体框架,试运行“深圳市绩效审计选项操作系统”,提交本研究课题物化成果。审计选项库内容将在以后审计实务中逐年滚动、充实。 (二)主要过程 本课题所涉及研究领域在国内较为前沿,国内可参考文献并不多见,为保证有充分的数据基础论证与前卫的理论支撑,课题组将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探索实验法,主要通过小范围实验来确定构建项目库框架的方法;二是考察调研法,主要到国内外各地区实地调研,借鉴审计实务经验,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力争在各地差异中探寻选项问题共性,总结选项方法与规律,解决审计选项中的难点问题。 第一阶段:收集整理已有的绩效审计项目,采集有关信息,提炼出项目库的组成要素。从小范围方法实验到整体框架构建,项目信息是决定研究成败的关键。项目组通过对深圳市以及全国范围内设有专门计划机构的兄弟省市审计机关的考察,了解各地区绩效审计的现状,收集各地区现有的绩效审计项目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既定实验的方法对收集的项目资料分门别类,提炼项目组成要素,解剖项目信息结构,研究形成权重法选项机制总体框架,按领域分专题收集录入已有审计项目。 第二阶段:征求专家意见,拓展项目库组成要素,确定项目库结构和权重。一方面,项目组邀请有关公共投资领域的效益审计外部专家对项目库组成要素进行论证,拓展项目库组成要素,完善项目库的总体框架。另一方面,项目组搜集国外已有权重法选项探索或实践相关发达国家的相关信息资料,借鉴先进的绩效审计选项系统,建立合理的权重法选项机制,不断丰富绩效审计选项总库内容,进一步提升权重法选项机制的理论性与实用性。 第三阶段:研究开发绩效审计选项操作系统,将项目库实际运用到市区两级选项工作中。在明确选项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以招标形式委托中软公司研究开发绩效审计选项操作系统,并及时将审计项目库阶段性成果试用于市区两级审计项目计划环节,结合多方反馈结果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三、课题研究实践 绩效审计选项总库(以下简称“选项库”)是针对绩效审计门类构建的项目信息集合,即项目信息按照既定组织模式进行存储、管理和应用的总仓库。实现项目信息有效管理的方式是在计算机系统运作机制基础上融合权重法评分体系实施智能化管理,其目的在于为项目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选项库特征

1.标准化:对入库项目有统一标准化要求——项目信息要素与信息结构,入库信息将严格遵守规范化要求,并按照项目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实现精准化管理; 2.动态化:选项库的收集、存储、滚动功能赋予了信息的流动性,新信息录入与填充可为项目库注入新血液;选项库可实现自我更新,适时调整项目信息组成,以应对部门改革,审计对象发生变化的现实因素; 3.智能化:配置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4.专业化:融合权重法选项模型,具备独立对既定项目实施分析的功能: 5.开放化:打破行业界限、建立统一标准,打破系统封闭性,建立兼容信息系统模式与数据格式,开放外部对接端口,实现各地区项目库相互融合,资源共享,便于经验推广。 (二)选项总库构建 绩效审计选项总库的构建包含三个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选项库的构建将借鉴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研究课题的研究经验,运用探索式研究方法,进行小范围探究性实验,初步评估入库信息要素框架的详略程度,制定选项框架标准,并在其他专题领域实现推广。 1.从已有项目探索选项库框架。项目库的构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市区两级已有的绩效项目信息中筛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小范围研究实验。首先将抽取的项目信息分门别类归入相应专题中,其次分别解剖各项目信息结构,提炼各专题项目信息要素,初步形成入库信息要素组合;再分析不同专题信息要素组合的异同,结合信息应用系统功能要求评估要素组合详略程度,搭建选项库基本框架。 2.用新增项目充实选项库内容。按照选项库标准扩充选项库,新增备审项目,滚动充实选项库内容,是构建项目库的一项长期性工作。课题组通过以下两种措施进行:一是广开项目源,建立市区两级联动的新增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市区两级形成合力,将项目新增任务落实至相关单位、个人,严格新增项目审批,优化备选项目资源。二是填补空白区,组成调研小组到市、区两级一级预算单位和统计部门等相关单位考察,深挖当前审计项目尚未涉及的专业领域、行业类别,并在可行性评估基础上逐步扩充备审项目。 (三)权重法构建 权重法评分模型是构建绩效审计选项系统的灵魂,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科学的指标权重分布对选项库基础功能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组拟通过遵循重要性、可行性、通用性、灵活性原则建立权重法评分模型。 1.指标的设立。指标是绩效审计选项机制的细胞。绩效审计选项指标体系是人为意志的综合体现,每一个单独的指标都代表着某一类因素的固有特征,通过人工整合各类因素内在逻辑,形成一套独立于人为的可运作指标体系,是实现选项科学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指标与指标间相互关联,某几个指标的组合可以构成人为偏好,在实际运用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用指标,形成多个指标组合并执行偏好筛选,可形成多套优选方案,以作决策参考。指标体系优化项目到决策项目的过程是“人为——机械——人为”,建成一套简易的、实用的通用指标,应用于宏观的专题选择与微观的项目筛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人为调用指标整合多套方案。 构建指标体系方法: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借鉴成功的模式与方法指导指标的选择,如美国圣荷西市风险评估模型中引入了风险评估值指标;参考绩效审计项目来源分解评价指标,如项目来源中涉及的政府、人大、上级机关委托以及政府工作计划、社会关注度等,引申出党政机关关注度、社会热点等指标;结合审计实务经验,基于审计实际总结常规指标,如项目规模、资金数量等。 在结合以上指标的同时,通过整合项目库内各专题各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分析指标内在特征与项目的逻辑关系,采用数学建模的系数分析法及其他方法找出要素之间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进而确定整个指标体系。相关初步指标如下:

2.指标权重确定。合理指标权重分配的确定是指标体系科学化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标权重的确定可采用诸多方法,其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有:专家咨询权数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法)、因子分析权数法等,前者是不需要对项目进行数据化评估的,后两者需要在各项指标分值完善的基础上方可实施。 3.审计选项总库的应用与完善。选项总库狭义上只是项目数据聚集地,其数据量庞大的特点制约了权重法评分体系有效实施。在初步完成选项总库构建工作后,运用计算机技术搭建选项库运作平台,桥接数据库与权重法评分体系,实现选项机制的高效运转,并试用于市区两级的年度项目计划制定工作中。 审计选项总库的构建并非立竿见影,而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需要持续进行管理维护,在审计实操中逐步完善。 四、选项机制开发 计算机选项系统是绩效审计选项机制的躯体,是审计选项总库的功能价值的体现。它是根据审计绩效选项机制开发而成的软件应用系统,实现审计项目总库从数据世界到机器世界的过渡,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将复杂的项目评分体系模型转化为简易的计算机操作,使绩效选项机制具有可操作性,简化项目计划步骤,强化审计项目的针对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绩效审计选项系统是针对绩效审计门类构建的项目信息集合,即项目信息按照既定组织模式进行存储、管理和应用的总仓库。实现项目信息有效管理的方式是在计算机系统运作机制基础上融合权重法评分体系实施智能化管理。绩效审计选项系统逻辑如下页图: 绩效审计选项逻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系统初始化阶段、项目指标评分计算阶段、推荐项目审批阶段和OA系统项目管理及项目信息反馈阶段。 1.系统初始化阶段。审计人员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类工具实现绩效审计项目选项库和绩效审计项目指标模版库的初始化工作。完成基础绩效审计项目信息的录入及评价指标模版、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规则设定工作。 2.项目指标评分计算阶段。审计人员首先选择需要评分的绩效审计项目,再利用模版选择工具,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题、不同时间等维度选择已经定制好的指标模版,系统自动将项目中的信息提取到指标模版,形成待评分项目。审计人员利用指标评分工具对项目进行评分,评分形成的结果形成备选推荐项目清单。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备选推荐项目筛选工具,对已经评分的项目按既定领域、既定专题等要求进行筛选,形成备选推荐项目列表。 3.推荐项目审批阶段。在绩效审计项目进行评选后,根据业务流程要求,审计人员可以将系统形成的备选的推荐项目信息列表按程序提交上级审批,在审批过程中,上级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灵活调整审批流程,以达到项目审批的预期目的。同时,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对于需要重新选择指标模版进行重新计算的项目,也可以实现项目指标模版的重新选择或者定制。 4.OA系统项目管理及项目信息反馈阶段。针对目前的审计管理系统还没有专门针对绩效审计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功能,因此结合绩效项目自身特点,新增绩效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模块。项目立项后进入OA系统管理流程。系统可以将审计完毕的绩效项目信息更新回绩效审计项目备选库。在项目备选库中可以查看OA系统中该项目的全部过程资料。 绩效审计选项系统,应包括系统初数据始化管理、项目指标评分计算管理、推荐项目审批管理和OA系统项目管理及信息反馈管理等功能。系统功能模块如下图:


1.系统初始化管理。系统初始化管理是选项库系统的基础功能,通过初始化创建绩效审计项目选项库和绩效审计项目指标模板库。系统初始化管理包括两大子功能模块:为绩效审计项目选项库初始化和绩效审计项目指标模板库初始化。 2.项目指标评分计算管理。项目指标评分计算管理是选项库系统的核心功能,通过指标评分计算,审计人员可以从大量的及绩效审计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推荐备选审计项目,为绩效审计项目的科学立项提供基础支撑。项目指标评分计算管理主要包括模版选择管理、项目指标评分管理和备选推荐项目管理。 3.推荐项目管理。备选库系统通过评价指标计算及备选推荐项目筛选后,形成推荐项目信息。这些推荐项目需要进行审批,通过后才可以进行审计管理系统立项。系统提供项目审批流程功能,该功能同审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功能相同,包括流程定义、工作流节点定义、域和操作、保存流程定义等,详细功能可以参考审计管理系统。 4.OA系统项目管理及信息反馈管理。当推荐项目通过审批流程后形成正式项目列表,这些项目即可成为正式立项的绩效审计项目。系统需要在审计管理系统的计划项目子系统中扩展完善绩效审计计划项目子系统,根据绩效审计项目的特殊性定制相关功能。同时,在绩效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接口将绩效审计项目的基本信息更新到绩效审计项目备选库中。OA系统项目管理及信息反馈管理主要包括绩效审计项目立项管理和项目结果信息更新管理。 五、课题预期效果 绩效审计选项库及运行机制设计完成后,将基于项目库和选项机制的运行,实现如下五大功能。 (一)条件筛选功能 1.在既定领域中筛选审计专题。主要解决年初项目制定时“审哪方面”的问题,权重评分体系将可对各类专题综合评分进行计算分析,系统可按照内置原则自动输出专题排序,形成优化选项方案。 2.在既定专题中筛选审计项目。主要解决项目制定过程中“审哪一些”的问题,选项系统可根据条件设置自动筛选出结果,形成方案。 3.在既定范围中挑选优质资源组合。在不分专题、不分领域的情况下,系统应可以通过指标组合的偏好设置,根据项目“轻、重、急、缓”的程度进行排序,形成方案。 4.在筛选结果组合中实现二次筛选。标准化的信息模式使信息精准化检索成为可能,在多个专题的优化方案中,系统可以整合方案组合,进行二次筛选工作,实现“优中选优”的功能。 (二)灵活决策功能 计算机选项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项目指标实行组合型挑选,执行偏好方案,实现灵活获取优选方案的可能。 (三)项目轮候功能 计算机选项系统软件内置记忆、存储、轮候功能,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系统将实时对审计项目进行动态记录,自动将其项目立项时间、审计发现问题等转化为权重要素并参与选项排序。此功能主要在于筛除近期审计项目,避免重复审计。 (四)动态管理功能 对于短期内难以获取的项目信息资料,系统执行动态管理,随着审计工作深入开展,被审单位资料将被逐步获取,操作人员可随时登录系统进行填充、补录等操作。 (五)联网共享功能 计算机选项系统不是封闭的系统,它可实现项目资源共享的功能。但由于审计工作涉及单位秘密数据、文件,系统应具有安全保密功能以及必要的权限设置,防止信息资料被非法盗取,形成公共危害。 随着绩效审计选项机制第一阶段绩效项目库构建顺利收官,课题组已启动第二阶段实证研究,同时正式开展计算机选项操作系统开发。课题最终成果预计将于2015年初全部完成。
标签: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权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