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2.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手段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救治住院或门诊病人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72例,男80例,女9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36.5岁;均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主要包括:药物、针灸、物理因子、拔罐、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手段。结果:综合康复治疗后效果显著,治疗三个疗程后统计:痊愈100例,占58.1%;显效48例,占27.9%;有效24例,占13.9%;无效1例,占0.6%;总有效率达到99.4%。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综合康复治疗的各治疗方法之间具有协同效应,从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避免了单一疗法的不足,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该病起病突然,每在睡觉醒来之际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皱额,睑裂变大,不能闭眼或闭眼不全,鼻唇沟变浅。患者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进餐时食物常停滞于颊部与牙龈之间,以致患者必须用筷子掏出食物,给生活带来极度不便。笔者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7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选取的172例均为住院或门诊病人。男80例,女9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最长28d,最短ld;均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左侧麻痹70例,右侧麻痹102例。
1.2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周围面神经麻痹。纳人标准:①符合周围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年龄10~70岁;病程1天一1个月;分期标准急性期为发病1~7d,恢复期为发病8~90d。
1.3排除标准:①排除因外伤,肿瘤压迫、代谢障碍或中毒等因素而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②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中耳炎、迷路炎、腮腺炎、肿瘤、下颌化脓性淋巴结炎、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中枢性面神经麻痹;③其他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疾病。
1.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面肌运动完全恢复,左右侧对称。好转:治疗后自觉症状好转,但部分面神经功能损害,检查时仍有面神经麻痹体征。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
2.治疗方法.
2.1药物治疗
①激素治疗:泼尼松25mg,每日1次,口服,5—7天后逐渐减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参芎葡萄糖注射液lOOml,静脉滴注,每日lZ2,连续7天(d)。③营养神经治疗:维生素B1 lOOmg,维生素B12 0.5mg,口服,每日一次,lOd为一疗程。④抗病毒药:有耳廓疱疹者,予阿昔洛韦,每次日服0.2~0.49,5次/d,连用7-10d。过
敏及孕妇忌服,肾功能不全、哺乳期妇女慎用。⑤眼不能闭合者,带护眼镜,涂红霉素眼膏于患眼处,每次适量。
2.2物理因子治疗
微波红外照射患侧,患者需闭眼,急性期以乳突及患侧面部为主,1次/d,每次30min,照射距离为30—50cm,温热舒适为度,取棉片或纱布覆盖眼区,防止灼伤眼球。
2.3针灸治疗
①针刺治疗主穴:地仓、颊车、阳白、太阳、翳风、颧谬、下关、承浆;配穴:鼻唇沟浅加迎香,人中歪斜加口禾谬、人中,抬眉困难加攒竹,颏唇沟歪加承浆;耳痛加听会、听宫、翳风。使用直径0.3mml寸毫针,手法为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有酸、麻、胀、重感觉后留针30min,急性期面部穴位浅刺,合谷、翳风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法,轻刺激。留针期间间断轻行针2次;恢复期:面部穴位取患侧,选穴基本同急性期,增加透穴疗法,如地仓透颊车,阳白透太阳,颧馨透迎香等,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酌情选配穴,如双侧合谷、外关、足三里等,针刺得气后接523卜lI型电针,每次取二组放到两个主穴上,输出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面部有轻微跳动为度,通电20分钟,留针30分钟,每天1次。上述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患者治疗同时用神灯照射。②灸法:针刺结束后使用隔姜灸、将艾绒做成小壮,患侧面部施灸,选穴同针刺选穴,以面部微红为度,患者感觉面部烫难于承受时,换部位、换穴位灸,时间约10分钟一15分钟。治疗中注意预防烫伤。
3.结果
综合康复治疗后效果显著,治疗三个疗程后统计:痊愈100例,占58.1%;显效48例,占27.9%;有效24例,占13.9%;无效1例,占0.6%;总有效率达到99.4%。
4.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正常情况下骨性的面神经管恰好能容纳面神经,而多种原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性或非特异性炎症造成面神经缺血、水肿,受到骨性面神经管的压迫,引起面神经受损,出现面肌瘫痪。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恢复面神经功能是早期治疗的重点,恢复期治疗在于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的再生。药物治疗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减轻面神经水肿和疼痛,消散炎症,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早期是很重要的。微波治疗仪可产生特定电磁波,可降低末梢神经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消散,解除炎症引起的肿胀对神经末梢的压迫,有明显改善微循环作用;电针、灸法及拔罐具有温通脉络、祛风散寒之功,使邪气疏泄、气机通畅,经筋得以滋养。现代研究表明,电针灸能够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病理产物的吸收,迅速消除炎症,从而消除水肿,缓解神经血管的受压,减轻炎症的损害,恢复神经纤维的营养供应。面部运动疗法可有效活跃兴奋患侧面部神经、肌肉的生理功能,从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炎症和水肿消退,促进面部表情肌各肌群功能的全面康复。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麻痹,各治疗方法之间具有协同效应,从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避免了单一疗法的不足,临床治疗效果好,得临床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张艳丽1,王继稳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面神经论文; 水肿论文; 患者论文; 炎症论文; 面部论文; 针刺论文; 疗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