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影响与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影响与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成效和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成效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解体后,由于长期的无明显成效的经济体制改革早已使俄罗斯疲惫不堪,因此,俄罗 斯的“激进民主派”想实行一步到位的改革。在经济转轨的方法上,俄罗斯选择了最为激进 的“休克疗法”,其发明人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概括为“三化”:即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 化 。转轨初期,人们曾寄希望于在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产生奇迹的“休克疗法”能够在俄罗 斯再创辉煌。然而,事与愿违,“休克疗法”使俄罗斯陷入了生产大幅度滑坡、人民生活水 平急剧下降、综合国力明显衰落的境地,把俄罗斯推向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对“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从理论上作出深刻 的分析,研究俄罗斯经济转轨出现的若干积极迹象,总结其中的主要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无 疑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作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也可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

1.脱离国情地照搬西方经济模式。

俄罗斯转轨的初始条件是:国有经济比重大(1991年国有经济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 ,且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部门,经济的垄断程度也很高。但盖达尔政府为了迅速形成自由市 场经济的基础——私人资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强制推行了大规模无偿性的私有化。由于私 有化没有带来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进步,因而不可能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其结果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使少数人掠夺国家、聚敛财富,这就很 难创造出自由竞争的条件。私有化对国家的掠夺性排斥了对社会的效益性。

2.理论与实际相冲突。

“休克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 用就可以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但这是指在理想市场条件下的理想结果,而俄罗斯并不具备 这样的条件。实际上,即使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均衡也是有条件的,而市场不均衡则 是 常态。资本主义世界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对市场万能论的最有力驳斥。正是不可避免的经 济危机客观上要求在市场机制之上产生出一种社会机制,即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调控。但 是,盖达尔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迷信市场万能,极力反对国家干预。在自由化造成恶性通 胀和汇率狂跌之后,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经济危机的程度有增无减。

与新自由主义相并列,“休克疗法”的另一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主义,它主张通过控制货 币总量来调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和经济增长。“休克疗法”实行的是以抑制需求为主的反 危机政策,这对过热经济和过剩经济比较合适,而对俄罗斯的过冷经济和短缺经济则显然不 适合。采取这种抑制需求的紧缩政策,势必会加剧短缺、加快衰退、加重危机。

3.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代价。

叶利钦时期的经济转轨从一开始就把人民群众推向贫困。恶性通胀使职工的实际工资和退 休金大幅度下降,而且还经常拖欠,这使其价值更加贬值。尤其是所谓的币制改革,使相当 一部分人在一夜之间丧失了多年的积蓄,变成了穷人。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人口的1/3跌到 贫困线以下。如果说社会市场经济是兼顾效率与公平,自由市场经济是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 的话,那么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的俄罗斯则是既无效率又无公平。

经济改革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是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从“休克疗法”产生的消极后果看,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暂时还感受不到经济转轨给他们带来 的任何好处。这就不能说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成功的,也是俄应当吸取的一个深刻教训。

二、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成效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转轨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经过多年 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确立。目前,在政治和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俄经济转轨的阶段性成效开始有所显现。

1.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主体实现多元化。

俄罗斯通过私有化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截止到1998年初,俄非国有经济成分在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70%。私有化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形成国有经济、 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共存的混合经济结构,迈出了试图通过建 立新的所有制结构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要建立以多元所有制形式为基础,以 私有制成分和股份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国家垄断,形成竞争机制。

与此相联系,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助于稳定财政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对吸引外 资具有促进作用。

2.价格全面放开,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众所周知,高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一直严重困扰着俄罗斯。1992年的消费品综合物价 指数达到2500%,大大超过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国际标准。(陆南泉:《经济转轨的进程与难 题》,第20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自1996年起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通胀率为22%。但由于199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致使通货膨胀率再度大幅攀升,达到200 %以上。这种状况在1999年有所好转,年通胀率下降到36.5%。([俄]《生意人报》,1999-11 -06。)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提供的资料,2000年俄通货膨胀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低点。

由于价格全面放开,通过市场来形成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随着外贸和汇率自由化的迅 速发展,商品价格还直接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目前,市场竞争初步形成,市场秩序比较 稳定,乱涨价的现象基本克服,这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普京据此认为, “俄罗斯实现经济增长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3.财政体制改革形成新的预算体制和税收制度。

在财政体制上,俄罗斯一方面不断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强化财政对宏观经济 的调控作用,用经济手段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从财政收入看,税收收入成为国家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85%以上;非税收收入仅占很小的比例。从财政支出看,私有化的 推行使国家财政补贴和拨款逐渐减少,尤其是大大减少了用于国民经济的拨款。以财政拨款 为主渠道的投资格局已为多渠道、多主体的投资格局所取代。

在预算体制方面,俄罗斯逐渐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对原有的分配关系进行重大调 整。苏联解体后,长期实行的三级预算管理体制,即联盟预算、加盟共和国预算、自治共和 国和地方预算已不复存在,代之以联邦预算、联邦主体预算和地方预算新三级预算管理体制 。 与此相适应,各级预算之间的税种划分以及政府与税收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俄罗斯还对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998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税 收法典》(第一部分)是构建俄税收制度的基本法律文件,为其税法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奠定 了法律基础。俄目前还改革并调整了税种和税率,把以前繁杂的100多种税费缩减到28种。 不难看出,俄在效仿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调整税制结构和税种方面有很大进展,其税制已基本 与世界接轨。

4.两级银行体制基本形成,金融体系得以调整。

在建立两级体制方面,中央银行独立负责货币发行、制定并贯彻国家货币政策,而其他银 行则开始实行商业化。俄罗斯银行体制改革和两级银行体制的建立,打破了原来国家银行的 一统天下,出现了国家银行、私人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并存的多元化银行体制。与 此同时,俄证券市场在短短的几年内,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它具体表现在增加证券的供应 ,扩大证券的需求,以及改善交易的体制环境。金融和证券市场正在成为融资的主渠道。金 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使金融危机得到控制,俄经济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5.外贸体制和外贸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取得重大进展。

自1993年至1997年,俄罗斯外贸是各经济部门中惟一一个稳步增长和稳定发展的部门,可 谓一枝独秀。虽然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1998年俄外贸有所下滑,但危机后的俄外贸又 逐年回升,发展势头良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立即实施了“外贸自由化”方针,取消国家 对外贸的垄断经营制,授予并规定了企业经营外贸业务的权利和义务。在进口政策方面的总 趋势是降低关税率,从2000年1月1日起,其进口税率的平均水平降至15%。在出口政策方面 ,俄政府不断放宽出口限制,并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待遇。目前,俄罗斯的 进出口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与西方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俄罗斯对外贸易的1/3左右是 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其他依次为与独联体国家、亚太地区国家和东欧国家的贸易,形成了多 元化的贸易市场结构。

转轨开始后,俄罗斯还废除了国家对外汇的垄断持有和分配。但由于1998年俄罗斯爆发金 融危机,为了加强控制,增加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和国家的外汇收入,规定出口商必须按 卢布市场的现行汇率出售其外汇收入的70%。在汇率制度方面,俄罗斯改革了原来由国家计 划规定的固定汇率制。在汇率自由浮动带来对经济运行的负面作用后,又设置了卢布浮动的 上 限和下限,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外贸体制改革与整个 经济体制转轨相适应,同时采取了某些调节措施,试图加强对外贸活动的宏观调控。

俄罗斯经济经过多年的失衡与调整之后,宏观经济开始在新的市场机制基础上走向稳定, 并出现明显回升。由于俄当局实行较为严厉的财政制度使更多的税收进入国库,从而使国库 首次盈余2%。财政收支节余,卢布汇率稳中有升,居民收入有所增长。普京指出,政府今后 将 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社会保障,到2003年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8%以下。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已 有了实质性的改善,外资增长速度加快。据业内人士分析,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因特网的投 资在今后几年里将达到高潮,俄经济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投资的增加幅度。

三、俄罗斯经济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形势虽明显好转,但这些积极现象还不足以说明俄经济已步入稳定增长 阶段,也不意味着俄经济已走出困境并开始出现良性循环。由于新的经济体制还存在很多问 题,积重难返的俄罗斯经济在短期内仍难以全面复苏,难以大有作为,经济转轨任重而道远 。这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有许多教训需要总结。

1.生产性投资不足,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极低。

近年来,投资下降和不足一直是限制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1年以来,俄经 济中的生产性投资减少了80%,其中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减少了70%,因而生产设备严重老化, 生产基础受到破坏。使用期在5年以下的设备在全部设备中所占的比重从1990年的29%下降到 1998年的4.5%,而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俄]《远东经贸导 报》,1998-07-06。)目前,外国竞争者实际上已经将俄罗斯挤出了科技含量高的民用产品 市场,俄在这一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不到1%,而美国占36%,日本占30%。俄国民经济沦为“出 口 能源和基本材料、换回食品和消费品”的低级循环。

2.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本意是要迅速建立新的制度结构,而作为激进转轨核心环节的私有化则 是要为新制度“塑造”一个强大的社会基础——中产阶级。但是,在变革中,原来的特权阶 层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各种手段把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成为这些财产的所有者,使国家蒙 受难以估计的损失。通过这种独特的资本积累方式,俄罗斯的权贵们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完成 了西欧资本主义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资本积累,最终形成了操纵俄国民经济的金融寡 头。

因而,俄罗斯的中产阶级并没有形成,而是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在集中货币 ;另一极在集中贫困。(尼·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第484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 社,1998。)这一切都是客观条件尚不成熟就实行大规模私有化的结果。而且,俄新权贵收 入的绝大部分没有用于国内生产,而是以每年高达150亿至300亿美元的速度流向西方,这种 现象严重阻碍了本已资金匮乏的国家经济的发展。

3.巨额外债是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治理恶性通胀,俄从1995年起停止对预算赤字透支,改为靠发行国债和外国贷款来弥 补,结果造成国债规模滚雪球式的增大。据俄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透露,目前,俄 所欠外债已达1580亿美元,2010年前每年应偿还大约140亿—180亿美元的债务。此外,俄 还 对外资进入国债市场的政策不断放宽,1998年1月1日取消了对外资从事短期国债业务的一切 限制。

这样一来,由外资掌握的国家债券数额不断增多,已相当于短期国债余额的30%,超过了中 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总额。([俄]库利科夫:《危机的教训和经济政策的任务》,载《俄 罗斯经济杂志》,1998(9/10)。)由此可见,金融自由化、资本项目的盲目开放和卢布的可 自由兑换,是外资能够大量购买和抛售证券、兑换成美元将资金抽走、引起金融市场剧烈动 荡的重要条件。

在俄罗斯几年的经济转轨实践中,理想化的转轨模式、方法与俄罗斯的现实发生了猛烈的 碰撞。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俄罗斯对其经济转轨作出了适当的调整。我们应当客观地 评价俄经济转轨的利弊得失,尤其是应当用发展的观点来关注俄经济转轨的进程。从普京上 台后的言行看,他主张要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摸 索自己的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目标模式。经济转轨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社会稳定,不使俄罗 斯人民的生活继续恶化。在具体的治国方略和经济转轨措施上,普京下决心制订全国性的长 期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保障经济转轨的顺利进行。普京提出的一系列 旨在短时间内消除国内经济危机的方针政策,能否使俄罗斯经济真正走出低谷、摆脱困境, 还有待观察。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是一个试验过程,它旨在解决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的积弊,以期建立良 好运作的市场经济。就当前的实际状况看,市场经济已在一百多个国家实行,但各个国家的 运 行模式却有很大的区别。美、英、法、德、日等最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都具有各自 的特点。此外,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甚至也可能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这些不同模式 的出现来源于各国历史的、社会的和经济上的差异,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化决定了各 国模式的发展。

鉴于对市场经济多样性的分析,原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既要考 虑 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应考虑时代的特点和世界的变化。俄罗斯 不可能回到过去走封闭和保护主义的老路,因为它不能适应新的世界经济的要求,不能解决 新技术和新的部门结构问题,从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但机械地学习西方和依靠 西方,则更难以解决问题。应当强调的是,市场经济的优势实际上就在于它对不同的文化传 统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很高的适应性。这也是其他转型国家应当借鉴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深 刻教训。

标签:;  ;  ;  ;  ;  ;  ;  ;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影响与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