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周边乡村区域发展研究
李 亮
(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湘潭 411100)
摘 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乡村发展的研究,乡村的物质环境有极大改变,产业园周边乡村建设的合理性不但影响着乡村周边区域的发展,还影响着乡村建设的质量。针对此问题文章主要阐述对湘潭市湘潭九华示范区位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项目区域的项目背景进行阐述,对规划构思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产业园区周边乡村区域的规划特色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分析在进行乡村区域发展中所进行的创新和具体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乡村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对于乡村的发展来说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主要途径,要想产业园区周边的乡村进行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提高乡村的基础建设程度,只有乡村的基础建设情况完善才能提升乡村的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乡村在进行发展就要由政府进行相应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乡村建设。
1 项目背景
湘潭九华示范区位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是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更成功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示范区。自2003年设立工业园以来,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区内城乡分割加剧、农村发展受限、规划调控矛盾凸显,因此,需要有效指导农村片区发展利用,在城乡统筹方面做出示范,实现“城市反哺农村”。2012年6月,本规划应运而编,2013年12月完成审批并付诸实施。依据九华总体规划,示范区总面积138 km2,其外围预留农村片区面积32.78 km2,涉及4个行政村的全部和13个行政村的部分用地,总人口1.56万人。以湘潭九华示范区进行相应的农村发展的研究,如图1所示。
图1 湘潭九华示范区位
2 国土空间下产业园区周边乡村区域规划构思
务实解决农村保护还是适度建设的冲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培育产业增长点,实现“繁荣、和谐、魅力、生态”的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其中发展策略是挖掘片区人文底蕴和旅游风光,因地制宜的按照“组团特色化”的产业布局模式,打造“布局集中化、产业休闲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链式化、配套标准化”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充分利用现代的工业基础以促进周边乡村的农业发展,在进行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对农业进行相应的改革,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特色的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以实现乡村的发展,在进行农业充分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对农业发展确定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农业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借助工业的优势充分发展农业,促进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对服务业进行相应的发展,促进新型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对农村进行发展。
3 国土空间下产业园区周边乡村区域发展策略
3.1 城乡互促,特色组团的产业发展
在湘潭市湘潭九华示范区实例中,发展主体服务城市的高科技农业,保障农产品的“订制化”供应;按“一村一品”建设果、蔬、花、木、药材等基地,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形成村庄特色旅游。整体构筑“一带五区”的产业布局:“一带”即西部农业带;“五区”即东部山地度假区、中部药材种植区、北部物流园区、西部苗木种植区、南部生态农业区。
3.2 外围带动,链式串联的空间格局
乡村无疑受其毗邻城市区带动,规划采取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放射式圈层发展模式,就近联动地统筹城乡职能。对乡村的建设提供一种高效的模式,实行链式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发展乡村的经济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图2所示。
在对城镇建设中,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建设。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有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对城乡供水系统进行相应的建设,在进行供水设施建设中对自来水网络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对附近的城乡人员集中的地方进行统一的供水,对于城乡居民居住分散的地点进行地下水供水的方式,其主要的水源是个乡镇的水库和地下井水。第二城乡排水设施建设规划,城镇用地区域基本采用雨污分流制,将雨水和污水纳入不同的管网体系,分别处理和排放。近郊村有条件区域建议与邻近城镇的雨污系统实行对接,统一规划集中收集、处理与排放。对于远郊乡村区域,居民点分布较散、地形相对复杂且农村污染程度较小,则不予考虑集中排水与处理方式,建议采用雨污合流乡村一体化污水处理排水系统。第三对于乡村电力的规划,建立以常规能源为主,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辅的能源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提高能源综合利用,实现生产生活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通过能源优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九华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友好创造基础条件。第四对于乡村教育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中心村落进行学校的建造,对教育设施进行相应的改善,针对乡村教育条件相对于城市落后的特点,在对农村进行发展时要注意教育条件的改进。以此项目为例分八个中心村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包括村管理用房、幼儿园、卫生所、五保家园、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全民健身设施、市场设施、便利店、邮政、电信、通信、储蓄代办点等。
图2 链式串联的空间格局
3.3 交通导向,城乡一体的设施配套
该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进行乡村年发展中,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交通的发达程度在一定情况下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在进行建设时采取主道与城市干道多点对接,保障乡村与城市的便捷连通;承担绿道和公交功能,并接入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等管网,实现城乡设施共享。
3.4 廊道串联,山水融合的旅游景观
示范区承接多项市级行政审批权力,更有条件联合发改、规划、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整体编制规划,做到有法可依、标准统一,并建立高效运作的农村规划体系,契合国家“多规合一”。
3.5 对乡村的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建设
(45)疏叶假护蒴苔Metacalypogeia alternifolia(Nees.) Grolle 余夏君等(2018)
4 在进行农村发展研究中的规划创新
4.1 多规合一,推动部门协同和合村行政改革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充分发展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此项目中依托区内黄龙山、莲花山、韶山灌渠、百泉河等特色景观,构筑“一道五环串十景”的旅游结构:将乡村主道打造成集山野乐趣、魅力花海、果蔬品尝和农家休闲的主题休闲旅游线路;结合与之相连的村道及城市道路,形成五个服务城乡的旅游交通环线;沿线建设“石牛农趣、绿野幽径、栖风雅苑、旭日农庄、鹤龄农居、姹紫嫣红、黄龙仙踪、果木岭、稻香花海、绿色园地”等十个主要景点,构筑片区宜人的乡村旅游环境。
乡村振兴道上再领跑(徐燮彪等) .................................................................................................................7-61
4.2 划定生态底线,构建政府、村民合作新模式
规划全域为限制城镇无序蔓延的永久乡村地带,产业必须符合“都市绿郊”要求,需要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引导村民集中居住,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引入社会资金,发展符合产业准入条件项目,带活集体经济,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及集中建设,实现就近务工及居住环境改善,减少老人村等社会问题,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三赢。
5 在规划中产生的问题
在进行乡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乡村的公共设施环境较差,环境卫生情况堪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而在水资源问题上,大部分的水体有污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供热设施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居民使用沼气作为生活能源比较普及。规划区内有多处垃圾收集点,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垃圾集中堆放在垃圾集中收集点中无人及时处理,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人畜混居的情况比较严重,对空气及卫生状况有一定影响,养猪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对水体自然生态造成了污染。
在《洗澡》中,转型期中国社会快速变迁背景下,父子三人的家庭关系陷入困境,大明与二明两兄弟的身份认同也产生了危机。实际上,正是弥漫全社会的消费文化才导致了快速而现代的都市生活,破坏了老北京原有的安逸宁静的节奏,也撕碎了温情脉脉的伦理关系。在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创作者对破碎的家庭关系进行了象征性的修复。在父亲死后,大明要回深圳,但在二明的感动下,他重归父亲经营多年的浴室。影片试图为陷入身份认同危机的都市人开出药方,即重新发掘亲情伦理在生活中的意义,以此抗拒消费文化对情感与伦理的挤压。
6 结语
一个地区乡村的发展问题关乎整个区域的发展情况,农村区域发展的好坏,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是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国土空间下产业园区周边农村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结合相关示例对如何发展产业园区周边农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此实例描绘了一幅乡村发展的美丽蓝图,为湖南“两型”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空间,为产业园区周边新型城乡关系的统筹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朱媛媛,余斌,曾菊新,等.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 (4):26-32.
[2] 郑素芳,傅国华,张岳恒.构建海南—东盟热带农业空间产业链浅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 (1):510-512.
[3] 任继新,张桂霞.“乡村工业是可以有前途的”——费孝通论民国乡村工业化的可能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 (2):44-46.
作者简介: 李亮,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