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建筑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消耗量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公共建筑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一些新型公共建筑的设计盲目追求大气、新颖、奢华,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实用和环保功能,这是我国目前在公共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的一大弊端。鉴于此,本文从绿色理念下的公共建筑设计要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绿色理念;公共建筑设计;要点
1、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的意义
1.1降低能耗,缓解资源短缺局面
绿色理念下的公共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还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程度,从而有效的缓解当前国内能源供需出现失衡的状况,为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2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任意的公共建筑而言,其都存在于社会环境中,都拥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因此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对绿色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全面的考虑到这一点,不仅要对一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也要从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评价来选择最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项目方案。
2、绿色理念下公共建筑设计要点
2.1公共建筑的规划和选址
公共建筑的位置要跟城市的整体规划想适应,要考虑对周围环境、交通、通信等的影响程度,最大程度的将公共建筑的作用最大化。公共建筑的选择位置不应对原因的水体、土壤、植被等有大的破坏。同时加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区域内有价值的历史遗迹要做好保护和传承。
2.2公共建筑衔接着的院落
传统情形下的公共建筑,涵盖着独特院落。这一空间形态,带有多个层级内的绿色功能。院落的布设方式,可以依循场地内的空间状态,沿着周边去布设,以便限缩原有的占地。院落类的建筑,能阻挡住外界多样污染,维持住室内现有的气流洁净。敞开态势下的院落,可以吸纳特有的长波辐射,吸纳洁净空气。闭合情形下的天井,衔接着周边区段内的房屋,能搭建出特有的通风体系。经由风压这样的作用,能获取到很顺畅的气流,维持住院落现有的气候环境,院落内的房屋,也会获取到期待中的气候状态。
2.3建筑室外和室内环境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的设计要处理好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要重点关注室外的环境,主要包括:光、风、声、热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日然光,门窗是采光的主要通道,要根据不同地区合理的选择一些节能措施来进行调节。要消除公共建筑玻璃幕墙和场地照明带来的光污染。选择好照明方式和设备。在公共建设场地内不应设计强噪声源,同时对周围的噪音源做好遮挡等处理措施。城市的热岛效应日益明显,在公共建设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的设计集合外型和总体布局,最大程度的减小热岛效应的影响。
在室内装饰过程中要选择低毒和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利用好自然风来净化空气质量。要采用必要的隔离技术来消除室内的噪音污染。室内照明要尽量选择自然光,人工照明作为补充,要选择节能灯具,室内的照明系统要和谐统一。
2.4采用新型绿色能源系统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新型能源系统的应用已经在大规模试用和推广中,其中太阳能和风能以其无污染,能源可持续提供的优点受到建筑设计单位的青睐,太阳能转换设备可以通过收集吸收太阳所散发出的热能,使之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种能源,风能则主要用于发电,实现电力系统零能源消耗。在未来,新型能源系统将继续被开发和利用,逐渐代替相当一部分高耗能能源转化系统,真正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2.5改善建筑物的门窗系统
建筑物门窗系统和玻璃幕墙都是维护结构中的能耗大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窗及玻璃幕墙的性能已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新型高性能玻璃给窗及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新型型材及断桥技术的应用对窗和幕墙的整体热工性能及气密性都有很大的提升,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幕墙设计属多功能的,除基本的防护功能外,还应考虑室内环境品质的调节,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2.6节水措施
公共建筑的节水的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不同等级的水都要加以利用。要合理的选择供水的方式,采用气压或者是变频供水系统,减少供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区分开。绿化用水要尽量采用雨水或者是处理后的中水。设置必要的节水水龙头和节水便器。
3、实例分析绿色理念下的公共建筑设计
3.1项目概况
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院研究院科研办公楼,项目以探索低成本和软技术为核心的绿色建筑实现模式为宗旨,以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目标,建科大楼融入了深圳市建科院多年实践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专利技术,承载了实践绿色生活、绿色办公方式的梦想,成为一座荟萃地域特色、绿色科技和建筑艺术的绿色科研办公建筑。如图1所示。
3.2绿色设计
①节能60%以上:量体裁衣节能外围护结构、四种节能空调对比应用、绿色节能照明、热回收、新风可调和变频技术应用、能源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
②节水43.2%以上: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等,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回用等措施。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选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等方面进行设计。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43.52%。
图1深圳建科大楼
③节材:项目设计无装饰性构件,全面采用预拌混凝土,可再生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约10.15%。所有应用材料均以满足功能需要为目的,将不必要的装饰性材料消耗减到最低。如办公空间取消传统的吊顶设计,采用暴露式顶部处理,地面采用磨光水泥地面,设备管线水平、垂直布置均暴露安装,减少维护用材,同时方便更换检修,避免二次破坏的材料浪费。采用整体卫生间设计,利用产业化生产标准部件,提高制造环节的材料利用效率,节约用材。
结束语
公共建筑领域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历程。因此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必须从选址规划、土地资源利用、建筑材料、环境设计以及公共建筑衔接院落等方面融入绿色理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公共建筑的作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拓.关于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思考[J].科技研究,2014.
[2]魏绍英.试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原则及设计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论文作者:李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公共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能源论文; 院落论文; 理念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