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肠水疗临床观察172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屿昕[1](2021)在《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文献角度梳理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现况,理清现有干预措施种类及结局指标类型,了解临床对该病研究侧重点,确定待加强研究领域,为学者开展领域内研究提供参加依据。2.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价与排序,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一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nae Library从建库至2021.03(更新检索时间)。纳入不同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干预措施包括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疗法,不区分剂型与给药途径;对照措施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不做限制;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液指标、电子肠镜表现、肠道菌群。研究采用Mapping review研究方法绘制纳入研究的证据分布情况,并使用AMSTAR 2评估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报告质量。研究二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工作,分析其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三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贝叶斯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方法,偏倚风险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量表,使用Revman 5.3进行直接比较分析,使用ADDIS 1.16.5和STATA 16软件进行网状间接比较分析,对每个结局指标绘制网状结构图和Rank排序图,寻求当前最佳治疗方案。研究方案于2020年10月注册于PROSPERO平台(CRD420213867)。结果研究一纳入73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报告质量都为极低。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限定为疾病活动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缓解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非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爆发期,13.7%(10/73)系统评价不限制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其他研究未对受试者病情做明确限定。46.6%(34/73)系统评价的干预措施仅为中医药干预,其余均为中西医结合干预。干预措施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灌肠、栓塞纳肛、静脉注射、穴位贴敷、超声诱导。对照措施通常包括西医临床一线用药,如美沙拉秦、柳氮磺胺吡啶、激素制剂、肠道益生菌、安慰剂等。没有研究使用空白对照。58.9%(43/73)的研究报告了有基金支持,39.7%(29/73)的研究未报告受试者的诊断标准。研究二纳入410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5727名受试者。方法学特征方面,单中心试验占比最多(337/410,82%),10.9%(45/412)试验未报告研究对象来源,双中心的试验有18项,3中心试验7项,4中心试验1项,9中心试验1项,13中心试验1项,18中心试验1项。5.1%(21/410)试验对患者或研究者进行盲法,没有试验报告结局评价人员相关盲法信息。1.7%(7/410)试验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64.9%(266/410)试验未报告详细的随机序列生成方法,29.5%(/121/410)使用简单随机方法,其中随机数字表法是最常用的(n=109),随机抽签法(n=9),抛硬币法(n=1),有1项试验仅报告使用简单随机未说明具体方法;另外还包括中央随机法(n=3)、软件随机(n=13)、区间随机法(n=1)。有1项试验报告了样本量估算。0.5%(2/410)试验报告有方案注册。8.5%(35/410)试验报告了存在缺失数据,27.1%(111/410)试验报告有基金支持。平均样本量为(84.2±40.3)例。临床特征方面,59.3%(243/410)试验针对活动期UC患者,2.2%(9/410)试验针对缓解期患者,1项试验针对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其余38.3%(157/410)未报告疾病分期情况。涉及干预措施265种,其中中成药21种。有3种干预措施的试验超过10项,包括18种中药剂型。干预组中的中药给药途径包括7种,频率前三依次是口服(n=214)、灌肠(n=128)、口服结合灌肠(n=86),其次为药物纳肛(n=4)、静脉点滴(n=1)、口服结合贴敷(n=1)、口服结合静脉点滴(n=1)。纳入研究报告最多的结局指标是临床综合疗效指标,其次为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等。研究三纳入33项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涉及2862例,其中男性受试者多于女性受试者(男性1209例,女性960例),每组的基线特征在特征方面具有可比性。33篇RCT中,42.4%(14/33)的试验没有报告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三项研究实施了双盲。没有试验对结局统计分析人员实施盲法。18.2%(6/33)的试验得到了资金支持。研究共涉及19种干预措施,多数为中成药与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单独应用中成药的研究较少。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方面使用锡类散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并且安全性可能优于其他干预措施;在腹泻消失率/里急后重消失率方面使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结论关于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数量较多,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的报告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整体研究质量偏低,并且对照措施采用安慰剂的研究较少,目前得出的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阳性结果结局指标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结论。领域内涉及干预措施范围较广,需要关注对于缓解期患者的药物干预及卫生经济学、生命质量、安全性指标等结局指标的报道,有针对性的开展数量更多、方法学设计更严谨、研究报告质量更高的临床研究。
郭增[2](2019)在《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研究目的:六磨汤是常用于临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剂,本研究将其与乳果糖口服液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六磨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60例符合标准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门诊及住院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六磨汤组:30例,予六磨汤,每日一剂,水煎取汁200ml,分两次口服,每10天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乳果糖口服液组:30例,予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次,每日3次口服,每10天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结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疗效结果、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结肠传输功能标志物排出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中,六磨汤组中有1例患者因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未见缓解,予停药,停药后患者症状缓解,此病例脱落,故六磨汤组的实际完成29例,乳果糖组完成30例,两组共59例。在治疗2个疗程后,六磨汤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乳果糖组的有效率为80.00%,(P<0.05)。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症状平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六磨汤组1个月后随访,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48%;3个月后随访,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0.34%;6个月后随访,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3.79%。乳果糖组1个月后随访,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67%;3个月后随访,5例复发,复发率为16.67%;6个月后随访,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26.67%。(P<0.05)。结论:六磨汤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总有效率高于乳果糖,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程结束后对两组随访,六磨汤组复发率均低于乳果糖组。第二部分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菌群及胃肠运动的变化探讨六磨汤的机制目的: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菌群及胃肠运动的变化探讨六磨汤的机制。方法:选择60只健康Wistar大鼠,体重110±10g,雌、雄各3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15只,造模组45只,分笼饲养,给予适宜温度和湿度,正常对照组以普通干饲料喂养,不限饮水。将造模组的45只大鼠给予易蒙停10mg/(kg.d),饲养第25天时,留取粪便后,经口灌入5%炭末混悬液0.5ml,从灌胃结束开始记录,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即为肠道传输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24h进食量、进水量、粪便的质量以及肠道传输时间,验证造模是否成功。确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各15只,然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肠道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的菌落测定,从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测量胃肠运动功能。结果:易蒙停能够有效抑制大鼠排便,使粪便排出时间延长,或粪便难以排出。经六磨汤灌胃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菌落数量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菌落数量增加,胃残留率下降,小肠推进率上升,肠道传输功能提高。结论:六磨汤能够有效改善造模药物引起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菌群的失调情况,同时能够减缓药物对大鼠的排便影响,通过提高胃肠运动功能、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来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蒋静[3](2019)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便秘是以排便困难、大便干结为主要表现的肠道疾病,痤疮是以颜面部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的皮肤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便秘合并痤疮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便秘与痤疮是否具有相关性,二者是否存在联系机制,中药对便秘合并痤疮疗效如何,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疗效;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构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并以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动物模型,探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系的机制,进而分析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自拟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东方医院门诊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口服自拟理气通便方,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片,统计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便秘评分、痤疮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分析两组便秘和痤疮的疗效差异及便秘与痤疮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完成病例29份,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便秘总评分、痤疮总评分、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便秘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便秘总有效率72.4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痤疮总有效率79.31%,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便秘改善者中痤疮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便秘无改善者中痤疮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与痤疮的临床疗效存在正相关性(r=0.57,p<0.05)。结论:自拟理气通便方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临床疗效确切,便秘与痤疮的临床疗效存在联系。实验研究1.便秘与痤疮相关性实验研究目的:构建便秘合并痤疮动物模型,探讨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及其联系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便秘组、痤疮组、便秘合并痤疮组(复合组)。构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大体形态及组织HE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与TLR4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α、IL-2、IL-4、IL-6、IL-10及TNF-α含量,16s多样性检测粪便肠道菌群。结果:三组模型动物一般情况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复合组与便秘组、痤疮组均有差异;复合组、便秘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痤疮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复合组、痤疮组大鼠耳廓出现皮损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便秘组大鼠耳廓无皮损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便秘组、痤疮组、复合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 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IL-10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 α含量高于痤疮组、便秘组,IL-10含量低于痤疮组、便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痤疮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均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复合组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TLR4水平高于痤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低于正常组;痤疮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与正常组无差异;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低于痤疮组;复合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与便秘组无差异;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在门、属水平上差异明显;TLR2、TLR4水平均与IL-1α、IL-4、IL-2、IL-6、TNF-α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与IL-10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性;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软壁菌门丰度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存在相关性联系。结论:便秘合并痤疮模型构建成功,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联系便秘与痤疮的可能机制之一。2.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中药对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中药改善便秘合并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40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予中药低、中、高三种剂量灌胃,阳性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灌胃,空白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观察治疗后动物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及组织HE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耳廓组织中TLR2与TLR4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α、IL-2、IL-4、IL-6、IL-10及TNF-α含量,16s多样性检测粪便肠道菌群。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24小时粪便数量及重量、耳廓皮损及HE染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TLR2及TLR4水平、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群落结构、门属水平物种丰度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24小时粪便数量多于空白对照组,粪便重量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耳廓皮损、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α、IL-2、IL-4、IL-6、TNF-α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IL-10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TLR2、TLR4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明显;中药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在门、属水平上一些物种丰度与空白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大鼠模型的作用明显,能够显着改善便秘及痤疮的指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可能是中药改善便秘合并痤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田银兰[4](2016)在《大肠水疗法治疗中老年性便秘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大肠水疗方法治疗中老年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纳入80例中老年便秘病人,分大肠水疗组和麻仁组各40例,大肠水疗组病人早晨起床后喝水800mL+蜂蜜水,然后三餐之间各加用水、水果1次,主食上调整主食量+粗粮+粗纤维食物,而麻仁组给予单用口服麻仁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20mL。两组病人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病人便秘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两组病人治疗疗效结果比较,麻仁组总有效率为77.5%,而大肠水疗组总有效率9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5)。[结论]大肠水疗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病人便秘及消化不良的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魏丽萍[5](2016)在《益气养阴润肠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与聚乙二醇4000散剂(商品名:福松)做对照,观察益气养阴润肠汤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研究其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由此进一步评价益气养阴润肠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远期疗效性,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符合气阴两虚型老年便秘患者60例,按每个病人就诊时生成的就诊号,制成EXCEL表,运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益气养阴润肠汤,对照组运用福松。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月,治疗期间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停药2个月后的复发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经统计学处理来评估分析。结果:(1)在改善临床总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改善临床总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在改善临床总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临床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总症状;治疗后两组总症状积分差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总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差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在改善临床次要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神疲懒言、气短乏力、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次要症状;治疗后两组次要症状积分差值比较,除气短乏力积分差值P>0.05外,其余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气短乏力方面,治疗效果相当,在改善神疲懒言、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组复发率3.57%,对照组复发率22.7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导师经验方益气养阴润肠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在改善临床总疗效、临床总症状、临床主要症状、临床次要症状及复发率方面,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聚乙二醇4000散剂(福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李鸥[6](2014)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功能性便秘(c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r, CFC)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消化道顽症,是指由于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特征的病症,以排便费力、粪便干结有排便不尽感及排便肛门阻塞感为主症,主要由于生活起居调摄不当、情志过极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顽固性难治性疾病。便秘病中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称为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功能性便秘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17%,’好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1:3,中国成年女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率为12.8%左右,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性便秘患病率明显增加。功能性便秘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西医多于局部给予对症处理,然措施不多,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如果临床经常应用泻剂,久之易形成泻剂依赖的顽固性便秘。因此治疗上不能只重局部,须整体辨证论证施治,中医施治正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见长,擅长于整体调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里便秘是指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而排便困难者,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历代中医文献对便秘均有记载,《黄帝内经》称“大便难”,《伤寒论》分“阳结”、“阴结”及“脾约”,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的麻子仁丸,为治疗虚秘,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华佗《中藏经》云:“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司.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可传大肠”;《医经精义.脏腑之言》日:“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兰室秘藏·大便结燥》日:“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又有年老体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证治要决》:‘气秘者,因气滞而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燥而不通”;《重订严氏济生方秘结论》:“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往往皆令人秘结。”至清代《杂病源流犀浊》才首见“便秘”病名。《中医内科学》将便秘证型概括为:实秘、虚秘两大类,其中实秘包括热秘、寒秘、气滞秘;虚秘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型。《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将便秘分型为:热秘证、气秘证、虚秘证、冷秘证4个证型。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过食辛热炙焙厚味,嗜饮酒浆,大肠积热;或情志郁结,或久坐少动,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或年高体弱,阳虚阴盛,阴寒凝聚,阳气不通,腑气壅遏;或病后,产后,劳倦内伤,气血津液亏虚,以致无力传送或肠道干涩,失调难下。因此将便秘分为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脾胃积热、阴寒积滞、气机郁滞)两端,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治疗原则。其中有研究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与肺脾肝肾脏密切相关: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肺实气壅,气机郁滞或肺虚气陷,升降失调,致清阳不能生,浊阴不能降,从而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形成上窍塞而下窍闭;②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互为表里。脾喜阳,胃喜阴;或感受外邪,或内伤湿邪,脾胃阴阳失调,则脾升胃降机能失常。脾气不升,则生嗔满;浊阴不降,则大便秘结;③肝主疏泄。疏即疏通,疏布水谷精微;泄即发泄,泄下糟粕;④肾开窍于二阴,肾藏精而主五液,肾阴不足,则津液亏乏而便燥;肾阳不足,则传导无力而便涩。罗先涛认为该症与肺脾肾及大肠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或肺虚大肠津液不足则糟粕易滞肠道;脾虚则大肠传送无力,大便艰涩难下;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阴虚则肠道干涩,肾气不足则影响肠道传导,上述诸因最终都可形成便秘。王联庆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通,手阳明大肠之脉络肺属大肠,肺气肃降,则大肠通畅,出入有常。肺气上逆,则大肠腑气壅滞而见便秘,腹胀。反之,大肠积滞不通,亦能影响肺之肃降。凡肺经实热,久病体虚,久咳耗伤肺气均能影响肺脏功能而致便秘。提出便秘从肺论治,分别从肺热炽盛,大肠燥结;肺阴不足,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论治。张小军认为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饱食、过食,还是偶尔的贪味多餐,暴饮暴食。“饮食百倍,脾胃乃伤”。温淳肥甘日常不离其口;无论宜否,漫事滋补,滞脾困脾;食不能时,尤其临卧,夜间进食,脾不运化,加之生活安逸,久坐多卧不劳,脾胃功能呆滞,致“水谷化失其正……津液败,而血气既成痰液”。痰浊内生,而肺为贮痰之器,已成之痰壅积太阴,遏阻肺气,肺气郁而不得宣肃,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脏病及腑,大肠腑是以不得顺降,则糟粕不能变化而出,潴留肠腑,故见便秘。故便秘从痰论治,治宜健脾行气化痰。许立涛等,杨晓海提出便秘从瘀论治。便秘多由气血亏虚,而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乏力;温煦不足,则气血运行失常,产生瘀血,瘀血一旦形成则影响气机升降致肠道传化功能障碍而引起便秘。而大便日秘久积,势将影响肠腑气血运行,有加重瘀血或导致瘀血形成,便秘致瘀血,血瘀又致便秘,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用中医的传统理论及整体观念,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通过辨证论治,应用药物与针灸,对女性慢性便秘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繁多,而中药、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经验也较多,施治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因此,只有进一步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探讨和积累针灸和中医中药的经验,以便更好的为广大女性患者及其他人群解除痛苦,改善和提高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针刺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研究针灸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女性热秘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等症状的作用及优势,从而为进一步提高目前对女性慢性便秘的诊疗水平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目的:以中国传统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科研设计,选择科学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初步探讨针刺联合中医药辩证施治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效果研究,为临床上治疗女性慢性便秘探索一条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肛肠科和针灸科诊治的女性热秘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关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按1:1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基础治疗为禁食辛辣食品,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照组在给予口服麻仁丸中药调理(中药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给予麻仁丸+针灸联合中医药辩证施治(中药+针灸治疗组),针刺以取大肠经、大肠募穴及下合穴为主,用泻法。基本处方:取双侧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随证配穴:泻曲池、合谷。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2mm、长40-50mm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20min、体弱者15min。留针期间每5min行针1次。上下午各治疗1次,2次/天,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和便意等主要症状变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疗效判断参照2012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并结合便秘症状积分改善拟定。治愈:大便变软,能正常排出,停止治疗两个月无复发,便秘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2-3天排便1次,粪便性状基本正常,排便时无明显不适感,便秘明显改善,便秘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排便较治疗前好转,但仍有不适,停止治疗后复发,便秘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便秘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的例数进行具体分析并相互比较。结果:1.中药+针刺治疗组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好于中药对照组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Z=8.037,P<0.005)。2.中药+针刺治疗组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临床治疗过程中,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和排便不尽感发生例数少于中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中药+针刺治疗组出现晕针1例,给予处理均缓解,胃肠反应呕吐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率7.5%,余无特殊;中药对照组出现明显胃肠反应如呕吐3例,腹泻2例,便血1例,不良反应率15.0%;中药+针刺治疗组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中药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6,P=0.004<0.05)。中药+针刺组呕吐和腹泻的发生例数少于中药组患者例数,其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也小于中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根据慢性便秘患者症状进行正确的中医辨证分型,针对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进行合理的针刺联合中医药辩证施治,疗效非常显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张娟[7](2013)在《行气润肠法治疗痔术后便秘42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观察行气润肠法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采用行气润肠法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便秘各项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腹胀6个方面。各症状采用积分的方式统计,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以α=0.05为水准进行双侧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各症状积分及总症状积分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两组在粪便性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无差异;两组在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腹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的总症状积分及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行气润肠法在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腹胀、总症状积分及总疗效方面优聚乙二醇4000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痔术后便秘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
刘爱军[8](2012)在《侯振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肾通便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侯振民名老中医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跟师体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侯振民教授,男,75岁,主任医师,全国着名中医内科专家,省优秀专家,山西省干部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指导老师,是全国第三届和第四届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近50年,开展研究课题10项,经省科委鉴定的5项,其中“耄塞通丸”1992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目的:探索挖掘侯振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渊源及其形成过程,系统整理总结侯老的学术思想,因此能准确、系统地总结侯老的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是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鲜活而极具实用性的智慧财富,也是旨在完整保留侯老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以便深入继承和发扬侯振民教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仅使广大患者受益,还使后学者学有所宗,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方法:本论文通过回顾整理研究了侯老的成长学医过程、工作经历、获得荣誉等,同时整理了3年来跟随侯老临床实践学习记录的跟师笔记、心得体会,侯老临证的典型医案,学习领会老师的论文和着作以及日常和老师的深入交流,全面收集了老师的诊疗资料。并在侯老指导下学习《伤寒论》《中医内科新论》等中医经典书籍,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而探索、挖掘、归纳、总结了侯老的学医工作经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形成的渊源及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从而撰写成本论文。成果:侯振民学术思想起源归纳有三个方面:第一源于历代文献,例如《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学》《内经》、《伤寒》、《金匮》《医宗金鉴》、《类证治裁》等;第二源于师授,侯老曾拜师张子琳先生、李翰卿老师、刘渡舟教授、印会河教授;第三源于多年临床经验。经过长期的理论提高、名师指点和临床磨练,不仅成就了侯老的中医事业,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侯老善学好问,勤于实践,集各家之长,注重中西医结合,应用“补肾法”治疗老年病,临床以“抓主症”为主,灵活化裁古方和先师方,善用经典方治疗疑难杂病,深得患者好评。具体表现在:辨识疾病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侯老在临床将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学的检查诊疗方法相结合,做到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使两者优势互补,并着重发挥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神经性疾患及病后调理的特有专长。治疗老年病注重补肾。侯老认为,老年病是在老年人五脏功能减退,阴阳渐衰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老年病的根本病理是“以虚为本”所谓“虚”是指以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变化,它包括了人体的功能活动不足,抵抗能力低下,内脏实质损害、老化以及营养物质匮乏等,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规律,集体由盛变衰,衰老是老年期的生理变化,也是老年病的病理基础。因此,侯老认为老年病与肾虚确有内在联系,临床上老年老慢支、肺气肿、老年糖尿病、老年性性痴呆、老年便秘、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前列腺疾病这老年六大症均与肾虚有关。抓主症治疗疑难杂病。认为治疗疾病就好似解决矛盾,在众多的症状中,只要解决了主要症状,其他症状也就因刃而解了。如在整个呼吸系统疾病中,以抓“痰”为主症。认为痰主要分有痰、无痰与白沫三种,更符合临床实际,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再如从脏腑功能论治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首先分胃与肠。胃与肠同属六腑,主通主降,故六腑多以不通不降为病。脾胃相表里,脾为五脏之一,主升主运,故脾病多见不升不运;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故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证中属虚者常按脾虚论治,属实者则从胃治之。善用经方治疗杂病。临床突出治疗在汗症、高血压、口腔溃疡等疾病。对郁证的辨治。一般而言郁证多由气血痰火湿食所致,侯老在临床中分为气郁、火郁、肝风、痰(湿)郁、食郁、血郁。其中肝风的致病原因有二:一为火郁而化风;二为血郁生风,治疗均应清散风热。增加了郁证的内容,也提高了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对疼痛的辨治。侯老在临床中认为因个体差异,临床对疼痛的辨识更应分性质、部位。以疼痛性质分为气、血、寒、热、虚、实六类;以部位分常见有痹痛、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少腹)、腰痛等,做到辨证准确,对症治疗。并以验案举例的形式总结了侯老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临床经验。整理总结了侯老治疗内科杂病的一些临床经验,例如清燥救肺汤加减和《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证型的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续断键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心衰肾衰的临床应用;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经验。结论:侯振民是全国着名中医内科专家,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随侯振民教授三年临床学习,略微学习到侯老的一些临床思路,现将侯振民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稍作总结,探讨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便深入继承和发扬侯振民教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推广运用老师的临床经验,惠顾后人,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目的:观察益肾通便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虚证)的短期疗效及对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应用益肾通便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便通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定,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症状积分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通便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虚证)患者的短期疗效满意,可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
刘德龙[9](2012)在《补中润肠合剂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补中润肠合剂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并与酚酞片相对照,判定补中润肠合剂对改善脾气虚弱型便秘及相关症状的优势。方法:治疗组:将纳入治疗组的30例脾气虚弱型便秘患者,每日早晚空腹各予中药枳实消痞汤一袋。中药直视汤的组成及汤剂的制法:以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枳壳10g、厚朴15g、郁李仁10g为一剂。由沈阳市肛肠医院制剂室使用煎药机将每剂中药浓煎至100m1的中药汤剂两袋;(2)以7天为一个治疗观察疗程,每日一剂,连服7天。对照组:(1)将纳入对照组的30例脾气虚弱型便秘患者,每日晚睡前予果导片100mg口服;(2)以7天为一个治疗观察疗程,连续服用7天。以上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嘱患者忌食辛辣之品,注意作息,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进行电话回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分级并记录总积分,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药补中润肠合剂可以明显减轻脾气虚弱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服药过程中,对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中药补中润肠合剂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与酚酞片相比在改善排便费力、粪便性状及预防便秘复发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能促进便秘症状消退,减少便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1补中润肠合剂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理论充分,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0%。明显优于果导片对照组(P<0.05)。2.补中润肠合剂对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上对于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无关,均有显着疗效。3.补中润肠合剂在治疗后21天时疗效最好。4.该法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可靠。
王茜[10](2009)在《倡导人体环保工程,引领健康时尚生活》文中提出一、引言在自然环境、生存环境都遭到严重破换与污染的今天,环保已一个成为全球性最严峻的话题。人类生存在有限的空间里,身体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接触交流着,当今自然环境阳光、空气、水源、土壤受到严重破坏,当代人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科学数据表明,人每天接触来自外界的有毒物质达37种,这些物质悄然潜入人们的身体内。此外,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也达22种。毒素的"内外夹攻",严重地影响着人体健康。
二、大肠水疗临床观察17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肠水疗临床观察172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文献综述 |
1.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概述 |
1.1 定义 |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1.3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
2. 流行病学信息 |
3. 患者生活质量 |
4. 疾病治疗 |
4.1 现代医学治疗现况 |
4.2 我国传统医学治疗现况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证据图评价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
2.3 文献筛选 |
2.4 数据提取与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
2.5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3.2 文献基本情况 |
3.3 文献发表情况 |
3.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3.5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
3.6 证据分布图 |
4. 讨论 |
4.1 研究主要发现 |
4.2 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 |
1. 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纳入研究方法学设计特征 |
3.3 纳入研究临床特征 |
3.4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
4. 讨论 |
4.1 该领域RCT方法学特征存在的不足 |
4.2 该领域RCT临床特征存在的不足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成药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的网状Meta分析 |
1. 背景 |
2. 方法 |
2.1 研究方案注册 |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
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4 文献筛选 |
2.5 数据提取 |
2.6 偏倚风险评估 |
2.7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筛选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3.4 Meta分析结果 |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6 一致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
3.7 Rank排序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来源 |
3.2 临床资料 |
3.3 分组原则 |
3.4 治疗方法 |
3.5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
3.6 辅助检查 |
3.7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治疗效果分析 |
4.2 各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
4.3 各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
4.4 各组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积分比较 |
4.5 各组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积分比较 |
4.6 各组结束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随访症状积分比较 |
4.7 各组结束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随访复发率比较 |
4.8 各组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比较 |
5 讨论 |
5.1 特色与创新 |
5.2 选方依据 |
5.3 方剂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6 不足与展望 |
7 结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目标 |
2 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材料 |
2.2 造模与分组 |
2.3 给药方法 |
2.4 检测项目及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2.6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菌落数量 |
3.2 首粒黑便排出时间 |
3.3 胃残留率 |
3.4 小肠推进率 |
4 讨论 |
4.1 肠道菌群 |
4.2 小结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研究 |
1.1 病名演变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方法 |
2 西医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 |
2.1 概述 |
2.2 发病机制 |
2.3 发病原因 |
2.4 治疗方法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便秘与痤疮关系研究概述 |
1 便秘与痤疮的概念 |
2 便秘与痤疮的关系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便秘的中医及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
1 便秘的诊断 |
2 中医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
3 现代医学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
4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便秘与痤疮相关性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存在问题与不足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4)大肠水疗法治疗中老年性便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益气养阴润肠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疗效评价标准 |
5 治疗 |
结果 |
1 两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观察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3 益气养阴润肠汤的立论依据 |
4 益气养阴润肠汤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益气养阴润肠汤的作用机制探讨 |
6 不足之处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临床观察病例统计表 |
附录 2:临床症状评分表 |
附录 3: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录 4: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5: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6)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退出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8 疗效判断 |
1.9 不良反应 |
1.10 统计学分析 |
1.11 总结与资料保存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后排便频次变化结果 |
2.3 两组治疗后排便费力程度变化结果 |
2.4 两组治疗后排便时间和排便不尽感变化结果 |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3.1 便秘的中西医临床特点 |
3.2 便秘的西医治疗方法 |
3.3 慢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特点分如下几种类型 |
3.4 女性便秘患者的临床常见病因分析 |
3.5 针剌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女性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临床观察相关量表 |
致谢 |
(7)行气润肠法治疗痔术后便秘4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混合痔诊断标准 |
1.2.2 混合痔术后便秘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1.4 病例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术中操作 |
2.3 术后常规处理 |
2.4 试验方法 |
2.4.1 治疗组 |
2.4.2 对照组 |
2.5 观察指标 |
2.5.1 粪便性状评分标准 |
2.5.2 排便时间评分标准 |
2.5.3 排便费力评分标准 |
2.5.4 排便不尽感评分标准 |
2.5.5 肛门直肠阻塞感评分标准 |
2.5.6 腹胀评分标准 |
2.6 疗效评定标准 |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8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术前各项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
3.2 术前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 |
3.3 术后各项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
3.3.1 类便性状积分比较 |
3.3.2 每次排便时间积分比较 |
3.3.3 排便费力积分比较 |
3.3.4 排便不尽感积分比较 |
3.3.5 肛门直肠阻塞感积分比较 |
3.3.6 腹胀积分比较 |
3.4 术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
3.5 术后总疗效比较 |
3.6 安全性评价 |
3.7 脱落情况 |
4 讨论 |
4.1 痔术后便秘病因病机 |
4.1.1 卧床少动 |
4.1.2 饮食精少 |
4.1.3 伤口疼痛 |
4.1.4 情志变化 |
4.1.5 年老体弱 |
4.1.6 手术损伤 |
4.2 临床表现 |
4.3 治疗 |
4.3.1 行气润肠方概述 |
4.3.2 方药分析 |
4.3.3 现代药理学作用 |
4.3.4 辩证加减 |
4.3.4.1 肺脾气虚 |
4.3.4.2 阴虚津亏 |
4.3.4.3 胃肠实热 |
4.3.4.4 热迫血行 |
4.4 聚乙二醇4000散 |
4.4.1 主要成分 |
4.4.2 作用机理 |
4.4.3 临床应用 |
4.4.4 不良反应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痔术后便秘用药情况观察表 |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侯振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肾通便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侯振民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侯振民的学术渊源及各家学说 |
参考文献 |
侯振民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整理和总结 |
第二部分 侯振民老师益肾通便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虚证)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研究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补中润肠合剂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病名记载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 |
4 问题与展望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 方法 |
3、治疗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大肠水疗临床观察17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D]. 孙屿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六磨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肠道气滞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郭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3]便秘与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自拟理气通便方干预气滞型便秘合并痤疮的研究[D]. 蒋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大肠水疗法治疗中老年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 田银兰. 全科护理, 2016(15)
- [5]益气养阴润肠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魏丽萍.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6]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女性热秘型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李鸥.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2)
- [7]行气润肠法治疗痔术后便秘42例临床疗效观察[D]. 张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8]侯振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肾通便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虚证)的临床研究[D]. 刘爱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9]补中润肠合剂治疗脾气虚弱型便秘临床研究[D]. 刘德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10]倡导人体环保工程,引领健康时尚生活[A]. 王茜. 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