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新津 611430)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2月~2015年3月在中心和定点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的肝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符合本次调查标准的患者共391例,其中171例发生肝损伤,发生率为43.7%;在171例肝损伤患者中,152例(88.9%)发生于90天内;114例患者出现肝炎的典型表现(66.7%),57例患者则全无症状(33.3%),只在作肝功能检查时发现异常。经治疗,156例(91.2%)患者痊愈或好转,15例(8.8%)患者未愈。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对其应注意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24-02
Anti-tb drugs cause liver damag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171 cases
Li jing, Liu Fengrong. Xinjin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 sichuan province, xinjian, 611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rch 2012 in the center and the fixed-point hospital for T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unc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Up to the standard of the survey, a total of 391 cases of patients, including 171 cases of liver damage, the incidence is 43.7%; In 171 patients with liver injury, 152 cases (88.9%) occurred in 90 days; A typical manifestation of 11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66.7%), 57 patients without symptoms (33.3%), only found on liver function examination was abnormal. After treatment, 156 cases (91.2%) patients cured or better, with 15 cases (8.8%) patients. Conclusions A high incidence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in a timely manner.
【Key words】Anti-tb drugs; Induction; Liver injur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标准的短程化疗方案异烟肼(INH)、利福平(RIF)、吡嗪酰胺(PZA)三药的联合使用和全程治疗,更增加了肝脏的损害。本文对中心医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171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2012 年2月-2015年3月在中心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患者。(1)结核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在2005年的临床指南,TB小册子”[1](2)使用的治疗,初始计划2HRZs(E)/4小时。复治方案:2hrzes/6个HRE,间歇性或每日治疗;或通过的H,R,Z,S,E,阿米卡星演化的其他适当治疗,但至少应该包括H,R,Z三种药物。(3)在抗结核治疗至少在第五、第六、第七个月的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的研究。
1.2 排除标准
(1)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异常;(2)依从性差(服药率<药物应该是90 %);(3)非本研究其他抗结核药物;(4)没有完成6个月的观测时间。
1.3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诊断标准
根据2010 年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使用正常剂量药物过程中,出现:(1) 连续两次检测ALT>1×ULN(正常值上限40U·L-1),或和TBIL>1×ULN(正常值上限20.5μmol·L-1);(2) 或单次检测ALT>2×ULN 或TBIL>2×ULN,符合上述两项之一的即可定义为药物性肝损害。
1.4 统计分析
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肝损伤情况对比
(1)171例肝损伤患者中,男性发生率为44.2%,女性为42.9%,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 60岁者发生率为42.1%,年龄14~60岁者发生率为43.8%,虽然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肝损伤程度均较重(3例中度损伤,2例重度损伤)。结果见表1。
2.2 不同用药时间肝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17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用药5~90d内发生肝损伤152例,占88.9%;用﹥90d,19例,占占11.1%。结果见表2。
3.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首先考虑停药,但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并非都须停药;停药可增加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性,故一般轻微的转氨酶升高情况可不停药,但必须及时护肝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轻度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在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或硫普罗宁,每周复查1~2次肝功能。中重度肝损害者则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硫普罗宁,并配合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肌苷、茵桅黄静滴。胆汁淤积性肝损害:停用抗结核药物,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每周复查1~2次肝功能。
总之,具有高危因素患者要做好早期保肝治疗,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
[2] 夏愔愔,詹思延.国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19-423.
[3] 肖清华,邓泽珍,刘建湘等.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 29(12) :760-761.
论文作者:李静,刘凤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损伤论文; 抗结核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肝功能论文; 发生论文; 结核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