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中医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1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性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身患急重病而具有心理压力,在病情的打击下,患者常会表现着焦虑、抑郁、暴躁等负面情绪,严重的影响了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因此,本研究采用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情绪患者进行干预,希望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1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5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为17~74岁,平均年龄为(45.25±7.5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为15岁~76岁,平均年龄为(44.57±7.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具有包括:(1)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告知治疗的安全可靠性,患者由于患病造成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调整患者的心理,及时减压,护理中保持微笑,使患者放松[2]。②音乐能使患者放松,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因此,询问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患者喜欢的曲目,在睡前播放舒缓动听的音乐,每天播放15~30min,每周更换音乐曲目,减少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年轻患者选择数字视频播放器等较为先进的电子设备,播放短片或视频,调节患者情绪。(2)健康教育:由我院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保证每位患者及其家属都能够理解并详细掌握。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并发症等[3]。同时告知患者术后不应该进食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且多进食一些碱性食物,改善胃的酸碱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对患者比较重视的问题进行多次、详细讲解,同时可以和患者进行交流、探讨等。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情况:采用SAS评价,焦虑自我评价共4分,主要评价焦虑、抑郁出现频率,评价标准: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全部有,分值越高,焦虑越严重。
②抑郁情况:采用SDS评价,抑郁自评量表包含20个项目,分为4个等级,包括精神病性情绪症状、躯体障碍、精神运动功能障碍、抑郁、精神障碍,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
③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调查(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身体、社会和物质,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本文数据,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采用“±S”表示,两组间采用t值进行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两组间采用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尤其病情紧急,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包括环境、身体等方面的护理,护士利用各种方法表达对病人关心,协助病人调整情绪[4]。倾听病人感觉,对工作、生活、家庭的担忧。引导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鼓励其家属给予病人支持和爱。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精神神经系统反应、色素沉着等不适。在治疗前说明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病人在心理有所准备。在护理操作时严肃、认真,关心和体贴理解,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应有的尊重,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持其心情舒畅,同时心理护理也是重要的干预措施,能够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5]。
本文对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它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 I z z a r d A S,R i z z o n i D,A g a b i t i- R o s e i E,e t a l. S m a l l a r t e r y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a d a p t i v e c h a n g e s a n d t a r g e t o r g a n d a m a g e. J H y p e r t e n s,2 0 11,2 3(2):2 4 7- 2 5 0.
[2]黄莉.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9):144-145.
[3]陈春兰.赋能心理护理在降低危重患者焦虑程度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516-5517.
[4] 杜雪莲,彭雅琴,陈英等.音乐干预对 急性心肌梗死 术后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5):118-119.
[5]张朝霞,陈玉丰,曾国华等.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1):1908-1909.
作者简介:庹飞艳(1979-),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护理本科学士学位,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庹飞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