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临泉县供电公司 安徽阜阳 236400)
摘要: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各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量正处于不断攀升的趋势,这便向供电企业对于用电管理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不仅可对供电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也可能造成电力系统的损害。文章从当前供电企业在安全管理这以环节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1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缺乏到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当前大部分供电企业虽已出具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往往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相关制度的管理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供电企业对于安全管理意识的匮乏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过于将生产重点放在生产效益方面。在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大部分施工人员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均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抱着侥幸心理进行违规操作,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形成。②管理人员监管不力。部分管理人员在进行电力机械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机械好坏的判定方法往往过于武断,或是态度上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导致机械中存在的故障难以得到及时排查,由此为后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埋下难以预估的隐患。
1.2疏于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即指将相关的安全知识、管理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向相关人员进行高度渗透,使其在对于安全管理的问题上能够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但在当前的供电企业中,相关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知识一知半解的现象却层出不穷,不仅表现为管理者的重视度不足,也表现为执行者的行动力不足,导致员工难以从根本上对安全管理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在法律知识、职业素养、道德教育等方面未经受专业性质的培训,导致对安全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更多的倾向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因此在安全文化教育方面难免疏于管理,导致管理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形成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隐患。
1.3缺乏严格的安全器具管理制度
器具作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条件,对其进行妥善管理对于整体安全管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在当前的供电企业中,对于安全器具的管理却往往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对于安全器具缺乏必要的定期检测,导致部分已经出现损坏的器具继续投入于生产工作当中,由此形成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隐患;②对于已经到达报废期的安全器具,部分企业为缩减成本开支,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将其投入使用,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总而言之,供电企业的大部分器具均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在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极易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将对电力的安全运行形成损害。
1.4安全生产考核制度缺乏健全性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安全生产工作流程起到监督作用,以维护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但在当前的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相关考核制度的实际价值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奖惩制度缺乏明确性。大多数考核制度当中仅仅侧重于“罚”的方面,在“奖”的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激励力度,导致相关人员落实考核制度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②考核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以走过场的形式为主,在落实责任方面难以具体落实到个人头上,导致了管理价值的流失;③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导致部分投机取巧的员工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与踏实工作的员工一致,易形成待遇失衡现象。
2提升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注重构建安全管理文化体系
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首先要构建安全管理文化体系。首先,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针对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有目的的调查和研究,从而明确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希望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建立提供最直接的一手资料。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调查资料,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并且对员工进行普及和宣传,而对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宣传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在工作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宣传,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从而达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所有有利条件,真正发挥安全管理文化的作用,促进供电企业的安全运营与发展。
2.2提升供电企业工作规范性
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一般的供电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操作规范与流程,但是由于缺乏监督与约束,麻痹大意的现象时有发生,基于此,强化供电企业安全责任,提升供电企业工作的规范性,是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从职能作用来看,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项目。
2.3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
合同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仅靠合同管理机构难以完成管理职能,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合同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制度来规范、协调各方的工作,使合同的签订、履行和争议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一是建立合同审查会签制度,一般合同由业务部门、技术部门、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部门分别审查,重大合同还须由安全部门、财务部门、主菅领导审查,由参与审查的各部门和人员提出审查意见,对存在的问题经整改后会签。二是建立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其他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同时,将相关事件的责任分工到组,便他们明确自身工作范围和责任,尽心尽职地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实施合同管理。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与工程重大变更相关的事件,如项目估算该重大变更对工程成本、进度的影响,及时通过双方谈判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2.4加强施工合同变更索赔管理
合同变更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比较频繁,而合同变更往
往会导致索赔纠纷,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利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对变更索赔项目要依据相关合同条款,重视现场签证,及时记录、收集整理所涉及的文件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2.5优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优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保证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择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挑选优秀人才,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人才优势,保证合同管理过程井然有序。二是组织好在职培训。根据企业与市场结合,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合同管理工作。三是建立专业考核制度,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意识、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从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性、客观性管理,就应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并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以实现供电企业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及常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8).
[2]冯高敏.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
[3]郝天宇.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5,(1)
论文作者:朱焕焕,陈青阳,刘晨光,韩将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供电企业论文; 合同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器具论文; 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