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几点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几点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反全球化运动”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反全球化运 动?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运动的性质?为什么发达国家既是全球化的 中心和动力源,又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中心和动力源?如何估计这一运动的发展前景和影 响?本文想在这些问题上作一探讨。

反全球化运动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迄今,它往往带有大规模街头示 威的特点。示威者与当局发生冲突的消息时有所闻。1999年6月,2000多人在伦敦的游 行示威演变为一场骚乱,冲突中42人受伤,财产损失估计达100万英镑。同年12月,世 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会场外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警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并实行宵禁。2000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年会时,1万多人示 威游行。他们包围了会场,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在冲突中约有100人受伤,交通被阻 断,街道两旁的商店受到破坏。同年12月,欧盟尼斯首脑会议期间,5万名左右的示威 者在会场外游行。冲突中有24名警察受伤。2001年6月中旬,欧盟在瑞典召开首脑会议 时,也发生大规模的骚乱活动。时隔十天,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全球 化运动。参加者在和警方的冲突中,有几十人受伤,世界银行被迫取消了在那里举行年 会的计划。同年7月,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八国首脑会议时,意大利部署了1.5万名警 察。参加示威的人数多达15万人以上。结果1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同年11月世贸组织 多哈会议期间,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街头冲突,游行者只在市中心举行了“无声面对 WTO”的抗议活动,但这和“9·11”事件后的国际反恐形势有关系。尽管如此,会议举 办者仍然如临大敌。美国“贝里流”号两栖攻击航母及另两艘军舰以及2000多名海军陆 战队开到卡塔尔海域,为会议提供保护。这些,在近一、二十年中是少见的现象。

应当说,自从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后,对经济全球化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 看法。在冷战后的诸多问题中,反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意见虽然一直存在,但那时并 没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作“运动”。或者说,反对全球化的观点和意见在20世纪90年代之 前,还没有演变成目前这样有组织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在这之前,批评甚至批判全 球化的观点和意见主要见之于报刊、杂志和书籍,在学界和政界中流传。它从什么时候 开始变成了目前这样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国内外并无定说。(注:有的学者认为,反 全球化抗议活动始于1995年。参阅李道胜:《谁在反对全球化?——西方反全球化浪潮 析》。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guoji/24/20010724/518937.html。)但从 上个世纪末开始,反全球化运动成了一种连续发生的,而不是一次性的、单独的事件; 国际性的,而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现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而不是单独的、个 人的行为。它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在过去是未曾有过的。

在谈到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时,人们常常把全球化引起的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视 为主要原因,并把发达国家中受全球化损害的弱势群体作为反全球化运动的主导力量。 这一看法是否完整和准确,还可商榷。

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同当前这种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大框架中形成的全球化潮流 本身所包含的各种缺点和消极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没有疑问的。问题在于,当 前的全球化固然是造成全球范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但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并不限 于全球范围贫富差距扩大这一点。除贫富差距扩大外,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至少还表 现在以下两点上。一是对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巨大冲击, 从而造成新的社会不平衡。二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和危机传导机制的发达使金融危机的风 险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20世纪90年代是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年代。这进一步暴露了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多边体制的内在缺陷。反全球化运动兴起于上世 纪90年代,与此有很大关系。参加反全球化运动的也不仅是弱势群体。其次,经济全球 化固然是造成全球范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但却不是惟一的原因。除了经济全球 化因素外,世界贫富差距所以呈现扩大趋势还有深刻的制度性和政策性原因。把贫富差 距扩大完全归因于经济全球化是有失公允的。最后,我们在谈到反全球化运动反对的目 标时,常常强调它反对的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规则,以及富国 利用全球化“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区分有合理的方面。我们要采取措施对经 济全球化进行管理与调整,目的就是要限制和改革目前的全球化中的这种不合理性。随 着国际旧秩序逐渐得到改造,全球化引起的两极分化等现象,会有所减缓。另一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和贫富差距扩大之间,又存在不可分割的、有机的联系。经济全球化是以 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比较而言,它有利于竞争力强的国家、企业和群体,不利于竞争力 弱的国家、企业和群体。即使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得到了根本的改造,这种状况也很难 根本改变。即使拿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来说,它们一方面固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 的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大批企业破产和许多人失业。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说过: 不要以为技术创新就像是在公园散步,每个人都能高高兴兴;技术创新是一个很残酷的 过程,如果你成功了,你将毁掉别人的事业。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力求避 免出现这样的后果。

除了经济全球化本身所包含的各种缺点和消极因素外,决定20世纪90年代反全球化运 动兴起的还有以下原因:

1.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新一轮跨国合并和兼并的高潮使跨国公司得到新的发展。到90 年代后半期,跨国公司的规模达到这样的程度,在世界100个最大的经济体中,51个是 跨国公司,只有49个属于主权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国家主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 过去我们往往只强调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影响,而不注意它对发达国家主权的挑 战。实际上,二者都是存在的。美国国会在辩论建立世贸组织问题时,有的议员所以投 了反对票,是因为有关协议“使多国公司享有太多的特权”。例如,协议规定,如果一 国政府的法律损害了一家大公司的利益,该公司有权起诉该国政府。(注:法国《回声 报》2000年5月23日文章:“过分秘密的国际组织”。)法国《回声报》刊文认为,全球 化只有利于世界头100家到200家大型企业,并加强了商界对劳工界的权力。(注:法国 《回声报》2000年5月22日文章:“多国公司成为非政府组织的攻击目标”。)文章认为 ,跨国公司污染环境,没有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造成社会分裂以及富国更富,穷国更穷 。这种看法不管是否全面,它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意见。

2.冷战的结束一方面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它包含的积极和消极方面都更加充 分地显现出来。而前苏联的垮台和外部武装威胁的消失,使发达国家内部的矛盾更加突 出了。反全球化运动是冷战后发达国家内部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大爆发。加上冷战结 束后,美国力图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大力宣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引起欧洲等其 他发达国家的不满。这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主力在欧洲的重要原因。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等国际风 云时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使人们对世界三大经济组织的存在及其价值提出了疑问。反 全球化运动提出的口号,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它们的。有的甚至提出了“取消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打倒世界银行”和“抛弃世界贸易组织”等口号。被称为反全球化运动思 想家的苏珊·乔治说:“我们需要的是另外的国际组织”。更多的参与者则要求加快改 革世界三大经济组织,改变“少数精英人物未经讨论就秘密作出决定”的不民主状况。

4.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为“反全球化运动”的酝 酿和组织,以及运动的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手段。

总之,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原因。其中既有经济,又有政治的原 因;既有国内,又有国际的原因;既有政策性的,又有制度性的原因。反全球化运动是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全球化“自我矛盾”运动的产物 。

目前的反全球化运动,参加者的成分庞杂。它并无统一的目标和主张。它也不是一种 具有单一性质的运动。

对于运动的参加者,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参加者的个人“成份”。他们大 致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反对现存国际秩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人。他们是资本主义制度 下的左派分子。二是对经济全球化持极端看法的人,如某些极左分子和右派分子。三是 经济全球化的受害者和弱势群体,他们之中也有对现存秩序和制度持反对或批判态度的 人。四是环保主义者、性平等者、种族主义分子、无政府主义者等其他人。上述各类人 群各占多少比重,目前并无准确的统计。但从总体看,人权主义分子、无政府主义者以 及性平等者等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提出的口号和主张也不是运动的主流。运动的参 加者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反对全球化和在全球化潮流中利益受到损害的人和弱势群体 。二是对跨国公司行为以及对国际经济组织行动准则不满的人。三是对现存制度和秩序 不满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反对全球化”和“在全球化潮流中利益受到损害的人和弱 势群体”,这是两个虽有联系但却不同的概念。反对全球化的不一定是“在全球化潮流 中利益受到损害的人和弱势群体”。前者涵盖的面要宽得多。“反对全球化”既包括反 对经济全球化(这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又包括反对政治全球化(这主要是美国提倡与主 导)的内容在内。

鉴于反全球化运动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而不是单独个人的自发 活动,我们还应当从参与反全球化运动的各种组织的角度,来剖析“参加者”的状况。

根据目前我们看到的材料,参与“运动”的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类:1.工会组织。其中 “美国劳工联合会与产业联合会(AFL-CIO)”由1300多万名工人组成,在美国和世界许 多地方有广泛的影响。它从多方面参与了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举行的反全球化运动。 韩国的工会联合会(The Kore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则在2000年汉城“亚 欧会议”期间,组织了反全球化的示威活动。2.反对国际会议与国际机构的组织。其中 “全球行动(Global Action)”提出要打破旧世界,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健康的崭 新社会”。它曾号召人们站出来反对在西雅图举行的世贸组织部长会议。“热那亚社会 论坛(Genoa Social Forum)”则认为,当今的社会极不公正,国际组织正面临社会主义 、团结、公正、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该论坛的宗旨就是要迎接这些挑战,通过参加国际 合作、环境保护、发展多种族社团等活动,来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而创建于1993年, 目前在美国是惟一全力关注全球化问题的组织,“全球贸易观察(Global Trade Watch) ”的主要目标是:反对世贸组织,揭露《国际投资规则》带来的危害,推进全球化的公 共利益政策。3.环保组织。这是反全球化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塞拉俱乐部(S ierra Club)”成立于1892年,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 Peace) ”是世界著名的国际环保组织,其宗旨除排除污染外,还追求一个无核的世界。1997年 它在中国建立了分部。4.人权组织、无政府主义组织、代表第三世界利益的组织等其他 组织。上述各种组织代表了不同利益集团和群体的利益,它们并不都代表全球化的“受 害者”和“弱势群体”。但在反对全球化的旗帜下,它们集合起来,找到了某种利益的 结合点。

对于任何带有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在判断其性质的时候,除了看参加者的成份和组成 ,以及有关组织的宗旨外,重要的还要看他们在运动中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和要求。由 于反全球化运动参加者的成份庞杂,他们不可能提出统一的口号和主张。但他们目前的 主张和要求也有两个主要的内容:

一是要求改变目前经济全球化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状态。他们认为,目前的全球化存在 “严重缺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要求对全球化进行“管理”,规范跨国公司的 行为,改造现存的国际秩序和国际经济组织。

二是要求美国等发达国家停止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对外实行贸易保护,有的还反对 中国加入WTO。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 是造成发达国家失业增加,弱势群体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他们反对WTO和新一轮多边 贸易谈判不是为了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反对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商 品。有些参加者还要求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采取排他主义的政策。

上述情况说明:“反全球化运动”提出的基本主张和要求,有一部分是合理的。目前 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存在严重缺陷,需要改革和管理。有一部分则是不合理的。世界的总 体发展趋势不是走向闭关锁国,而是走向开放。发达国家更应该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开 放国内市场,而不是相反。这种状况说明,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并不具备单一的性 质。它具有双重,甚至多重性质的特点。(注:对于反全球化运动的性质,学界有不同 的认识。有的强调,反全球化运动代表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受损害的国家和群体的利益, 是发达国家弱势群体的呐喊和呼声。“耐克鞋、麦当劳快餐店和壳牌石油公司等由于在 世界各地大做广告而著名于世的商标和品牌,现在却招来了反全球化运动参与者的集中 攻击。”参阅Anti-globalization-Aspreading phenomenon,a Canadian security int elligence service publication,Report # 2000/08。)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只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在同时却不 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但过去,我们在强调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的同时,对于 它们所面临的挑战却注意和研究得不够。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全球化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享有资本和商品全球扩张新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来自世界各地更剧烈的竞争。在这一全球竞争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 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等劳密产品,对美国等发达市场造成冲击。这些产 业向国外转移对发达国家有关部门的就业机会有着消极的影响。

其次,全球化使发达国家面临经济安全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这些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 增大了。上面说过,跨国公司的发展既增强了发达国家的力量,也使发达国家的主权受 到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不稳 定。美国“新经济”行业员工工资的上升幅度为传统产业员工的4倍。同发展中国家相 比,全球化给发达国家经济安全构成的威胁显得比较隐蔽与缓和。这些国家雄厚的经济 实力又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发达国家内部,从生活在这些国家内部人 士的眼中来看这些问题,比从外部看这些问题,要清晰得多,也严重得多。这就是为什 么发达国家内部对全球化的批评和抨击,总比人们在外部预料的要多得多。

最后,美国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国主导全球化图谋,即全球美 国化的威胁。同美国比较,欧洲相对地更重视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因此,欧洲的领导人 也比美国的领导人更多地注意和批评全球化的消极方面。

当前的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政府是全球化热情 的支持者。它们对内为跨国公司改善经营环境服务。对外则利用各种机会为本国产品和 资本开拓市场,全力推进贸易自由化。但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不等于发达国家的每一 个阶层、群体,都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受益者。发达国家内部,既有全球化的受益者, 又有受损者。(注:有人说,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是“全球化进程的失落者和牺牲品” ,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不同产业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即使是传统工 业部门的工人,经济全球化也给他们带来了廉价的商品和服务。)至于发达国家政府, 从根本上讲,它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它又不能完全不顾 弱势群体的呼声和利益。加上经济全球化的盲目发展也有不利于发达国家的一面。这使 发达国家政府在鼓励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采取措施,对跨国公司的行为进行一定 的限制,同意对当前的金融秩序和体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等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当然,发达国家之所以成为反全球化运动的中心并不完全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上面 已经说过,人们把参加反对全球化的运动当成对现存制度发泄不满的渲泄口。它并不是 群众的一种自发行动,而是各种非政府组织(NGO)的有组织的活动。因此,没有各个领 域里长时期中组织起来的NGO和一定的民主氛围,是不可能出现目前这样声势浩大的反 全球化运动的。资料表明,运动的组织者在示威活动之前和之中,都大量使用了信息时 代的技术手段。反全球化运动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影响,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今后一个时期,反全球化运动大致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目标更为集中,行动更为协调。参加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员和组织非常庞杂,行动要 完全协调是困难的,但他们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会力图把目 前的反全球化运动导向非制度的方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改良资本主义民主、改革国际 经济组织和现存的国际金融秩序、缓解世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在这些方面,发达国 家政府会采取一定的行动。但“运动”不会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根本的冲击。

2.街头示威和冲突仍会发生,但反全球化运动今后有可能逐渐向理性化方向发展。有 关国家政府对“运动”主要将采取“对话”,而不是“镇压”的办法。但在某些发展中 国家,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街头示威行动,反全球化运动有可能失控,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

3.全球化运动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今后,不同国家的反全球化运动在行动时,将加 强相互之间的支援。

4.亚洲有可能成为反全球化运动冲击的目标。《海峡时报》2001年7月21日报导说:反 全球化的暴力抗议活动有可能向亚洲蔓延。该报引用“绿色和平”运动一位前领导人的 话说:当2003年在泰国举行APEC会议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亚洲的城市将会避 免这种麻烦”。

标签:;  ;  ;  ;  ;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几点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