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用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高校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7月16日)

同志们:

在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举国上下喜迎奥运之际,我们在此召开“抗震救灾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理论研讨会,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灾区师生面对生死考验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以及广大青年学生在大灾面前表现出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以抗震救灾精神和伟大实践作为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讲得很好。下面,我就如何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讲几点意见。

一、抗震救灾伟大实践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奋战。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同全国人民一道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概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抗震救灾实践的精辟总结,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

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们党坚强领导、果断决策、有力指挥,最广泛地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从容应对最严峻的挑战,驾驭最复杂的局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爱人民、关爱生命,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奋力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发挥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组织力和凝聚力,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正如国外一些媒体所讲的,如果没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想组织好这么大规模的抗震救灾是不可想象的。

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度保证。这次抗震救灾斗争,救援速度之快,动员范围之广,投入力量之大,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概括。正是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迅速举全国之力投入抗震救灾;正是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一切为了灾区、一切支援灾区的火热局面;正是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使灾区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抗震救灾斗争有力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抗大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从而增强了人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条件。抗震救灾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检验。从空中、陆路、水路源源不断送往灾区的物资中,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救灾的巨额资金中,从生命探测仪、海事卫星电话等用于救灾的科技手段中,从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灾情和救灾进展的“全程直播”中,人们强烈感受到一个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中国,真切地看到了一个走向现代化、充满希望的中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次抗震救灾,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检验、折射和展示了这种变化。没有改革开放30年一心一意谋发展铸就的强大实力,就难以提供抗震救灾的技术保障和物质支持;没有改革开放30年全面推进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就难以形成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管理能力。正是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展开提供了强大支持。

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充分表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精神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让中华民族精神又一次得到锤炼和提升,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内涵。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实践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和牢固精神纽带,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令人欣慰,是战胜艰难险阻的青春力量。青年是民族振兴的新希望,历史进步的新动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以“80后”为主体的中国年轻一代经受了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了“80后”一代的英雄群像,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灾区到处活跃着青春的身影,流传着感人肺腑的青春故事。年轻的女警察敞开母爱的胸怀,用自己的乳汁喂慰灾民的婴儿;年轻的教师在最危险的时刻抢救出一个又一个学生,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轻的学生用自己稚嫩的双肩和血肉模糊的双手救助着同伴;7名大学生历时15天完成长达4万字的“震后恢复建议”;还有那20多万志愿者的队伍,10多万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其主体正是正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抗震救灾的大后方,千百万大学生在献血,在捐款,在组织各种各样的志愿者行动,在尽自己的每一份力量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祝福……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爱党爱国的情怀,表现出了团结互助的力量,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品德,表现出了不畏艰险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忧患意识;看到了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的责任感、使命感;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国人动容,令世界刮目相看。经过了特大地震灾害洗礼的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成长与成熟,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传递着爱心与希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是能够经受住重大考验的一代。

二、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加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中流砥柱,这是中国人民不倦探索的历史结论。这次抗震救灾斗争进一步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党,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要教育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并时刻铭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人民面前,任何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在当代中国,除了共产党,任何别的政治力量都不可能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最广泛地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从容应对各种严峻挑战。要进一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当前,以抗震救灾为契机,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大灾面前不低头、大难面前不弯腰,始终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最前线,充分显示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要引导和帮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加深对“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理解,用“一面旗帜”凝聚青年学生,用“一条道路”引领青年学生,用“一个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确保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加强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战胜震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也是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基础所在、力量所在和信心所在。当前要紧紧抓住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有利契机,引导帮助广大师生加深对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背景、目的性质、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理解,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他们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来支撑,崇高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个重要方面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观念、理想、目标和追求。我们要以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伟大的民族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广泛宣传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包括英雄教师、英雄少年在内的模范集体和先进人物。在这场大灾面前,我们的教师忠于职守,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学生;我们的学生表现出惊人的从容和无畏。我们不会忘记,在灾难袭来的瞬间,张开双臂死死护住学生的谭千秋老师,不会忘记危难时刻三次冲上危楼去抢救学生而被砸断双腿的苟晓超老师。正是这些英雄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成为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常说,要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守纪律的人讲纪律,就是要用师生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师生,感动社会。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同志们,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摧毁物质世界的同时也锤炼了人的精神。多难兴邦,抗震救灾实践中所孕育和形成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弥足珍贵。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紧紧抓住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这个有利契机,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在高校师生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把教育内容渗透到教材、渗透到课堂、渗透到学生头脑中去,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  ;  ;  ;  

用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