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_课程设置论文

中美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_课程设置论文

中美两国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两国论文,培养模式论文,体育教师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1)增刊-0289-04

美国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与其高速发达的社会经济有密切关系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具有完善的高等体育教育制度和大批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作后盾。笔者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体育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旨在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美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现状的了解和认识,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异,同时对深化我国现行的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及学位课程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美国中西部地区5所体育院系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有关课程学习,观摩部分教学课,为了解美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获得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同时对所获取的信息及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 查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的有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现状,对教育计划、课程设置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美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现状与特点

美国现有近750个本科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点,每年有近5万名毕业生,其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入学考试制度 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要求比较宽松,对本国公民来讲,只要具备以下条件均可升入大学进行深造,而且不受婚姻状况、年龄、身高、体重、视力、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限制。(1)高中毕业;(2)在高中阶段须修满14-16门人文和自然科学基础课,且每门课必须每周二学时以上,并持续一年,(3)大学标准考试ACT20至24分之间;(4)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和排名。

据了解,大学文化考试成绩与高中学习成绩或排名可以互相补偿,即大学文化考试成绩高分可弥补高中学习成绩低分或低排名,反之高中阶段的优良成绩或排名可以弥补大学文化考试的低分。此外,如果报考者的条件仍然达不到入学条件,大学也可视情况允许一些接近上述要求的考生入学,这叫有条件入学。通常,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公共必修课,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必须通过大学文化考试,或通过大学专门为他们开设的不计学分的补修课。因此,美国大学富有弹性的招生考试入学办法为应届高中毕业生创造了许多上大学的机会。几乎85%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这除了与美国较强的经济基础、发达的教育体系有关外,还与学校的高度自治有关。通常,美国的教育政策由各州制定,公立大学在执行州立教育法规的基础上,还可因情况自行确定录取分数线,私立学校则不受此限制,更具灵活性。

2.进入专业学习的要求 在美国,体育教育专业被归为师范类专业,这一点与中国一致。但入大学不等于能从事师范教育,原因是美国学者认为从事师范教育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素质,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听力和嗓音;(2)必须是美国公民;(3)必须经过大学本科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要参加州政府举行的专门考试才能取得。且只能在本州使用,到其他州任教时需再进行考试;(4)学生必须在大学二年级结束前,提出到教育专业学习的书面申请,并通过教育学院的教育预备课程考试和职业技能测验,达到合格标准后,经指导教师或专业的推荐,才能进入教育学院学习;(5)大多数学校还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师范职业能力预考,如PPST,并达到州教育局规定的分数;(6)此外,美国学者不主张对体育教育专业考生进行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入学测试,只要符合上述规定者均可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学习。这点恰好与中国相反。他们认为,体育运动在美国已十分普及,学生总体上已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必再费时费力制定这方面的标准。

3.课程设置与结构 美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目名称繁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共必修课,另一类是专业课。

公共必修课在美国普遍受到重视,美国学者认为,公共必修课是普及教育的进一步延伸,是现代社会中公民应了解和具备的知识。因此,美国大学的公共必修课约占整个学位课程的1/3,所设课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领域,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自然科学;(2)人类艺术;(3)数学与统计;(4)社会与行为科学;(5)阅读和写作能力。每个方面至少包含10门以上不同的课程。具体课目由各院、系自行推出,学校一般只规定学生在每个方面选修够一定的学分。各专业则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本专业学生选课作出一些具体的指导和规定。

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各校差异很大,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要求、授课方式也因校而异,美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体育教育类(包括中小学教育法、体育教学法、美国文化与教育史、教学评价等)课程;(2)职业教育类(包括数学、物理、英语演讲及书写能力、行为科学等)课程;(3)体育术科类(包括青少年体育教育、体育竞赛与管理、运动训练方法学、单人运动项目、集体运动项目等)课程;(4)体育人文行为学科类(包括社区体育、娱乐体育、体育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课程;(5)其它(如运动创伤预防和急救、运动康复等)课程。

美国大学体育教育本科师范类专业课设置的主要特点是重学科,轻术科。在学科课程设置上,课目覆盖学科领域广泛,与未来职业联系密切。鼓励学生选修,以增强职业的竞争能力,充分体现了“通才教育”特点。这与美国实施的12年级以下体育教师除了体育课外还要兼任其他教学课程有关。在术科课程设置方面,课时较少,考核标准低,只要求学生掌握动作过程即可。此外,美国学校十分重视“技能开发与发展”方面的知识学习,至少有二门课同这方面的知识有关,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分析来了弥补术科方面的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专业课程中,学科门数在13门至25门之间,平均15门,术科门数1门至16门不等,平均8门,两者在专业课程的百分比为70%和30%。专业学科课时从570至1080学时,平均846学时;术科课时从30至420学时,平均270学时。两者在专业课程课时中分别占76%和24%,在全部课时中分别占43%和14%。

(二)中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现状与特点

1.体育专业招生入学考试制度 严格的招生考试入学条件是中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在中国,每年都要在全国各地进行严格的大规模的体育专业招生入学能力考试。考生必须参加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术两项测试。达到录取线的考生,还必须通过全国文化课统考,最后录取院校按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还要严格考虑年龄、性别、身高、视力、健康状况以及运动成绩和运动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要求,以及学校传统优势项目组队的需要。严格的遴选制度只能保证少数德才兼备的考生进入大学深造,这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人口数量、教育体系、办学规模等诸方面的国情有关。

此外,中国的大学是政府统管,学生入学时已确定了专业,而在美国可以先入学,在基本完成公共必修课后才开始选专业,各个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对申请入专业的学生都有不同要求。

2.课程设置与结构 中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3大类,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业务课和外语课,按课的性质划分,有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分,按课的要求划分又有必修课和选修课。通常,公共必修课占总课时的1/5,其中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观念和外语水平的提高。

在专业课设置上,基本都是由政府部门统管。因此,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要求、考核标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一致。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学科。解剖学、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体育史、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化、体育统计、体育科研方法、教学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等;(2)术科。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游泳、武术、游戏等项目。此外,学生在二年级以后,还必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作为术科专业选修。旨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和能力。

中国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学科门数为16门至24门,平均19门;术学11门至14门,平均12门。两者在专业课程中分别占63%和37%,与美国相比有所不同从中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统筹性强,自由度小;(2)术科课程多,学科课程少;(3)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

(三)中美两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由于社会制度、历史原因以及受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规格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各具特色,有共性又有差异。

综观美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过程,可以认为教育制度科学化、规范化、课程设置多样化、培养方法灵活化是其显著特点,具体表现在大量设置跨学科课程,重视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举办讲座,参加讨论会等来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爱好。

中国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条件严格,具有政审方面的要求又有学绩方面的要求,尤其在专业素质方面;

2.比较重视政治理论及外语的学习,并设有专人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3.专业课程教学量达75%,将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作为重点来抓,并且有严格的技术和运动成绩评定标准;

4.学生教育实习管理主要由院、系统一负责。

综合分析比较两国的培养模式,在招生规模方面,中国没有美国规模大,但入学制度较严。从修业年限比较,中美两国虽都是四年,但美国允许学生5-6年内完成学业。从学分方面进行比较,中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在完成150至200学分(含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后,被授予教育学学士,毕业生不必再进行教师资格考试,便可直接进入中学任教。而美国的体育师范生通常在完成135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平均成绩在"C"以上后,便被授予科学学士或文学学士。毕业生想到公立学校执教,还必须达到州教育局制定的教师资格考试分数。比较两国的课程设置,美国的主要特点是公共必修课学习内容广泛,约占1/3教学量;专业课中术科比例低,很少有学校、院、系对运动技术技能掌握提出具体要求,但强调学生必须掌握与技能形成和发展有关的理论知识,而这正是目前我们所欠缺和不足的。此外,美国十分重视师范职业教育,这主要反映在:入师范专业的标准,保持师范生资格的条件,教育学类知识的必修课时数较多,学生教育实习时间长,以及有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等。而中国则比较强调学生的专项技术、强调一专多能,把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多少、好坏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每一项必修术科中一般均达70至150课时,专项术科课时达270以上。虽然目前对此已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变,如实行学分制、选课制,减少了一些术科必修课程,增加了另外一些术科选修课程,但其培养模式几教学要求仍没有大的变化。随着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日益显得突出,从发展的眼光看,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那样,“大多数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都仅仅是为了培养体育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各方面,各种不同人群对体育、运动需要的变化”。因此,“作为生存战略,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和大众对体育运动日益高涨的、多元的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受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是招生入学考试制度,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还是毕业就业制度等方面各有特点。不好说谁优谁劣,因国情不同,但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1.扩大招生院校在招生、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自主权,实行宽进严出的培养体制,以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

2.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尤其应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课程的开设,逐步完善和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3.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多方面的体育教育人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体育人才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健身城、度假村、康乐中心、康复中心在全国蓬勃兴起,大众休闲体育、老年体育、残疾人体育也正在迅速发展,体育产业正方兴未艾。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改革课程结构及评价体系等,由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师培养转向多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进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4.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随着我国体育不断向商业化、职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体育人才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现有的专业设置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共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点近130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体育教育专业,这样的专业布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人才市场的变化。因此,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体育经营管理和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已势在必行。

5.加强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建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尽快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能、轻理论”的培养模式,从总体上提高体育教师的质量。

6.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交流与合作精神的培养。这里所指的交流能力已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交流能力,还包括应用书面的、图形的、电脑的和其他科技媒体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学会应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地收集、整理和传达教育信息。“合作”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整体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教师、家长、学校、学生群体、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作为教师要善于沟通各种人的思想,形成和谐、统一的教育影响,了解学生的不同迹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健康的学习环境。

7.培养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获取发展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分析教学效果、不断学习实践、查阅文献资料、参与体育乃至其他教育领域的社区活动以达到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

标签:;  ;  ;  ;  ;  ;  

中美中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_课程设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