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行业值得关注

羊肉行业值得关注

一、肉羊产业值得关注(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鸽[1](2021)在《嘉祥县肉羊交易市场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弓宇飞[2](2021)在《草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 ——牧户购买、生产行为及收入效应研究》文中提出草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以下简称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是中国首款以草原畜牧业养殖户为主要承保对象的指数类保险产品,其保障的是由于恶劣天气(旱灾、雪灾)导致肉羊养殖牧户改变生产方式而造成的饲料成本增加的风险。草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是适应草原畜牧业风险特征,能够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简化查勘定损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的新型指数类保险产品。该产品作为中央财政补贴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保险奖补”项目,于2019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盟试点实施。为了深入、量化地研究草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政策的实施效应,进一步完善草原天气指数保险制度,本论文基于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8个旗县区,500多户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梳理草原肉羊天气指数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应用严谨的实证分析方法,识别牧户对草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该保险制度是否有助于提高牧户信贷获得能力,促使其扩大生产规模,检验该产品是否具有促进牧户收入的效应。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一、内蒙古草原肉羊天气指数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项目组实地访谈资料和500多户牧户的调研数据,梳理得知: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在锡林郭勒市实施两年来,在中央、省、地县各级政府财政保费补贴支持下,各旗县区均已开展了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牧户对该保险产品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产品合约设置不科学(如指数选择、阈值确定等)、运行机制不完善、理赔金额不到位等的问题。二、牧户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试点后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在各地参保率差异化较为明显,其中,阿巴嘎旗参保率最高,为84.3%,最低的为乌拉盖管理区,参保率仅为1.8%,因此对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发展初期牧户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识别,将有助于该保险政策在我区的进一步推广及实施。本文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牧户购买行为受个人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及风险因素影响,根据双栏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草场面积、保险认知程度、宣传、是否担任公职、邻居是否购买及灾害风险程度评价对牧户购买倾向方面有着显着的影响;保险认知程度、灾害风险程度评价、草场面积及地区均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显着影响着参保牧户投保只数选择。三、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本部分内容将牧户生产行为聚焦于牧户饲养规模及信贷规模中。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为追求收益最大化,理性的投资者在由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其进行风险保障后,会扩大其肉羊饲养规模,但根据内生转换模型及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饲养规模无显着影响,可能的解释为,目前我国草原畜牧业肉羊养殖多受市场、土地资源禀赋及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肉羊天气指数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目前还很难在一定程度上对牧户肉羊饲养量有着显着的影响;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是否会在信贷供需双方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影响牧户的信贷规模,需要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进行检验,在系统梳理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的信贷可得性及最优贷款数额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实地牧户调研数据,应用Tobit模型及CLAD法实证检验了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信贷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显着影响牧户的信贷规模。四、检验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牧户生产行为发生改变是否会促进其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是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最重要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也是关于政策效应是否确切落实到收益群体身上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在基于理论分析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收入效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OLS回归及PSM方法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收入具有显着地正向影响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结论,本文继续检验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不同条件分布牧户收入的影响,通过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显着地影响高收入层次牧户收入,对其他收入层次牧户收入影响不显着。五、政策建议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应认识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汇集多方力量继续优化保险条款;第二,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提升保险参保率;第三,各地政府应转变思维,促进保险制度的实施;第四,加大政府保费补贴比例,扩大政策效应惠及范围。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为:首先,研究对象新,本文研究对象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是我国首款针对草原畜牧业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本文是国内首次针对草原畜牧业天气指数保险制度的经济学领域研究;第二,研究内容新,本文立足于相关理论及牧区、牧户特征,准确识别了影响牧户肉羊天气指数保险购买行为的因素,系统地、量化地研究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实施效应,从而为评估天气指数保效提供稳健的、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第三,研究结论新,本文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牧户收入效应对整体牧户收入及不同收入层次牧户同时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与前人相比较为创新。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本文丰富了国内天气指数保险研究领域内容,另一方面本文研究结论对此项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的必要性及可持续性提出重要的理论参考。

杨志良[3](2021)在《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农业发展正在进行一场质量革命。农业质量革命不仅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营主体行为模式的调整。在现代农产品供给体系中,小农户作为重要的供给主体,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近年来,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尤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一直是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痛点和难点,也是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理解主要采用传统的理性人分析框架,将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视为非理性的或机会主义的行为。但是,学界也开始关注小农户认知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在认知层面能够找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作为切入点,梳理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中的经济理性、生存理性和中和理性三派观点,分析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的根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建构理性和演化理性的分野,从而提出认知理性小农户的概念。围绕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行为特征,从情境锁定、情境适应、情境失调三个方面讨论了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最后利用主观博弈论,构建了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针对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构建了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包括第一阶段通过记忆和学习构建主观博弈模型,第二阶段运用主观博弈模型进行策略博弈。同时,基于主观博弈模型中制度的共享认知含义,分析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行为协调属性。根据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按照“质量认知→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逻辑,分别在第三、四章分别展开分析了基于有限质量认知的小农户质量控制和基于质量认知成本的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首先,根据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特征,分析了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乡村社会网络结构下质量知识的传播特征塑造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农产品质量复杂特性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基础上,假定小农户具有有限的质量提升认知和有限质量偏好认知,并建立小农户的质量控制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有限质量提升认知的条件下,由于观念的局限和知识的缺乏,小农户选择生产低质量农产品。同时当小农户难以区分消费者的质量偏好时,选择对消费者提供单一质量水平或者较低质量的农产品。随着质量提升认知和质量偏好认知不断提高,小农户能够供应不同质量水平的农产品,此时具体的质量控制决策取决于对自身利益优化的考量。其次,从认知视角言,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是经营主体间的共享认知模式,它负责协调小农户与各经营主体间的质量认知。认知意义上的治理机制既有认知中介的功能,也有认知约束的功能,同时具有内生性、适应性和多重性的特征。本文比较分析了小农户与消费者作为两个端点的产业链上的三种治理结构,即乡间商贩、作为中间商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并讨论了基于品牌资产专用性和准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甘肃省武威市肉羊产业的调查资料(包括229份农户调查数据和国家级龙头企业ZT公司及其产业链上的养殖大户、合作社访谈资料),采用多元Logit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发现,(1)个体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网络层面的邻居效应对养羊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具有正向影响,代际群属的经济秩序转型适应性会抑制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认知。(2)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对于小农户兽药使用剂量规范程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而他们对羊肉优质优价的认同度越高,对羊肉品质偏好认知水平越高,以及对驱虫技术提升质量的认同度越高,在使用兽药的时候就会越规范地决定使用剂量。并且,受教育水平、代际群属、邻居效应这三个情境因素对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和兽药使用剂量决策的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3)案例分析得出,养羊小农户处于羊肉产业链的起始端,与消费者终端相距较远存在认知阻隔。ZT公司和养殖合作社、羊贩子则扮演认知中介的角色,参与肉羊产业链上认知分工,共同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从而实现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有效治理。ZT公司因其在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整个认知分工体系中起主要协调作用。它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模式来协调产业链上所有的经营主体,从而在最大程度节省信息成本的基础上,塑造或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实现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目的。此外,(4)现实中羊贩子的认知中介功能最突出,企业、养殖大户和合作社的中介作用则相对较弱。公司、养殖大户和养殖合作社对于活羊肥瘦的挑剔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关注活羊的卫生、品种和防疫情况。相反,羊贩子在收购活羊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羊的膘情。因此,羊贩子参与产业链治理的程度最高,但是在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治理绩效相对较低,质量认知中介和质量认知约束的功能不强,这也揭示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与高质量农产品需求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李娜[4](2021)在《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同时伴随着羊毛市场疲软,人们对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的羊肉需求量猛增,我国肉羊产业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唐县是河北省肉羊育肥养殖最大的县域和全国最大的肉羊集散地,养羊历史悠长,养殖经验非常丰富。近年来,肉羊产业已经成为唐县支柱性产业,如何促进唐县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唐县肉羊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完善唐县肉羊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增值,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唐县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博弈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利益分配理论,对唐县肉羊产业链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唐县肉羊产业链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相关数据,描述分析了产业链每个环节的现实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对肉羊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分析,使用Shapley值法构建模型,对唐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收益进行重新分配,获得了新的分配方案。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唐县肉羊产业虽然发展趋势向好,但产业链条上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养殖标准化缺乏,集约化程度低;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深加工环节缺乏;羊肉特色产品开发不足,缺乏消费市场认可的知名度品牌;发展资金缺乏;产业链各个利益主体比较独立,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2)通过对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和风险配比不均衡。产业链的分配效率不高,养殖户的利润低于屠宰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养殖户在产业链中相对于其它主体而言处于弱势地位。(3)在构建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屠宰加工企业的核心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合作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之间达到均衡。通过Shapley值构建模型可以发现,在“养殖户+公司+销售商”三方进行合作时,各个利益主体所获得的收益均比不合作前有一定程度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收益也得到了增加,使唐县肉羊产业链三个环节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本文的创新点是:从研究内容来看,近年来学者们对肉牛、生猪、小麦、蔬菜等产业链利益分配情况分析较多,而对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情况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在分析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情况时,运用利润分配理论和Shapley值法相结合对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这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对唐县肉羊产业链研究的一次尝试。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唐县肉羊产业链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提供参考,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制定与提升唐县肉羊产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相关政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不断推动唐县肉羊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崔嘉琪[5](2020)在《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与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肉羊产业在近40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2018年山东省肉羊的年出栏量为29713.5万只,羊肉产量为475.1万吨,年出栏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占比由1978年的4.51%上升到2018年的32.04%,其肉羊生产规模在全国肉羊生产中占重要比重。本文在国内外文献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学方法的充分利用,对山东省肉羊生产的区域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山东省肉羊产区的发展演变趋势和特点,分析了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近四十年来的演变过程,为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做出布局思路,为日后山东省肉羊产业区域布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山东省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1)通过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整合,对山东肉羊生产概况和生产区域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省肉羊生产呈区域化分布,存在明显的集中连片特征。对比山东省17地市的地域距离远近及肉羊生产情况,将肉羊生产区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梯队产区,各区域集聚化差异明显。由于山东省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以及农业劳动力和农牧业等肉羊产业链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养羊业面临着传统养殖区向非传统养羊区域转移的局势。虽然山东省肉羊产业的生产规模正在缩小,但总体山东省肉羊生产呈上升发展趋势。(2)采用产业集中度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时间与空间变更中阐述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过程。随着山东省养羊业的不断变化和年份的推移,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由鲁西南、鲁西北、鲁东等传统养羊区转移到鲁南、鲁西等地区,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且随时间推移不断波动,但生产区域的调整强度逐年减小。同时,结合比较优势经济理论与区域布局理论,分析影响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因素,即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受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市场环境和其他因素影响。(3)结合前两章分析得出,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应从肉羊养殖的自然资源禀赋、肉羊生产区比较优势、肉羊市场经济结构、肉羊产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做出优化,根据适合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优化原则试提成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思路,为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4)总结上述结论并提出对于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相应政策。山东省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产业区规划,进退取舍,不断优化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有针对性的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政策,实现省内肉羊产区的明显优势,增大对完善肉羊生产环境的科研支持力度。如何调整肉羊生产规模、优化生产格局,使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成为重要课题。

陈云霞[6](2020)在《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提出,标志着国际减贫合作进入新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新兴经济体在国际减贫合作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使国际减贫合作在减贫合作主体、减贫合作模式、减贫合作机制及减贫知识体系4个方面发生了转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减贫成效最显着的国家,被国际社会期待在新型国际减贫合作体系构建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化发展原则为国际减贫合作体系注入了新动力,对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合作体系有重要意义。互鉴是在平等互惠原则下,以双边资源禀赋结构为基础,通过发展知识的互动交流,并依靠项目合作带动的发展方式。通过互鉴可以使世界发展知识得到共享,增强各地区之间的认同感和联系,在项目合作实践中创造新的发展知识和发展机遇,从而实现全球共同化发展。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实现减贫对促进“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和国际减贫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互鉴角度,对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性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章首先对减贫、产业减贫、国际减贫合作、互鉴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本文的研究具有可行性。然后对互鉴理论进行了阐述,认为互鉴不仅可以促进全球共同化发展,还可以促进新型国际减贫合作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国际减贫的目标。接着从中亚地区贫困现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理论的中亚地区减贫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中亚地区良好的合作愿景和基础三方面阐述了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现实基础,认为与中国进行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是中亚地区实现减贫的现实需求。再然后从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产业基础、条件、实现形式三方面对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肉羊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性、良好的市场机遇以及中国有效的肉羊产业减贫经验是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有利条件;互鉴的形式有:以双方资源禀赋结构为基础,实施“经验交流+项目合作”的联动发展模式;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制度协商体系;注重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最后从搭建肉羊产减贫经验交流平台,实现减贫经验信息共享;创建全方位的合作体系,促进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共同发展;构建标准化羊肉生产体系,打造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走廊三方面对促进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袁圣钧[7](2020)在《基于国际视角的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肉羊企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羊肉相比猪肉而言,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更低,蛋白质含量更高且肉质更加细腻。中国在新疆、内蒙等西部地区有约1亿人以羊肉为主要肉食产品,有数千万养殖户从事着肉羊养殖生产工作。中国肉羊产业不仅承担着供给羊肉,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也是中国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抓手产业。所以理论上中国肉羊产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近几年来,人工成本大幅增长,传统肉羊产业“后继无人”和食品安全管控需要等原因,倒逼中国肉羊产业朝向规模企业方向发展。中国出现了大型资本企业投资肉羊产业的趋势,涌现了一批以甘肃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青青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乾宝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规模化肉羊企业。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那么在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状况尚需进一步梳理和总结,“中国肉羊企业应该如何制定发展策略?”成为了值得探究的课题。为了研究上述两项议题,本文将研究内容拆解为四项:中国肉羊产业市场状况分析、世界及中国肉羊产业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肉羊生产成本收益分析、中国肉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世界经合组织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畜牧兽医年鉴》公布的数据,结合文献研究,利用EXCEL软件以及计量模型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近十年来世界肉羊生产规模不断增长,肉羊饲养量和羊肉产出量均不断向非洲和亚洲集中,中国对亚洲肉羊生产增长贡献大,大洋洲的肉羊生产综合水平最高且仍在提升,非洲肉羊生产综合水平最低且在下降。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肉羊存栏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之和均不超过20%,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就肉羊胴体重水平来讲,除了非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在增加。就肉羊出栏率来讲,美洲、非洲和欧洲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亚洲和大洋洲的两项指标值均有所增加,大洋洲的增加幅度更大。大洋洲肉羊胴体重水平最高,亚洲的肉羊出栏率最高。2、中国肉羊市场供不应求,中国羊肉无法依赖进口,进口羊肉对中国肉羊生产造成的冲击有限,中国肉羊产业发展潜力大:2010-2019年中国羊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比例从5.08%增加到6.38%。同期中国居民人均羊肉表观消费量从3.01千克/年增长到3.76千克/年,2019年世界排名第六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5倍。除了受2014年爆发的小反刍疫病的影响,中国羊肉市场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消费缺口基本逐年增加,贸易逆差基本逐年增加,羊肉市场批发价格基本逐年增加。但基于国家安全需要、居民消费偏好、大洋洲羊肉供给萎缩三个角度分析,羊肉供给主要依靠本国。3、中国肉羊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弱,山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2018年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为0.04,新西兰为145.31,澳大利亚为27.75,英国为2.93,新西兰国际竞争力最强,而中国国际竞争力最弱。2018年中国进口羊肉平均价格和中国散养肉羊生产成本价分别为25.20元/千克、25.31元/千克。主要因为饲料成本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进口羊肉价格低于中国散养成本价格,只能依靠规模化肉羊企业进一步降低成产成本,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肉羊企业有机会因地制宜地创造一条规模化、舍饲化的发展道路。4、近十年来中国散养肉羊生产成本大幅增长,人工成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散户逐渐退出,规模化水平逐年增加,散养户和规模化企业盈利状况均较为严峻,规模化企业机遇和风险并存。近十年来中国肉羊生产规模不断增大,规模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有年出栏约10万只商品羊的企业12家,保守估计中国肉羊产业市值为3017.49亿元。规模化企业主要的养殖品种为湖羊、杜泊羊、小尾寒羊和波尔山羊;主要的发展模式是自养育肥,均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视基础建设,轻视运营管理及缺少专业人才。2018年散养户相较规模化企业的生产成本低4.02%,利润较高。2009年到2017年,年出栏规模1-29只的场(户)数在养殖场(户)总量中所占比例最高,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年出栏规模30-99只的场(户)数在养殖场(户)总量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到2017年已经超过10%。年出栏规模100-499只的场(户)数在养殖场(户)总量中所占比例增加幅度最大,由1.12%增加到2.79%,增幅为149.11%。年出栏规模500只及以上的场(户)数及其所占比例均在逐年增加。5、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中国各肉羊主产省(区)的散养肉羊成本收益状况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总体上新疆表现出“高成本、高利润、较稳定”的特点;山东表现出“高成本、低利润、不稳定”的特点;宁夏表现出“中成本、中利润、不稳定”的特点;陕西表现出“中成本、高利润、较稳定”的特点;河南表现出“低成本、高利润、较稳定”的特点;河北表现出“低成本、中利润、不稳定”的特点;黑龙江表现出“低成本、中利润、不稳定”的特点。

贾媛[8](2020)在《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消费者对随着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品牌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农产品发展的趋势,农牧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也逐渐兴起。内蒙古大力发展区域品牌建设,已经有了一批建设比较成功的区域品牌,并已进入了品牌价值提升的阶段。四子王旗种羊在良种繁育和“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四子王旗种羊在区域范围内已经大有名气,但还没有走出去,影响四子王旗种羊业长远的发展,也滞后了四子王旗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经过了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其次去四子王旗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了四子王旗种羊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结合之前学者们的的研究结果和相关概念,对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分析:(1)通过种羊历史的回顾、四子王旗种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四子王旗种羊现阶段区域品牌发展现状来对四子王旗种羊的区域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地理环境优越、产业链逐渐形成并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升,有利于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的建设与发展。(2)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导致品牌定位不准确,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能力有限,职能也有所缺失,导致在资金、技术和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缺失,未能将工作重心投入到区域品牌建设上来,加之资金有限其覆盖范围也有限,是区域品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通过借鉴“丽水山耕”“盐池滩羊”和“锡林郭勒羊肉”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区域品牌建设本身和政府职能两方面提出建议。提升品牌意识,结合历史文化对区域品牌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加大投入资金力度来引进科学技术人才,从而加快区域品牌建设的步伐。

李梅[9](2020)在《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80、90年代时,羊的发展方向发生了转变,开始了肉毛兼用的年代。中国成为了全球羊养殖数量、出栏量以及肉产量首屈一指的国家,养殖模式逐渐由散养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在我国消费升级战略引领下,以高蛋白、低脂肪为特点的牛羊肉消费近年来呈快速增长态势,消费者购买意愿不断增强,羊肉已成为我国居民不可或缺的动物性食品。内蒙古河套地区是农牧交错地区也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肉羊养殖业是巴彦淖尔地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本地区农牧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并且肉羊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在肉羊养殖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巴彦淖尔的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本文以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首先对巴彦淖尔市肉羊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其次构建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得出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最后根据巴彦淖尔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徐光艳[10](2020)在《新疆肉羊产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得到了长足有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畜产品规模化生产、人均畜产品消费水平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蛋白质需求和畜牧业有效供给不足仍然是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新疆应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饲畜牧业,提高肉羊生产效率,既是当前国内畜牧业结构布局转换的迫切要求,也是发挥新疆畜牧业潜力优势、增加新疆各族人民收入、为贫困人民脱贫摘帽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文献现状综述;其次对肉羊养殖过程中与生产效率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价格波动传递理论等核心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新疆肉羊产业的现状,以及简单测算分析了新疆肉羊的成本收益情况;最后从《中国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农牧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等数据库选取2009--2017年新疆主要肉羊主产县域的产品总值、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以及物质与服务费用种具体的影响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MaxDEA软件使用Malmquist-DEA方法根据新疆肉羊主产县域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分析出新疆肉羊的2009-2017年纵向变化情况,以及横向的肉羊产出大省之间,新疆域内主产县域之间的对比情况;第二部分是,根据生产效率的投入情况,利用Frontier4.1软件对新疆肉羊的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结论:第一,新疆羊肉产量逐年增加,但是国内总产量占比不断下降,随着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越发重要,人力资本投入也将增加。新疆肉羊养殖业的收益不断减少,成本又不断上升,成本利润率将持续下降。第二,羊肉市场价格与其他肉类价格关联紧密,新疆肉类市场各主要肉类产品价格均处于上升趋势,牛肉、猪肉价格波动是引致新疆肉类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子。第三,新疆肉羊生产效率整体特征来看,新疆近10年的生产效率呈退步状态。结果显示新疆规模相对较为合理,而纯技术含量还有待提高。说明新疆肉羊产业技术投入方面整体动力不足,规模效率提高空间,疆域内规模技术水平不一。第四,生产要素投入中幼畜价格成本,饲料价格成本均对生产效率有着显着的影响。第五,田野调查还整理得到有草场产权落实障碍,畜产品运输不通畅,贷款难利息高,粪肥处理不合理等问题。根据本文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如下:第一,完善肉产品市场体系,平稳化肉产品价格波动。重点支持猪、牛产业规模化发展,鼓励发展鸡产业,保护扶持羊产业。第二,落实“一地一策”,因地制宜提高效率,针对性提出发展重心为技术革新,调整各地规模,配备相应的技术支持。第三,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严格把控肉羊饲料的营养配置,加快防疫用药更新换代,优化死亡牲畜处理办法,完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第四,培养现代化养殖人员,优化劳动力投入质量,落实劳动力福利待遇。第五,加大现代化技术投入,加深现代化精准牧业程度。第六,加快实施草场确权,推进农民合作社。

二、肉羊产业值得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羊产业值得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2)草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 ——牧户购买、生产行为及收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指数保险内涵、运行机制及优缺点
        1.2.2 指数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1.2.3 提升指数保险参保率
        1.2.4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
        1.2.5 农业保险的收入效应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农业风险及其管理
        2.1.2 风险管理理论
    2.2 农户行为理论
    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3.1 消费者行为概念及各阶段呈现特点
        2.3.2 效用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国际及我国指数类保险发展历程及介绍
    3.1 印度农业天气指数保险
        3.1.1 印度种植业特点及主要风险
        3.1.2 印度种植业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概况
        3.1.3 印度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介绍
    3.2 印度尼西亚天气指数保险
        3.2.1 印度尼西亚种植业概况及主要风险
        3.2.2 印度尼西亚水稻天气指数保险
    3.3 蒙古牲畜指数保险
        3.3.1 蒙古国畜牧业基本情况及风险
        3.3.2 蒙古牲畜死亡指数保险(LBLIP)
    3.4 肯尼亚牲畜指数保险
        3.4.1 肯尼亚畜牧业基本情况及主要风险
        3.4.2 肯尼亚牲畜指数保险(IBLI)
    3.5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发展概况
    3.6 国际指数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6.1 国际各国指数保险发展规律性总结
        3.6.2 国际指数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3 国际指数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7 本章小结
4 内蒙古自治区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发展现状
    4.1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实施意义
        4.1.1 契合新时期草原畜牧业的风险特征
        4.1.2 符合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4.2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合约要点
    4.3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实施现状
        4.3.1 锡林郭勒盟全境实施,不同旗县参保率不同
        4.3.2 政府提供保费补贴,部分补贴资金不到位
        4.3.3 经营主体实施了预赔付,赔付标准各不相同
    4.4 牧户对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认知度及满意度
        4.4.1 牧户对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认知程度
        4.4.2 牧户对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满意程度
    4.5 肉羊天气保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1 政府赔付标准未能贯彻,导致理赔金额迟迟未到位
        4.5.2 运营标准不明确,导致经营主体不规范经营
        4.5.3 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部分地区参保率较低
        4.5.4 条款设置不合理,导致保险的不可持续性
        4.5.5 政府部门职责不协调,导致组织监管工作不清晰
    4.6 本章小结
5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牧户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说
    5.2 实证模型选择
    5.3 牧户购买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行为特征
        5.3.1 数据来源
        5.3.2 变量选取
        5.3.3 被调研牧户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购买特征
    5.4 牧户购买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影响因素
        5.4.1 变量统计描述
        5.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生产行为影响
    6.1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饲养规模影响
        6.1.1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牧户饲养规模影响理论分析
        6.1.2 数据来源及统计性描述
        6.1.3 模型描述
        6.1.4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6.1.5 结果分析
    6.2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信贷规模影响
        6.2.1 理论分析
        6.2.2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的牧户收入效应研究
    7.1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收入效应理论与机理分析
        7.1.1 理论分析框架
        7.1.2 作用机理分析
    7.2 数据来源、变量描述与模型设定
        7.2.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统计
        7.2.2 模型设定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OLS回归模型结果
        7.3.2 PSM估计结果
        7.3.3 分位数回归模型结
    7.4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在发展过程中成绩突出但问题显着
        8.1.2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牧户认知度及满意度差异明显
        8.1.3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牧户购买行为影响因素较多
        8.1.4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饲养规模无显着影响
        8.1.5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显着影响牧户信贷规模
        8.1.6 肉羊天气指数保险对牧户收入影响显着
    8.2 政策建议
        8.2.1 直视实施中所存在问题,继续优化保险条款
        8.2.2 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提升保险参保率
        8.2.3 各地政府转变思维,促进保险制度实施
        8.2.4 加大政府保费补贴比例,扩大政策效果惠及范围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草原牧区肉羊天气指数保险问卷

(3)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产品质量控制
        1.3.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
        1.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1.3.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1.3.5 文献述评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农户
        1.4.2 农产品质量
        1.4.3 质量认知
        1.4.4 质量控制行为
        1.4.5 治理机制
    1.5 研究内容概述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后续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认知理性小农户及其质量控制行为:一个理论框架
    2.1 引言
    2.2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争论
        2.2.1 生存理性派
        2.2.2 经济理性派
        2.2.3 中和理性派
    2.3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辨析
        2.3.1 工具理性范畴的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范畴的生存理性
        2.3.2 建构主义的经济理性与演化主义的生存理性
    2.4 认知理性小农户
        2.4.1 认知理性
        2.4.2 认知经济学
        2.4.3 作为认知理性主体的小农户
    2.5 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
        2.5.1 情境锁定
        2.5.2 情境适应
        2.5.3 情境失调
    2.6 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1 主观博弈论与认知理性
        2.6.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逻辑的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共享认知与行为协调
    2.7 小结
第三章 小农户有限质量认知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
    3.1 引言
    3.2 情境因素与小农户质量认知特征
        3.2.1 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
        3.2.2 乡村社会结构、知识传播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局限
        3.2.3 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与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模型
        3.3.1 传统质量选择理论的局限性与偏好认知困难
        3.3.2 模型内容概述
        3.3.3 行为假定
        3.3.4 小农户质量控制模型的构建
    3.4 模型的延伸性讨论
        3.4.1 损失厌恶与低质量控制
        3.4.2 信号传递失灵
        3.4.3 产量收益对农产品质量的挤出
        3.4.4 行为惯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认知成本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
    4.1 引言
    4.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内生治理机制:共享认知
        4.2.1 共享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4.2.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信息传递和认知约束功能
        4.2.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内生性、适应性与多重性
    4.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分类
        4.3.1 直接治理机制和间接治理机制
        4.3.2 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
        4.3.3 自我治理机制、交互治理机制和干预治理机制
    4.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多元治理主体
        4.4.1 乡间商贩
        4.4.2 农业企业
        4.4.3 合作社
    4.5 全产业链模式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
        4.5.1 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链混合治理结构
        4.5.2 龙头企业品牌声誉的资产专用性与全产业链模式
        4.5.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
    4.6 小结
第五章 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5.1 引言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
        5.2.2 调查问题设计
        5.2.3 调查实施
        5.2.4 分析方法
        5.2.5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
    5.3 养羊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及质量控制行为描述性分析
        5.3.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描述性分析
        5.3.2 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5.4 情境因素与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
        5.4.1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影响分析
        5.4.2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产生影响的边际效应
    5.5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5.5.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对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2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影响质量控制行为的边际效应
        5.5.3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4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调节效应
    5.6 小结
第六章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6.1 引言
    6.2 案例分析设计
        6.2.1 样本选取
        6.2.2 调查实施
        6.2.3 分析方法
        6.2.4 案例特征描述
    6.3 ZT公司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及其对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协调
    6.4 ZT 公司的羊肉质量控制策略及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
    6.5 养羊小农户肉羊质量控制行为多元治理结构的治理绩效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肉羊产业现实状况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肉羊产业成本收益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肉羊产业链的研究
        1.2.4 国内外关于产业链利益分配的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肉羊
        2.1.2 肉羊产业链
        2.1.3 Shapley值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收益理论
        2.2.2 利益分配理论
        2.2.3 博弈论
3 唐县肉羊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肉羊产业现状
        3.1.1 肉羊养殖现状
        3.1.2 羊肉生产现状
        3.1.3 羊肉消费现状
    3.2 唐县肉羊产业链发展现状
        3.2.1 养殖环节现状
        3.2.2 屠宰加工环节现状
        3.2.3 销售环节现状
    3.3 唐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3.3.1 肉羊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
        3.3.2 肉羊屠宰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3.3.3 肉羊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3.4 唐县肉羊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产业链发展资金短缺
        3.4.2 产业链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4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分析
    4.1 肉羊产业链的组织模式
    4.2 肉羊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养殖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2.3 屠宰加工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2.4 销售环节成本收益分析
    4.3 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及风险对比
        4.3.1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
        4.3.2 肉羊产业链各环节风险对比分析
5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分析
    5.1 产业链利益分配原则
    5.2 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基础
        5.2.1 利益分配决定因素
        5.2.2 优化利益分配格局
        5.2.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5.3 Shapley值理论模型的建立
    5.4 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实证分析
6 结论和对策
    6.1 结论
    6.2 发展对策
        6.2.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2.2 提高肉羊养殖效益,推进肉羊稳定生产
        6.2.3 改善企业同质化问题,推动屠宰加工企业持续发展
        6.2.4 稳定羊肉价格,促进羊肉消费
        6.2.5 优化产业链条,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养殖环节调研问卷
附录B: 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屠宰加工环节调研问卷
附录C: 河北唐县肉羊产业链销售环节调研问卷
作者简历
致谢

(5)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肉羊
        2.1.2 肉羊产业
        2.1.3 生产区域布局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区域布局理论
        2.2.3 生产者行为理论
3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现状分析
    3.1 山东省肉羊生产概况
    3.2 山东省肉羊生产布局现状
        3.2.1 山东省肉羊生产基本布局
        3.2.2 山东省肉羊生产呈集中化分布
    3.3 小结
4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
    4.1 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
        4.1.1 方法选择
        4.1.2 选取1978至2019 年统计年鉴数据
    4.2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演变的总体趋势分析
        4.2.1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20 年间集中度
        4.2.2 山东省肉羊生产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4.3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演变历程
    4.4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影响因素分析
        4.4.1 社会经济因素
        4.4.2 市场环境因素
        4.4.3 其他因素
    4.5 小结
5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思路
    5.1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应遵循原则
        5.1.1 因地制宜、维持资源利用原则
        5.1.2 发挥产区比较优势原则
        5.1.3 遵循市场导向原则
        5.1.4 优化生产结构原则
    5.2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思路
        5.2.1 依据生产区域比较优势,优化肉羊产业发展
        5.2.2 因地制宜,优化肉羊品种结构
        5.2.3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档肉羊产品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完善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政策建议
        6.2.1 提高肉羊生产主产区技术水平,提质增效
        6.2.2 利用肉羊产区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区域布局,加强区域生产能力建设
        6.2.3 强化优势产业带,扩展其集聚效应
        6.2.4 落实保护政策,加大对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的支持
        6.2.5 完善生态保护政策,提高肉羊生产与环境协调性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定义
        2.1.2 减贫定义
        2.1.3 肉羊产业减贫定义
        2.1.4 减贫互鉴定义
    2.2 文献综述
        2.2.1 减贫研究
        2.2.2 产业减贫研究
        2.2.3 国际减贫合作研究
        2.2.4 互鉴研究
    2.3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互鉴理论的拓展
    3.1 互鉴理论
        3.1.1 互鉴内涵及方式
        3.1.2 互鉴目的
    3.2 互鉴减贫机理分析
        3.2.1 互鉴减贫机理
        3.2.2 互鉴减贫路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现实基础
    4.1 中亚地区贫困现状
        4.1.1 贫困程度较深,减贫速度慢
        4.1.2 人均收入水平低,失业率较高
        4.1.3 中亚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
    4.2 中亚地区减贫机遇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理论
        4.2.1 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理论
        4.2.2 从要素禀赋结构到互鉴:中亚地区减贫机遇分析
    4.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地区良好的合作愿景和基础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性分析
    5.1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产业基础
        5.1.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特征
        5.1.2 中国羊肉进出口情况分析
        5.1.3 中国羊肉市场需求量变化
        5.1.4 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特征
    5.2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条件分析
        5.2.1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优势互补性分析
        5.2.2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市场机遇分析
        5.2.3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经验分析--基于甘肃“中天模式”
    5.3 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实现形式
        5.3.1 以双方资源禀赋结构为基础,实施“经验交流+项目合作”的联动发展模式
        5.3.2 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制度协商体系
        5.3.3 注重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
第六章 促进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的政策建议
    6.1 搭建肉羊产业减贫经验交流平台,实现减贫经验信息共享
        6.1.1 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在西部成立中国与中亚地区减贫经验交流中心
        6.1.2 建立线上线下人才交流、培训平台,加大对基层人才的培训力度
    6.2 创建全方位的合作体系,促进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共同发展
        6.2.1 制度层面
        6.2.2 技术层面
        6.2.3 产业链层面
    6.3 构建标准化羊肉生产体系,打造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走廊
        6.3.1 规范羊肉生产流程,严格把控羊肉产品质量
        6.3.2 以品牌构建为核心,打造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走廊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国际视角的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肉羊企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背景
        1.2.1 国际羊产业格局转变
        1.2.2 中国羊肉供需矛盾突显
        1.2.3 中国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1.2.4 中国肉羊产业责任与机遇并存
        1.2.5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模式发生转变
    1.3 文献综述
        1.3.1 肉羊生产状况相关研究
        1.3.2 食品及羊肉消费方面的研究
        1.3.3 羊肉价格变动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3.4 关于肉羊产业链的研究
        1.3.5 肉羊生产成本、收益研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肉羊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2.1 前言与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中国肉类生产状况
        2.2.2 中国居民羊肉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
        2.2.3 中国羊肉进出口概况
        2.2.4 中国羊肉市场批发价格发展趋势
        2.2.5 中国主要肉羊企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世界及中国肉羊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3.1 前言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世界及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概况
        3.2.2 世界及中国肉羊生产的总体状况
        3.2.3 世界及中国肉羊产业的区域分布状况
        3.2.4 中国肉羊养殖规模化情况
        3.2.5 中国羊肉增产的因素分解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肉羊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4.1 前言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中国散养肉羊成本、收益情况分析
        4.2.2 中国各主要省(区)散养肉羊成本、收益情况比较分析
        4.2.3 中国散养肉羊与规模化企业肉羊生产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肉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5.1 前言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世界主要肉羊产业国的肉羊生产状况比较分析
        5.2.2 世界主要肉羊产业国的肉羊生产效率比较分析
        5.2.3 中国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肉羊企业发展策略探究
    6.3 有待加强和阐明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各主要省(区)散养肉羊成本收益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品牌
        2.1.2 区域品牌
        2.1.3 农产品区域品牌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地悲剧
        2.2.2 产业集群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搭便车理论
        2.2.5 柠檬市场理论
3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种羊发展历史回顾
        3.1.1 我国种羊发展历史回顾
        3.1.2 四子王旗种羊发展历史回顾
    3.2 四子王旗种羊产业发展概况
        3.2.1 四子王旗现有种羊品种的相关概述
        3.2.2 种羊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3.3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3.3.1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的有利条件
        3.3.2 经济效益有明显提升
        3.3.3 四子王旗种羊产业链逐渐形成
        3.3.4 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3.3.5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SWOT分析
        3.3.6 未来发展目标
4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1 品牌定位不准确
        4.1.2 科技水平较低
        4.1.3 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宣传推广不到位
        4.1.4 资金短缺滞后品牌建设与发展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2.1 品牌意识薄弱
        4.2.2 品牌建设与历史文化结合不充分
        4.2.3 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工作缺失
        4.2.4 缺乏相关专业高端技术人才
5 国内区域品牌建设经验分析与启示
    5.1 “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分析
        5.1.1 “丽水山耕”的品牌创意
        5.1.2 ”丽水山耕”的运营分析
    5.2 “盐池滩羊”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分析
        5.2.1 “盐池滩羊”的发展成就
        5.2.2 “盐池滩羊”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特点
    5.3 锡林郭勒羊肉区域品牌发展分析
        5.3.1 锡林郭勒盟牧民合作社规模扩大
        5.3.2 锡林郭勒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
6 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1 区域品牌建设方面的建议
        6.1.1 增强品牌意识,对区域品牌进行总体规划
        6.1.2 明确四子王旗的区域品牌定位
        6.1.3 塑造有历史文化的区域品牌
        6.1.4 增强品牌影响力
    6.2 品牌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方面的建议
        6.2.1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6.2.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6.2.3 更新人才队伍,提高技术能力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肉羊
        2.1.2 肉羊养殖
        2.1.3 可持续发展
    2.2 相关理论体系
        2.2.1 可持续发展
        2.2.2 畜牧业可持续
        2.2.3 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现状
    3.1 我国肉羊养殖现状
    3.2 内蒙古肉羊养殖现状
        3.2.1 内蒙古肉羊养殖数量分析
        3.2.2 内蒙古肉羊消费数量年度变化
    3.3 巴彦淖尔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
        3.3.1 地理位置
        3.3.2 气候特征
        3.3.3 自然资源
        3.3.4 巴彦淖尔市经济状况
    3.4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现状
        3.4.1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产业地位
        3.4.2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规模分析
        3.4.3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情况
        3.4.4 肉羊养殖品种分析
    3.5 肉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3.5.1 自然环境的要求
        3.5.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
4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构建评价体系
    4.1 指标的选取原则
    4.2 评价指标的筛选
    4.3 指标体系的选取
    4.4 数据选取
5 评价模型和结果分析
    5.1 标准化
    5.2 计算权重
    5.3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6 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6.1 养殖方法不科学
    6.2 养殖的成本增加和饲草料供应不足
    6.3 种畜的选择不当和动物疫病风险仍然较大
    6.4 肉羊产业化进程迟缓
7 巴彦淖尔肉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7.1 保证饲草料的供给,保证运输通畅
    7.2 加强疫情防控,稳步推进肉羊防疫计划
    7.3 创新养殖管理,引进优良畜种
    7.4 政策支持保障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新疆肉羊产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结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肉羊
        2.1.2 生产效率
    2.2 理论依据
        2.2.1 经济增长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价格波动及传递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畜牧业发展概况
    3.1 新疆畜牧业资源与条件
        3.1.1 新疆农牧业产值对比情况
        3.1.2 新疆人口组成情况
        3.1.3 新疆牧草地资源现状
        3.1.4 新疆种畜禽现状
    3.2 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3.2.1 全国及新疆各肉类产量现状
        3.2.2 新疆各肉类价格波动分析
        3.2.3 新疆畜牧业产品及企业现状
    3.3 新疆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3.3.1 新疆畜牧业面临的外部挑战
        3.3.2 新疆畜牧业面临的内部挑战
        3.3.3 新疆畜牧业发展的机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肉羊产业的成本收益基本情况
    4.1 新疆肉羊存出栏量现状分析
    4.2 新疆肉羊成本现状分析
    4.3 新疆肉羊收益现状分析
    4.4 新疆肉羊成本收益小结
第五章 新疆肉羊生产效率及Malmquist指数分解
    5.1 理论模型及数据说明
        5.1.1 理论模型
        5.1.2 数据说明
    5.2 新疆肉羊生产效率横向和纵向分析
        5.2.1 肉羊生产效率横向分析
        5.2.2 肉羊生产效率纵向分析
        5.2.3 肉羊生产效率分析小结
    5.3 新疆肉羊生产Malmquist指数变化及其分解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疆肉羊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1 理论模型
    6.2 全样本回归分析
    6.3 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3.1 生产函数分析
        6.3.2 效率损失函数分析
        6.3.3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相关研究结论
        7.1.1 羊肉市场价格与其他肉类价格关联紧密
        7.1.2 新疆肉羊各方面生产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7.1.3 降低养殖物质费用,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加强技术推广力度
        7.1.4 新疆肉羊养殖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7.2 相关政策建议
        7.2.1 完善肉产品市场体系,平稳化肉产品价格波动
        7.2.2 落实“一地一策”,因地制宜提高效率
        7.2.3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调整物质与服务费用
        7.2.4 培养现代化养殖人员,落实劳动力福利待遇
        7.2.5 加深现代牧业程度,大力推广精准牧业
        7.2.6 加快草场确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肉羊产业值得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嘉祥县肉羊交易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 王燕鸽.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草原肉羊天气指数保险 ——牧户购买、生产行为及收入效应研究[D]. 弓宇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 杨志良. 兰州大学, 2021(09)
  • [4]河北省唐县肉羊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 李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5]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与优化研究[D]. 崔嘉琪.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6]中国—中亚地区肉羊产业减贫互鉴性研究[D]. 陈云霞. 兰州大学, 2020(01)
  • [7]基于国际视角的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肉羊企业发展策略研究[D]. 袁圣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四子王旗种羊区域品牌建设研究[D]. 贾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D]. 李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10]新疆肉羊产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徐光艳. 石河子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羊肉行业值得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