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c1316056)阶段性成果
摘要: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各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大有成效,但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尊严、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还不尽如人意。承担着人才培养任务过程关键一环的专业课程教学,如何把职业素养培养和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专业课教学;职业素养培养;有效途径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不尽如人意。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校生普遍重视职业技能的锻炼,但对综合能力的锻炼相对较少。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好高骛远,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认真的思考,缺乏吃苦精神,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较差。以至于毕业以后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坚持不住就跳槽,缺少对工作岗位的热情与钻研业务的精神和能力,职业素养较低。这就造成了企业方面用工难,而毕业学生却感到就业难的尴尬局面。目前,在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认为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培养是人文社科类教师或辅导员的任务。但在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例很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课时较长,仅凭人文社科类教师或辅导员的力量,远远不够,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其中专业课教师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探讨研究职业素养与专业课如何有机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2.1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指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遵循职业的特征和职业规范,并在个人从业思想等方面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征[1]。职业道德的养成,只有在职业道德以及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当中去,感受当中的职业道德,继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2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外在方面所指的是职业人的穿着、打扮、谈吐等所给人带来的感受,内在职业形象则是职业人所表现出的气质和风度等,这些别人从外观上无法判断,但可以通过言语和肢体表现来感受。职业形象与学生就业之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交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3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人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来达成的具体工作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在这方面不仅要通过理论知识来提升自我,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锻炼,使自己的职业技能能够扎实,这是保证不被社会所淘汰的基本守则。
2.4职业态度和能力
职业态度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和对从业的一些看法等。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校可能给予了很多的技能培训,但这始终是有限的,但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需求却是无限的。学生一定要报以良好的职业态度,不能好高骛远,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得以发展。此外,人的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当学生迈向社会工作时就需要与整个团队进行沟通,因此学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保障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职教
1.重新认识全球化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挑战
应当看到,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参与世界的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全球化企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市场全球定位、产品全球营销、技术标准全球通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参与的是全球竞争和国际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员工面向全球流动或全球招聘、企业文化越来越带有跨文化性质。
2.重新认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劳动密集型到技能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不应是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教育的代名词,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把金钥匙,那么职业教育就应该是一把万能的金钥匙。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重视入学教育
近年,高职院校虽然在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仍在沿袭过去中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异常重视,而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则比较薄弱。这种模式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虽然技能水平较高,但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从很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注重其实际操作技能,还很关注其潜在的、隐性的职业素养。这也提醒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只有做到“做人做事两不误”,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人才市场满意的人才。而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抓好进口是关键。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初期,是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因此,从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入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使其从踏入校园开始就有意识地克服行业偏见,对自己所选专业产生无比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
2.各科教学全方位渗透
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应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的队伍中来,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专业教师、辅导员、实训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进去,形成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氛围。专业教师要将职业素养培育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向学生强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是一个合格毕业生的观念。
3.重视实践教学
利用学生实践中和企业的有效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目前能够实现的最好途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以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强化职业角色教育,应成为各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将专业课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高职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利用专业课教学,让学生获取必要的职业能力,在职业素养培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职业特色明显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汉梅.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2).
[2]庞文禄.高职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8).
论文作者:于贵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职业论文; 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职业技能论文; 专业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