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观察乙胺碘呋酮对于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心肌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及时观察病情,并在了解病情之后给予对症治疗,在实施常规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乙胺碘呋酮。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6%,对照组为84.38%,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为(85.41±8.64)次/min,对照组为(104.56±10.17)次/min。结论 在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乙胺碘呋酮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可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心肌病;乙胺碘呋酮;治疗
心肌病是指由于心脏下部分心室的结构发生变化以及心肌壁功能受到损害,致使心脏功能进行障碍的疾病。心功能不全长期得不到有效救治就会导致患者全身的组织器官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致使患者的心、脑等重要器官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分析了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52.9±5.3)岁,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在40-74岁之间,平均(50.4±4.8)岁。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及病理活检等确诊为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64例均出现了左室射血分数<50%,心室内径、心影及心界扩大等影像学表现,在临床症状方面,下肢水肿9例,腹水6例,栓塞23例,胸痛28例,心律失常17例,心力衰竭24例。心功能NYHA等级划分情况为III级35例,IV级29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年龄及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及时观察病情,并在了解病情之后给予对症治疗,包括严密监护心电图、持续吸氧、应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及呋塞米等。在实施常规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应用乙胺碘呋酮,具体方法如下:在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中加入400mg~600mg乙胺碘呋酮行静脉滴注,将一次滴注治疗的时间控制在1h以内,3次/d,连续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观察,并监测心功能变化情况,包括心律、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及心功能分级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为了有效判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如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如下肢水肿、心脏杂音、胸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完全消失,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能够达到II级或获得2级以上的改善,则为显效。(2)如治疗后临床体征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可以达到1级或1级以上,则为有效。
1.5统计学分析
收集好两组数据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如为计量资料,则组间差异检验法为t检验;如为计数资料,则组间差异检验法为X2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6%,对照组为84.38%,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功能方面,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律为(85.41±8.64)次/min,对照组为(104.56±10.17)次/min,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律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心功能变化情况见表2。
3.讨论
心肌病具有病变严重及病程长等特点,且患者的心肌组织容易出现纤维化、内膜增厚及钙化等不良状况,当心肌组织出现以上不良病变时,就会导致心肌的电活动受到不良影响,并由此产生心脏舒张或收缩异常的情况,从而并发心功能不全。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时,心室当中的容量与舒张期压力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且当左心房压不断升高时,左心室无法正常发挥充盈纳血的作用,因此舒张期时,左心室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此外,当舒张期的压力过大时,即使患者的心肌具有正常的收缩功能,也会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如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则不但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遭到损伤,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改善心功能入手,以便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及改善预后状况。
乙胺碘呋酮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物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及阻止心房的电重构现象,同时还能够降低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症状的发生概率,因此在为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后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21.87%、6.25%,而对照组为40.62%、15.63%,对照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目前大部分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相符。此外,乙胺碘呋酮不但能够对心功能不全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可以使心率失常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于心肌病患者猝死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疗心肌病患者时,能够有效保护心肌,因此可以有效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如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症状,则可以通过调节滴速等方法进行处理。综上所述,在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乙胺碘呋酮,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心律失常症状及避免患者的心肌进一步损伤,同时还能够预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良好、临床疗效显著的特点,因此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石少波,杨波,梁锦军,李鹏飞,刘凯,王欣欣.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症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8):67-69.
[2]王二玲,杨国杰,魏子寒,高阳,廉湘琳.左卡尼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TGF-β1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9-2641.
论文作者:刘伟霞,吴广明,孙大英,范骞,张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患者论文; 乙胺论文; 心肌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不全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论文;